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赚孩子的钱确实太容易,“别的孩子有的我们也要有,绝不能亏待孩子”,大把钞票甩出去就心满意足问心无愧了。可一屋子号称让宝宝更聪明的现代化玩具真能如人所愿吗?如果真的能,难道古人比我们笨、农村人比城市人笨、穷人比富人笨吗?在初来乍到这个世界的孩子眼里,万事万物都无比新奇,都是玩具,都足以吸引她的注意力,都足以让她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学习。个人认为绝大多数人为制造出的所谓“玩具”都在浪费宝贵的地球资源,是不良商业竞争利用消费者心理炒作出的靓丽垃圾。而且,这些玩具通常是固定模式一键操作,可改造和发挥的余地不大,炫目的光影和喧嚣的声响剥夺了孩子思考的空间。因此非但难以益智,反而会大大束缚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孩子就算这也不懂那也不懂,但有一点是一定强于成人的,那就是想象力。孩子能在无边无界的白纸上自由作画,而成人却只能用Photoshop在照好的相片上涂涂改改而已。如果孩子这难能可贵的想象力被重金买来的玩具破坏是不是太可惜了呢?虽然这样的想象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必将有所退却,但为何不努力让其退却得越晚越好呢?
感觉能有效开发孩子想象力等多项能力的玩具并不多,有些需要买,有些则是奉上天所赐。这些玩具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就玩过,相信在我们之前很久就应该已经出现了,只不过形式材质略有不同而已,是名副其实的传世经典。它们最大的共同特点就是:简单且平常。没有复杂的结构,没有迷人的光彩,没有太多人为雕琢的痕迹。而且,没有既定的游戏规则,孩子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因此无论对自己玩的过程还是玩的成品的满意度都比较高,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1
其实看似随意零散的这些玩具玩起来却并没那么简单,比如橡皮泥。捏橡皮泥确实是个功夫,不仅需要丰富的想象力,还需要一双灵巧的手。对于孩子来说,即使暂时还无法真正捏出什么像样的东西,他们手掌和手指的力道、技巧与配合也能在滚动、揉搓、切割等基本动作中得到锻炼,这对于他们今后练习拿笔画画和写字也是很有帮助的。1橡皮泥当然可以去买,也不贵,但其实自己可以很方便地做它的替代品:面泥(如下图所示)。绝对绿色,即使孩子吃了也并无大碍。网上搜索“playdough”就可以找到配方:2杯(cup)面粉,2杯温水,1杯盐,2大勺(tablespoon)蔬菜油,1大勺塔塔粉(cream of tartar,可增加延展性),还可以加些液体或粉末的食用色素以及有香味的油以增加成品的情趣。所有的原料混在一起用小火熬就行了,成品密封保存能用上很长一段时间。要是时间长了变干了,加点水回锅再稍熬一下;要是变潮了,直接回锅稍加热一下。2我给丫丫做的橡皮泥由于她经常在地板上玩,粘了很多灰尘、残渣和头发,所以最好定期将旧的扔掉重新做一锅。
http://s11/mw690/a5aa97a4gcc1e7355661a&690
积木同样是一个能够锻炼孩子动手能力并让其想象力任意驰骋的玩具,并且有助于孩子在努力使自己搭建的东西保持稳固平衡的过程中对物理力学有个初步的认识。我给丫丫买的类似于我小时候玩的那种原始的积木竟然成了丫爸的最爱,从此搭积木就成了他陪丫丫玩耍时的首选活动,爷俩儿跪在地上撅着屁股干劲十足。还别说,丫爸这个理科生就是比我这个文科生的空间感要强,他搭的东西就是比我搭的要形象、结实且有创意。在丫爸的熏陶下,丫丫搭积木时也从起初的只知道摞得高高直到倒下,到后来能有意识地朝纵向和横向同时拓展了,从下图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丫丫独立构思完成的作品组图中可以看到她的进步。
http://s16/mw690/a5aa97a4gcc1e7ce5c75f&690
