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寒门乞儿到南唐烈祖:李昪的逆袭之路与盛世奠基

(2025-05-30 15:51:11)
标签:

教育

历史

秦岭一白

情感

杂谈

分类: 一白写历史

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

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

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

人谓之不死,奚益!

...

—庄子.齐物论

小杨,种地的。

如果在和平年代,他肯定被评为生产标兵,长得人高马大,每天能走两三百里路,扛着上百斤粮食跟玩似的。

然而,每一个如果,都是平行宇宙的故事,在黄巢之乱过后的大唐,极目千里,无复烟火,小杨的种地梦被打碎了。

父亲早死,家庭贫困,祸害庄稼的不光有田鼠野猪,还有贼兵流寇...

小杨扔下锄头,跑去参加农民起义,因为体能强悍而被领导赏识,在不断提拔的过程中,他认识了小徐,小徐之前是贩私盐的。

天发杀机,龙蛇起陆,那些被命运震出轨的人们,跨越五湖四海而相遇,无数人倒在征伐途中,活下来的幸运儿层层递进。

二十年后,小杨变成了老杨,还被唐昭宗加封吴王,老徐成了他的左膀右臂,两人是上下级,也是好朋友,在江南地带名气冲天。

那一年,他们攻破了濠州城。

残垣断壁,鸡飞狗跳,老杨策马在城中巡视,走到开元寺门口,看见一位六七岁的小男孩,衣衫褴褛,俊美的脸庞上满是惊恐。

一切恩怨,皆是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连老杨自己也说不清楚,为什么要将这个小孩带回来,大概只能归结于缘分吧。

小孩的身世凄惨,父亲在战乱中走失了,母亲也病死了,剩下他孤零零的一个人,平日里靠乞讨为生,直到被一双大手抱上马背。

以后,每天都能吃饱饭吗?

老杨笑了,笑得心中五味杂陈,小孩稚嫩而又哀怜的语气,穿透了他身上的盔甲,刀下的尸山血海,仿佛照见了自己儿时的模样。

回到家,老杨的儿子们很愤怒,他们不顾及父亲的心结,一致认为父亲是吴王,带一个野种回来,意味着将来多一个人分家产。

老杨,堂堂的吴王,却也不得不向儿子们妥协,只好将小孩送给了老徐,老徐接回家,让妻子照顾他的读书饮食。

老徐有六个儿子,个个排挤他,没人喜欢他,小孩名义上是老徐的养子,虽然也改姓徐了,却打心底将老徐看作主人。

每天,有甜美的饭食,有漂亮的衣服,还有一对一的文化课,小孩刚刚学会写诗了,就写了首《咏灯》拿给老徐看。

一点分明值万金,开时惟怕冷风侵。

主人若也勤挑拨,敢向尊前不尽心。

老徐读了,读得心中五味杂陈,这位年仅九岁的养子,用感激之情和才华横溢写的诗,不光超过了亲儿子,更让他体会到了久违的柔软。

想一想,前阵子心情不好,冲着养子吼叫道滚出去,等到晚上回家时,养子还在门口迎接他,虽然心有怜惜,却碍于面子也没说什么。

是啊,他们在乱世建功立业,一刀一枪打下了江山,也见惯了各种利益背叛,不知不觉间心硬如铁,成年人的世界,原来还要靠小孩来治愈。

心念一动,显于诸行,老徐经常带着养子出门,这让大儿子极其不满,仇恨的种子埋下了,当下不去消解,未来就会至死方休。

及壮,身长七尺,广颡隆准,为人温厚有谋。

那一年,老杨举办酒宴,老徐带着养子来了,昔日衣衫褴褛的小孩,如今长得器宇轩昂,老杨笑道:我看呐,你们的儿子都不如他啊。

说到儿子,这是老杨的心病,上天赐予了无数机会,让他从农民做到吴王,可惜儿子们不成器,偌大的家业,或许会成为天大的灾祸。

吴国疆域定型了,老杨就死了,他的大儿子享有继承权,一上台就暴露出品行不端,急着清理吴国老臣,结果被老徐反杀了。

血染宫廷,老徐盯着老杨的遗孀,数十年来是他的生死兄弟,见到她时笑着喊一声大嫂,如今造化弄人,他们的儿子死在自己手上。

老杨的遗孀,吴王的王妃,此刻只是一位寻常母亲,她隔着血海深仇说道:让我们回老家吧,感念你的大恩大德。

老徐,没有答应。

他推举老杨的次子继位,充当吴国形象代言人,将朝政大权攥在自己手里,安排儿子们去各处任职,其中就有那位养子。

吴国是老杨打下来的,悄然被老徐窃取了,老徐的大儿子看到了定数,他埋伏杀手,派出刺客,想尽办法要弄死那位养子。

有人通风报信,有人出工不出力,一次次暗杀没有得逞,不单纯是运气有多好,而是那位养子温润如玉,有人不愿意下死手罢了。

他每到一处任职,先是减税降赋,再是宽厚仁爱,还很注重文化建设,仓廪充实,城防完善,名望口碑,这些让老徐赞叹不已。

养子将昪州治理好了,老徐又将他调去润州,他不想去也不得不去,或许始终隔着一层纱,养子毕竟是养子,只好任劳任怨,从头干起。

独好学,接礼儒者,能自励为勤俭,以宽仁为政,民稍誉之。

人事,就是这么玄妙,当下的一分一秒,往往是一丝一毫的磨练,足够的量变引起质变,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也会变得自然而然。

