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家人钟爱的方式去爱他们

(2012-10-30 06:10:46)
标签:

爱的表达方式

家庭成员

沟通

育儿

分类: 基督品德幼教



理想的家庭是个充满着爱的地方,每个成员都在付出爱和接受爱的双向互动中享受家的温暖。可是,你付出的爱对方一定能感受得到吗?对方付出的爱一定能为你所领会吗?这其中就涉及到爱的表达方式的问题。


爱一般以五种方式来表达:一、口头认可,如“我太喜欢吃你做的菜了”“我爱你”等;二、跨角色行为,如丈夫主动帮助妻子照看孩子,孩子主动帮助父母分担家务等;三、赠送礼物,如节日中必备的常规性礼物,日常生活中出人意料的礼物等;四、贴心陪伴,如前文“孩子绝非家庭的中心!中提到的夫妻间的“沙发时间”,父母特意安排时机陪孩子聊天玩耍等;五、肢体接触,如孩子上学出门前的拥抱,妻子夸奖丈夫时送上的香吻等。


每个人都有最能让自己感受到爱、最希望他人向自己表达爱的方式。如果各个家庭成员所喜爱的表达爱的方式都相同自然最好,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通常不会这么一致。如果对方不知晓自己所喜爱的表达方式,他/她自认为完美的付出爱的行为非但不能让人感动,反而让人失望;而自己满心以为对方会中意的表达方式却未必得到对方的认可和感激,结果被忽略的挫败感让人沮丧和痛心。如果家庭成员间并未以对方所喜好的方式去表达爱,就好比在用不同国家的语言进行交流,是真正的“驴唇不对马嘴”,家庭矛盾也常常会因此而生,以下夫妻间的对话就是一个例子。


妻子:回来啦?我今天有好多事儿想跟你聊,让我沏壶茶,待会儿咱俩儿坐下来边喝边说。

丈夫:好啊!我去房间里换衣服。

(十分钟过去了)

妻子:怎么还不来?茶都好了。

丈夫(还在房间里)壁橱里的衣服太乱了,我收拾一下马上来,省得你收拾了。

妻子:真贴心!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16EN00SIGG.gif

(十分钟过去了)

妻子:收拾完了吗?

丈夫(依旧在房间里)收拾完了,可是我发现灯泡坏了,我去换个新的,爬高我怕你摔着 。

妻子:真会疼人!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16EN00SIGG.gif

(十分钟过去了)

妻子:换完了吗?

丈夫:(在厨房)换完了,可是我去扔坏灯泡时发现垃圾满了,等我把它倒了就来,你就不用下楼跑一趟了。

妻子:有完没完?!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7401ZH00SIGG.gif

(十分钟过去了)

妻子:你还在磨蹭什么?

丈夫:(头在洗衣机的滚筒里)我刚才换下来的衣服想洗洗衣机不转了,等我修修就来,你就不用费心了。

妻子: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7400ZH00SIGG.gif

(二十分钟过去了)

丈夫:我来了!说吧,你想说什么?

妻子:我什么也不想说。

丈夫:刚才明明说想跟我聊什么,现在又不想说了,你到底什么意思?

妻子:我没什么意思,你根本也不在乎我,不说了!

丈夫:我不在乎你?你上哪儿找我这样的老头儿,事事为你着想,尽量替你多分担些,好心当作驴肝肺,你还想怎么样?

妻子:我不想怎么样!滚开,我睡觉去了!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18EN00SIGG.gif

丈夫:去吧去吧!以后少跟我提要聊天的事儿!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18EN00SIGG.gif


相信类似这样的场景很多夫妻并不陌生,可美好的初衷究竟为何以这样的结局收场呢?这不妨可以在两人所喜好的爱的表达方式上找找原因。妻子所中意的表达方式是上文所提到的“贴心陪伴”,想和丈夫坐下来聊聊天;而丈夫却认为妻子会中意的是“跨角色行为”,努力帮助妻子分担家务。结果,两个人一个说法文,一个说德文,各说各的,都搞不明白对方到底在说什么,就犹如两条平行线,错位后就永远不会交汇。


父母和孩子之间也会存在这样的问题。父母努力给孩子全部的爱,可孩子却依然觉得没有足够被爱,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父母没有了解到如何去表达爱才最能让孩子感受得到。尤其是当家中有不止一个孩子的时候,父母更是很容易错误地认为单一一种爱的表达方式就可以满足所有孩子的需要。过节给每个孩子一份礼物,一个孩子很欣喜,另一个孩子却反映平淡。不是这个孩子不知道感恩,而是“赠送礼物”并不能打动她的心。她也许更喜欢“贴心陪伴”,希望能单独和父母一起出去散散步吃吃饭;或是“肢体接触”,渴望父母能多抱抱她亲亲她


因此,家庭成员间最重要的还是:沟通。大家可以坐下来开诚布公地谈谈自己最喜欢的爱的表达方式,将那五种方式按照喜好排排序,让其他家庭成员都了解到你的真实想法,从而能够按照你的期待去行事,让大家都能在爱与被爱中得到满足。的确,沟通对于崇尚“点到为止”、“一切尽在不言中”的东方人来说尤其困难些。可是经过沟通,含蓄的你也许会讶异地发现,你本以为你所中意的表达方式是多么地显而易见不言自明,可其他人竟然会对你有如此不同的评价。比如,你觉得他们应该都知道你喜欢被“口头认可”,而他们却居然都以为你最爱的是被“赠送礼物”。


妻子好像常常比丈夫观察得更仔细些,更能较了解对方所喜爱的表达方式。我和丫爸近日在偶尔为之的一次“沙发时间”中也首次触及到了这个话题,他说他最爱“跨角色行为”,却又举不出任何一项本属于他份内的却希望由我来完成的事。我问他排在第二位的是什么,他说“口头认可”。这倒不出我的意外,我自认为也做到了及时口头肢体并用地热烈称颂他的某些善举。可当我说出我最爱的是肢体接触”时,他倒显得丝毫不知情的样子,同时诚恳自认做得还不够。我突然意识到其实我们之间曾经有过的一些小争吵小矛盾好像都是因这而生。比如有一次我们驱车去和朋友相会,到达后丫爸下车疾步直奔人家而去开始热络地聊天,甩下我在后面像个跟班似的拎着大包小裹拉着丫丫,气得我当时跟他没有好脸色,外人前又不好发火,我气哼哼的样子搞得他也莫名其妙。后来私下里我向他表达了我的极度不满,希望他今后在外面也能离我近些。可我当时没有意识到,根本问题出在他根本不晓得我喜欢肢体接触”。我并不是一定要他搂搂抱抱亲亲,其实“离得近”也是“肢体接触”的一种,也是一种爱的表达和体现。


值得一提的是不需期待七岁前的孩子会形成一种最倾心的爱的表达方式,他们往往对所有那五种表达方式都很喜欢。对于七岁以上的孩子,父母就应该注意观察和及时沟通了,找到她最喜爱的那种方式后就不遗余力地让她幸福和感动吧!



*参考来源:Ezzo, G. & Ezzo, A. M. (2004) 如何教养孩子品德:学员手册 Let the Children Come Along the Virtuous Way);吴琇莹译。台北市:台北灵糧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