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学期科学教案《校园里的小动物》
(2013-09-22 08:52:13)分类: 科学教案 |
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
校园里的小动物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到动物具有多样性。
2、能用自己的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能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过程与方法:
能对小动物进行细致观察,并用文字、图画描述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细致观察才能得到更多的信息。
2、热爱动物的生命,不伤害他们。
教学重点:
概括小动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围绕小动物如何开展探究性活动。
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观察、了解蜗牛,探究蜗牛的食性和对刺激的反应。
教学准备:
1、每个小组课外捕捉若干蜗牛,供蜗牛选择的食物,如切成小块的菜叶、
面包、鸡蛋、肉片、苹果皮等。
2、盛放蜗牛的容器、放大镜等;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布置教室:大屏幕显示一个画有蜗牛的像框。)
师:同学们,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放着一个容器,把你们准备的小蜗
牛放在容器里。谁来说说自己在什么地方捉到的蜗牛?蜗牛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蜗牛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蜗牛的知识。
二、组织探究活动
1、指导学生观察蜗牛。
(1)谈话:在观察蜗牛时应该注意什么?
(2)师生讨论后总结出:
①不要发出大的响动,以免它受到惊吓;
②不要用手直接触摸,以免它受到伤害;
③静静地观察一段时间,会发现更多的特性(怎样出壳、怎样爬行);
④观察时要把观察到的记下来或画下来。画的时候不光要画它的外形,还要
标清他身体的各个部分。一定要画得像,不要进行艺术加工。
⑤必要时使用放大镜。
(3)学生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怎样出壳、怎样爬行等,记录、展示、交
流。
(4)指导学生描述蜗牛的外形特征。
(5)指导学生画蜗牛。
3、指导学生研究蜗牛的食性,做好记录。
4、指导学生观察蜗牛对刺激的反映。
5、学生汇报,教师指导学生把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找出规律。
三、了解更多关于蜗牛的知识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关于蜗牛的动画故事。
1、学生看动画片(动画片中介绍了蜗牛的种类、生活习性、颜色等特点。)
2、谁来说一说,你从刚才的画面中了解到哪些关于蜗牛的知识?(学生回
答自己了解的知识。)
四、动手给蜗牛设计一个家。
1、根据以上研究的成果请学生谈一谈怎样设计?
2、教师评价并简要介绍注意事项。
3、学生动手(也可以在课后)给蜗牛安家。
五、教师小结本课,并布置大家课后饲养蜗牛,继续观察研究。
板书设计:
校园里的小动物
怎样出壳、怎样爬行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观察蚂蚁,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探究蚂蚁的习性。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准备:干净的瓶子、筷子、糖水、放大镜、肉、苹果、米饭、奶糖、植物的种子、死昆虫、喷水壶等。
教学过程:
一、指导捉蚂蚁。
1、准备几只干净的瓶子。
2、用筷子前端沾点糖水,靠近蚂蚁。
3、蚂蚁一上来,就把它甩进瓶子。
二、观察并描述蚂蚁的外形特征。
1、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蚂蚁。
2、学生分组自己观察。
3、指导学生把观察结果写在或画在活动记录上。
三、研究不同蚁穴中的蚂蚁的相处情况。
1、教师指导实验方法:
①把不同地方捉到的两只蚂蚁放在一起,观察它们的反映。
②再多放几只试试,注意使数量不等。
2、学生分组研究。
3、学生分组汇报研究结果。(活动结束,告诉学生把蚂蚁放回到捉它的地方。)
四、研究蚂蚁的食性。
1、教师指导实验方法:
把苹果、米饭、奶糖、死昆虫等多
物品放在一群蚂蚁的周围,观察什么食
物吸引过去的蚂蚁最多。
2、各小组实验。
3、各小组汇报研究结果,教师把各组的结果汇总板书。
4、全班统计结果。分析蚂蚁吃什么。
五、研究下雨时蚂蚁的反应。
1、教师指导实验方法:
用喷水壶模拟下小雨。观察蚂蚁在下雨时的反应。
2、分组研究观察。
3、学生分组汇报研究结果。
六、研究蚂蚁的其他行为和习性。
1、学生讨论自己研究的项目。
2、教师重点指导有难度的小组。
3、学生自主研究。
七、教师课堂小结,布置课后继续研究蚂蚁其他有趣的行为或习性。
板书设计:
校园里的小动物
蚂蚁:下雨前,下雨后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进一步研究小动物,了解动物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
教学准备:
鱼、鱼缸、放大镜、水槽、回形针、直尺、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指导观察并描述鱼的特征。
1、教师指导学生明确观察目标、观察要求,并描述观察到的鱼把观察到的
鱼画下来。
2、学生自主观察,并做好记录。(注意提醒学生不要把鱼捞出水来。)
3、学生汇报观察情况。
4、指导学生对他们的发现进行猜测、推测。
二、研讨感兴趣的问题并分组。
1、指导学生讨论:关于鱼,你想研究什么问题?
2、师生讨论。(教师板书问题)
可以研究的问题主要有:
①鱼听得见声音吗?
②鱼知道饥饱吗?
③鱼怎样运动的?
④研究鱼鳞花纹的年轮。
⑤鱼怎样睡觉?
⑥鱼是怎样呼吸的?
……
3、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把学生按研究的问题进行分组。
5、学生分组自主研究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参与其中一个小组的研究或者巡
视各组研究的情况。
6、交流研究成果。汇报展示成果的形式可以多样,如:描述、画、数据等。
三、概括小动物的共同特征
1、谈话:我们仔细观察了蜗牛,蚂蚁和鱼,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
么相同的地方?
2、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
3、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4、小结:小动物的相同点可以从生命的共同特征方面找出,如:能够繁殖、长大、呼吸、吃东西、运动等,不同点也是每一类动物特有的特征,比如:生活环境、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
四、给常见的动物分类
1、看教科书第21页,提问:你认识这些动物吗?还认识那些动物?
2、谈话:我们来给它们分类,说说你想怎样分类?
3、学生活动。
4、学生汇报,交流分类依据。
五、总结
补充讲解英国动物学家珍• 古德博士的故事。通过读科学家的故事,了解观察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悟出,要像科学家一样继续探索生命世界的奥秘。
板书设计:
校园里的小动物
相同点:能够繁殖、长大、呼吸、吃东西、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