曾经在育儿杂志上看到一种各个积木块间可以像磁铁那样粘合的新型玩具,说是能解决搭建积木时易倒的问题。可如果怎么搭都不倒,玩积木的乐趣和挑战何在呢?违背了自然的法则是否会将孩子带进认知上的误区呢?如下图所示的这类堆砌型玩具应该都算是传统积木的延伸和衍生吧,因为必须要对准才能插上,所以个人认为它们还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想象力的发挥。尤其是那些提供图样让孩子照着插的,虽然可以锻炼孩子对细微事物的观察能力以及计划安排能力,但我还是会选择将图样藏起来让孩子随意插的。
http://s6/mw690/a5aa97a4gcc1ebaefcfe5&690
泥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其实孩子在玩泥沙中除了想象力,还能够得以开发多方面的能力。第一,动作协调能力,例如铲、挖、堆、量、倒等;第二,观察和理解能力,例如什么样的铲子能挖出小洞什么样的能挖出大洞,翻斗车和铲车在泥沙中行进时的轨迹有什么区别等;第三,数学计算能力,例如需要几铲的泥沙才能装满一个小桶,需要几个小桶的泥沙才能装满一个大桶;第四,手工建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怎样挖隧道,怎样才能使隧道坚不可摧,如果要在城堡周围修个护城河的话水该是什么样的走向,城堡最多能盖多大,城堡中房间、楼梯、窗户、门等各设施该如何设计安排等。孩子在玩泥沙的过程中已经俨然就是一个小小建筑师和工程师了。
http://s12/mw690/a5aa97a4gcc1e86cd18ab&690
孩子没有不喜欢玩泥沙的,其实我本来也不太乐意让丫丫玩的。她要么故意吃,要么把玩得脏兮兮的手指头放在嘴里吮,让我浑身起鸡皮疙瘩。而且每次玩后她浑身上下从头到脚都沾着泥沙,回家就得进行大清洗和大扫除,增加了我不少的工作量。但我逐渐还是可以接受了,并将玩泥沙作为天气好时的户外游玩项目之一,这主要是受到老外的影响。他们任凭孩子光着脚在泥沙上任意玩耍,孩子满身泥沙他们也不会去使劲拍拍,就连孩子吃泥沙他们也淡定地好像没看见一样,绝不会像我们疯了似的大吼一声一个健步冲上去掏出手纸恨不得把孩子的嘴和舌头都擦掉一层皮。
我爸要是知道丫丫经常玩泥沙一定会震怒,他这个每天洗手都要上百遍的大夫绝对不会允许孩子去接触这么脏的东西的。可泥沙真的就有那么可恶吗?最近已经有科学研究表明,土壤中含有一种叫做“母牛分枝杆菌”的细菌能够激发生物体释放出血清素,而血清素有缓解焦虑和使人心情愉快的作用,缺乏血清素则是抑郁症的症状甚至病因。这种细菌还能够提高生物体的学习和认知能力,并有可能治愈癌症等疾病。研究人员用老鼠做了若干实验:在一个实验中,注射这种细菌的老鼠被扔到水里竟然像鸭子那样快乐地游泳;在另一个实验中,吃了粘有这种细菌的食物的老鼠比其他老鼠通过迷宫的时间要快一倍,而焦虑程度要低一倍。3我说我怎么去菜地干活时觉得心情特好呢,原来是吸了这种细菌的结果,所谓“泥土的芬芳”也许就是心情特好时一种美丽的错觉吧。这么说来,农村孩子应该也要比城市孩子快乐许多咯!
鉴于国内污染可能比较严重,“我本善良”的泥沙也许很难“出淤泥而不染”,让孩子玩泥沙是否是个好主意我也不敢妄下结论,实在不行可以用那种在室内玩的假沙子代替(如Moon Sand)。可不管怎么说,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至少总比每天坐在家里玩iPad要强上百倍。我很喜欢一首儿童歌曲《玩泥巴》的歌词:“我告诉爸爸,我告诉妈妈,今天我不想去把琴练,也不想把那画笔拿,我只想痛痛快快地玩泥巴。我捏的小狗汪汪叫,我捏的小猫摇尾巴,我捏的小鸟飞呀飞,我捏的小人乐哈哈。爸爸别生气,妈妈别着急,玩泥巴的孩子也可爱,玩泥巴的孩子也听话。爸爸别生气,妈妈别着急,小手脏了可以洗干净,洗干净了还是好娃娃”。对于在欧美等地居住的父母们就放心大胆地让孩子尽情享受泥沙、暂时将洁癖丢在一边吧!
*参考来源:1. Ontario Early Years Centre September 2012 Newsletter; 2. How to Make Playdough (Play-doh) ; 3. Sachs, N. (January 25, 2011) Dirt Can Make You Happy. Horticulture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