老徐的大儿子在反向证明,亲爹安排他去监督吴王,他欺负吴王年纪小,又没爹了,让人家穿着破衣服唱戏,唱的不好就指着鼻子骂。

老朱看不下去了,看不惯老许家鸠占鹊巢,看不了老杨家沦落至此,吴王再一次被骂哭之后,他拔剑砍死了老徐的大儿子。

好巧不巧,润州离事发地最近,养子第一时间收到消息,面对上天赐予的机会,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句话,那是二十多年的习惯准则。

夫唯不争,故无忧。

争?还是不争?

为?还是不为?

无为,是为了无不为。

无不为,不止是无为。

老徐得到消息时,局势已经被养子平定了,他隐隐约约觉得不对劲,为了权力,老徐和老杨都死过儿子,光环却仿佛朝着养子聚集。

他年轻帅气,他温文尔雅,他有品行才干,他有口碑声望...,他取代自己的大儿子,站在了吴王身边,将来会不会走到对立面?

同样是先斩后奏,亲儿子和养子毕竟不同,老徐感觉到了那层纱,却碍于面子也不好说什么,就让他接替了大儿子的职位。

这位养子,对吴王非常恭敬,对身边的人很宽容,聘请贤士调整国策,谁家穷的办不起红白喜事,还自掏腰包来接济他们。

盛夏酷暑,外出巡查时也不打伞,有人劝说好歹拿把扇子啊,他拒绝道:士众尚多暴露,我何用此?

老徐手握大权,民心却偏向养子。

开元寺前,老杨捡来的小孩,老徐抚养长大了,经历、学识、心得汇聚成纹理脉络,让他显得与众不同,这是缘分?还是天意?

老徐老了,参谋多次提意见,赶紧让亲儿子去接替养子,哪怕眼下没做出格的事情,终究,有些形势是个人难以掌控的。

是啊,人的生命很简单,有吃,有穿,一点点看得见物质就能满足,然而却又很复杂,陷入看不见的精神漩涡,血与火都是填不满的。

老徐动摇了,派次子接替养子的职位,或许,上天看过的斯逼戏份太多了,毫无新意,又给了养子一个机会,不让捅破那层纱。

次子出门不久,老徐就死了,没有打碎柔软的正面交锋,那位参谋却倒打了一耙,看到形势变化,反手给老徐的次子捏造罪名。

人心是变数,人性是定数。

寒门乞儿到南唐烈祖:李昪的逆袭之路与盛世奠基

五年之后,这位养子位极人臣,他照镜子时看见青春已逝,胡须斑白,不由得感慨道:功业已就,而吾老矣,奈何?

有实,无名,后退一步是小缺憾,向前一步是大圆满,一句潜意识里的感慨,开启了一个平行宇宙,想要飞龙在天?还是亢龙有悔?

有人秒懂他的心思,着手商议吴王禅位事宜,江南诸国也派来特使,纷纷劝他登上皇位,看到了人心所向,这位养子终于笑了。

登基庆典上,他尊称老徐为义父,将徐家儿孙封为王公,恢复自己原本的姓氏,以唐宪宗的五世孙自居,国号为唐,史称南唐。

有人拍手称赞,有人扼腕长叹,唯有老周想起了老杨,恨恨地说道:吾不诛篡国者以报杨氏,今老矣,岂能事二姓乎!

李昪,南唐的开国皇帝,大半生被人喊作徐知诰,他在寻回本姓的那一刻,不知道,有没有想起凄惨的童年。

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承前,他是乱世孤儿,当皇帝之后以和为贵,大力改善民生,还在秦淮河畔开设国子监,让南唐的经济文化位居十国之首。

启后,他的儿孙擅长诗词歌赋,李煜更被誉为千古词帝,与终结五代的赵匡胤对决,承担不起偌大的家业,终究国破身亡。

好巧不巧,南唐在五代十国期间,保留住了大量文化典籍,这些无形的传承借助有形的纸墨,最终又在宋朝大放异彩。

杨行密,徐温,李昪,他们是枭雄,权臣,皇帝,在缘分触发的恩怨情仇之外,或许被一种更强大的力量支配着,却显得那么自然而然。

说不清,道不明,正如有诗云。

百尺竿头望九州,前人田土后人收。

后人收得休欢喜,更有收人在后头。

哦,忘记送土蜂蜜水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