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虚负(一百三十四)
(2023-07-22 09:06:49)
标签:
小说连载青春虚负配合 |
分类: 渭河篇 |
青春虚负(一百三十四)
潘渭河
2023年4月18日
晚饭后,李春生来到厂部办公室。
房间里只有两个人。一位是现役军人组员,另一位是文书小傅。现役军人就是在全连动员大会上,悄悄示意李春生离开批斗现场的那位军人。
坐在靠窗椅子上的军人组员面带微笑,对李春生说:“来,来,来。请坐。找你说几句话。”
现役军人没带军帽。军装上衣的风纪扣敞开着,露出了白色衬衣的领子,给人一种随意轻松的感觉。衣领上的那两块红领章,在室内灯光的照射下,显得非常鲜艳。
看到红领章的那一瞬间,李春生原先内心深处对工作组的强烈对抗情绪马上崩溃了。他觉得他所面对的,不再是工作组,而是他从小就一直在心里念兹在兹,向往崇拜的人民解放军。他可以不相信工作组,但他相信解放军。
待李春生坐定之后,军人组员说:“今天找你来,是因为组织上想和你本人了解核实一些问题。运动开始以来,群众反映你的一些问题,我们不能单方面妄下定论。我们希望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让你也有说话的机会。你不必顾虑,实话实说。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
李春生说:“谢谢你的关心。我一定尽力配合你的访谈。”
军人拿出了李春生的笔记本。问道:“这是你的笔记本。第一页上的那首诗是你写的吗?”
李春生说:“不是我写的。是鲁迅写的。我只是把鲁迅的诗抄在了我的笔记本上。”
“鲁迅写的?”军人将信将疑。
“是的。你可以到图书馆查一查鲁迅的著作。如果找不到这首诗,我承担责任。”
对于李春生的这个回答,军人并不感到意外。
他在组内会议上就已经对李春生的调查发表过看法。觉得对李春生的立案过于主观和带有情绪化。一首诗是不是反动,总要有一个客观的认定标准。不能看到有“破帽”、“漏船”这样的字句,就凭心证随意下结论说它是反动诗。更何况,谁是诗的作者都没有核实过。仅凭诗写在李春生的笔记本上,就断定是李春生所写,这不是工作组应该有的办案方法。所以,在他和李春生谈话之前,他心里已经拟好了查询的顺序。先确定诗是谁写的,再评定反动不反动。
果然,当李春生否定了他是诗的原作者,再讨论是不是反动诗就没有意义了。
下一次的工作组全体会议上,该现役军人组员对李春生书写反动诗的问题公布了他的调查结果。
“未发现李春生的私人笔记、日记中有任何带有敌对性的攻击文字。群众反映的那首诗,并不是李春生自己的创作。经查证,那是鲁迅先生1932年10月12日在一场私人宴会上有感而发,写下的一首七律诗,名为《自嘲》。李春生只是把它抄录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