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工作室成员4月日志5和6

(2022-05-01 17:28:07)
标签:

日志

分类: 示范引领

5.做一身“四心”的老师

安徽省怀宁县洪铺中心学校   杨丽霞

几天前,我有幸拜读了朋友分享在朋友圈里的一篇文章《这三年,无比感恩<</span>小学语文教师>》。这是一个叫“花花一世界”公众号里的一篇文章。我不知道作者姓甚名谁,只是在文末评论区得知这位老师姓朱。我迫不急待地打开案头一本《小学语文教师》,发现教育叙事栏目有篇朱一花的作品,且作者也是H城某所小学的。我想应该是她。我且不管。其实她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能从她的文章里学到东西、汲取到力量,这就够了。

这位朱老师,在她的文章里面说到她在《小学语文教师》杂志上已经发表了十篇文章,真正是惊艳到了我。在我眼里,《小学语文教师》仿佛是一座高不可攀的山。尽管若干年前,我曾有幸在上面发表过一个豆腐块。但对于继续能在这上面发表文章,我是没有底气的。这份杂志我非常喜欢看。里面有许多大部头的文章,不但篇幅长,而且研究非常深透,不是我们一般普通老师所能企及的。我常常想要是哪一天,我也有一篇大部头的文章,能在这上面发表嗯嗯,估计那时的我就不是现在的我了。所以,当看到这位老师说她在这份杂志上发表十篇文章的时候,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朱老师的这篇文章我非常喜欢,于是反复品读了多次。作者笔触细腻、文字优美。有许多感触,激荡了我的内心,与我产生了共鸣。现摘录如下(发表)对于我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褒奖。”“感觉那些与孩子们探索着走过的路,正在变成一种明媚的力量,助力我前行。”“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背后,实则是在语文路上洒下的珍珠。也许我们不常有这样的珍珠,但是当你遇见它,一定会被吸引,被感动,被激励。”“发表文章与每日记录一样,都有让人产生回炉再造的感觉。如果有一天,你感到疲倦或懈怠,不妨打开那扇小小的窗,也许你会见到不一样的世界。”

朱老师在她的这篇文章里,除了抒发自己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感恩之情,还分享了自己发表文章的经验总结,这些经验,与我有许多不谋而合之处。

她的经验总结第一条是:要有及时记录的痴心。对于这一点,我非常赞同。近几年,我也先后在一些杂志上发表过一些文章。《“牵”比“拉”更有情》发表在《小学教学》语文版,《当学生的认知出现偏差时》发表在《小学教学设计》语文版,《例谈纠正学生言语表达的不规范》发表在《教育文汇》……这些案例基于课堂,都是在我课堂上真实发生的。它们就像是一颗颗闪亮的珍珠,需要及时把它们收集起来。这样,在写文章的时候,才能随拿随取。不至于事到临头才去寻找去绞尽脑汁地回忆、搜集。况且有些东西,丢了,有可能再也寻不到。曾经,学校里有一位年轻老师问我怎么写论文,我跟她说要建立自己的案例库。不知道那位老师会不会以为我只是在敷衍她。但是当我看了朱老师这个观点,对于同样写过论文的我来说,就感同身受。教学中确实有许多值得记录的事情。一个个案例,一段段感悟,有了这些记录,会让你的人生更加丰盈。

朱老师在经验总结里提到的第二条是:要有坚持书写的恒心。这点对于一个有拖延症的我来说,似乎难度比较大。尤其是自从生了二宝以后,很多时候,我的时间是不由我做主的。每天下晚班,老公不在家,我是没有时间看书和写作的,因为小宝习惯9点多才睡觉熟睡之前我的心没办法静下来。有那么几次,捣鼓点东西,都是半夜起床到另外一个房间完成的。小宝在旁边,一来怕手机辐射影响到她,二来又怕灯光刺伤到她眼睛……但我知道,在坚持面前,任何理由都可能只是借口。只要有足够的毅力和耐力,任何困难都是可以被克服的。正如朱老师所言:“(坚持)带着无穷的内蕴与毅力,也带着坚韧的力量,磅礴的世界。”“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若不坚持,即便机会落在面前,也会不翼而飞。”相信有了这份坚持,人生会更有意义。

要有关注生活的禅心。对于这一点,我很认同。正如朱老师所说:“语文不仅仅只发生在课堂里,它也发生在辽阔的天地里。它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天地皆课堂四季有语文。”其实,我是一个爱思考的人。在生活的细节上,我常常会把生活中的某些事情和教育联系在一起。比如,种花的时候,我会思考养花与育人之间有没有相通之处;同事教做菜时,我也是把它和我们平时教学中学习名师教学经验联系在了一起……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做一个善于思考、有思想的老师。

第四,要有不断整修的匠心。一篇好的文章,确实需要经过不断整修、不断打磨。就好比一株盆栽,栽种到开花,是需要过程的,这其间是需要你浇水、施肥、捉虫、整枝,最后才能开出鲜艳美丽的花儿来。而这其中的浇水、施肥于文章而言大概就相当于充实材料、润色的过程吧,而捉虫、整枝就相当于删除繁文缛节、提炼观点的过程吧。我记得我在写《“牵”比“拉”更有情》这篇文章的时候,从构思到发表几乎用了几年的时间。先是在脑海中酝酿,再到执笔。可是写出来后总觉得不新颖、深度也不够。后来一次无意中读《小学教学》,从其中一篇文章中受到启发,然后拿出文章再修改、投稿。过了不久这篇文章真的在《小学教学》上发表了。文章不厌百回改。

最后,希望自己能像朱老师一样,做一个集“痴心”“恒心”“禅心”“匠心”于一身的老师。

  


6.作文教学之我见

怀宁县月山中心学校  王艳

   从事语教学,当然离不开写作,我的作教学没有什么特别的地,也没有什么很突出的指导,般以学写为主,然后从活细微中着,让孩们乐于表达,乐于写作。我常对孩们说:“我们的作写下来不是为了给别看的,只是为的成长留下点记忆,等我们稍点,拿出它来读时,会觉得那时候多有趣,达到这的就好了。如果能与同学和师起分享,起到范文的作用,那就更好了。”本着这思想,我主要从以下个:

   、让写作成为习惯

   孩子们根据单元要求,记下当天最有趣的事,有则长,则短。每天选出篇较好的,读给孩们听听,有时会把孩们的作收集汇编成册,在班级中传看。他们听到、看到的活被同学写进了作那是种幸福。那么写作的兴趣也就被调动起来了。

 、注重方法引导,让学生构建思路

  每天放学前,我会和孩们起讨论今天发了哪些有趣的、难忘的事,家说说聊聊,帮助孩们回忆,拉近对孩们之间的距离,另也帮助孩对当天发的事进个梳理,让孩们知道可以写些什么。

  记得从二年级开始,我带领孩子们学习思维导图,让他们在脑海里形成文章框架,其实那时候的定义还是“写话”,到三年级,他们已经有不错的表达能力了,也会习惯先画思维导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