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九寒天逛巴黎(五)——先贤祠堂(下)

标签:
旅游地宫石雕壁画大学 |
分类: 老土篇 |
七九寒天逛巴黎(五)——先贤祠堂(下)
老土31
2023年10月22日
巴黎先贤祠(Pantheon)底层建筑东西向长110米,宽84米。底层之下建有同样尺度的地宫。
从1791年至2021年的230年中,先贤祠地宫先后接纳安息了总共98位法兰西近代名人。
上图,地宫东西向中轴走道的西向视角。
下图,法国作家暨哲学家伏尔泰(Voltaire,1694-1778)寝位。入祠之年是1791年,属巴黎先贤祠中年资最久的陵寝。
被安葬在巴黎先贤祠,必须是由法国国民议会投票认可的民族英雄。对法国人来说,那是人生至高无上的荣耀。
上图,作家暨哲学家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入祠之年是1794年。
下图中显示的是地宫中的电脑截屏,按墓主家姓字母排列的先贤祠陵寝清单。“H”列中两位之一,作家雨果(Victor Hugo,1802-1885),入祠年份1885。“C”列中的下方两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居里夫妇(Marie Curie,1867-1934,和Pierre Curie,1859-1906)。入祠年份1995。
巴黎先贤祠中陈列着为数众多的石雕和壁画,或许是法国近代艺术的点睛收藏。
上图,群雕国民盛会(La Convention Nationale)的左边侧视,举臂宣誓的国民代表。共和自由女神脚下的凹刻“Vivre libre ou mourir”,英语译作:Live free or Die。中译:要么自由,要么死亡。
下图中显示的神灵普照的壁画及劳工顶匾的石雕。记得从前在时代周刊中读到过相关的介绍。
这座雕塑的特点是两个跪着的巨人,举着一块巨大的牌匾。牌匾上描绘了地球上勤劳工作的人们(牌匾下半部)和天上专司迎接的天使(牌匾上半部)。底座上刻着法文铭文:“Aeterni custodibus ignis quorum splendet opus nomen oblivio tenet”。英译:Eternal guards fire which shines work has forgotten to name。中译:永恒的守护之火,照耀着没有被记名的劳作。
上图,在底层东北角展出的巴黎先贤祠建筑剖面模型。参观者可以直观地了解建筑的地宫、底层、周边阁楼层,和堡顶迴廊各层的相对高度和位置,以及相互支承的方式。
下图,先贤祠正门外的东北视角。远处是圣·艾蒂安·迪蒙教堂(Church of Saint-Étienne-du-Mont),左侧近处是巴黎圣·吉纳维夫图书馆(Sainte-Geneviève Library)建筑。该图书馆既是巴黎大学(Universite Paris)的图书馆,也是一座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公共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