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学期科学教案《校园里的植物》
(2013-09-22 08:33:46)分类: 科学教案 |
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
校园里的植物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植物形态方面的一些特征。
2、认识到植物的多样性,知道植物的共同特征。
3、能按一定的标准给植物排序和分类。
过程与方法:
能对植物进行细致观察,并用文字、图画描述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细致观察才能得到更多的信息。
2、热爱植物的生命,不伤害他们。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植物在形态方面的一些特征。
教学难点:
找出植物的相同之处。
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激发学生认识植物的兴趣,从整体上认识植物。
一、导入新课。
师:上课之前,让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片。
课件展示学校植物的照片,学生欣赏。
师:你们有没有觉得图片中的这些景色有点眼熟呢?是哪里的呢?对了,这些图片显示的就是我们学校各个地方的绿化,我们学校的植物可真多啊,今天,我们就象科学家一样,一起来研究一下我们身边这些植物。(板书课题:校园里的植物)
二、整体认识植物
1、师带领学生排队走进校园里植物较多的地方。提问:你认识的校园里的植物有哪些?比一比谁说得最多?(可说名称,也可以描述外形。)
2、提出观察任务:这些植物的生长环境是什么样子的?这些植物长得有什么特点?
要求从高矮(目测大致高矮)、外形轮廓等方面描述植物,描述轮廓时主要从树干、树冠方面进行。
我认识的校园里的植物名称 |
生长环境 |
生长特点 |
高矮排队(按由矮到高顺序排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表格不封口)
(3)学生实地观察,并做记录,教师随时指导。
(4)汇报、交流。
交流后让学生按照由矮到高的顺序给这些植物排序,说说矮的、高的植物各有什么特点。一般,高的植物都是乔木,矮的植物可能是灌木,也可能是草本植物。
(5)小结:植物的外部形状是各种各样的。
三、谈谈课堂收获,小结本节课。
让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去观察一下自己家周围的植物。
板书设计:
校园里的植物
高矮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从树皮、树叶、花等局部来认识植物,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引起学生对植物世界的关注。
课前准备:
每生一支削平的铅笔、透明度好的白纸;对生、互生、轮生的树叶;各种植物的花;一些植物的图片制作成课件。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探究,我们从整体上认识了校园里的植物,知道了植物的外部形状是怎样的?(各种各样的)
今天这节课,老师要跟同学们一起,去观察不同植物的相同部位,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二、从局部认识植物
1、指导观察树皮
(1)选择不同的乔木进行观察。指导方法:看一看,有什么不同?再摸,有什么不同的感觉?最后拓树皮,看拓下来的图案有什么不同?
(2)教师示范拓树皮:将白纸铺于树干上,用手压住,然后将铅笔平放,在白纸上来回涂,就能把树皮拓下来了。
(3)学生实践,交流汇报。
2、指导观察树叶
(1)选取有代表性的植物叶子让学生观察。指导方法,给学生指出茎上的每一个节,强调观察每一个节的位置上叶子长得怎样。
(2)讲解:对生的叶子是茎的每一节上长出两片叶,两两相对;互生的叶子是茎的每一个节上仅着生一片叶子,依次交互排列;论生的叶子是茎的每一节上着生三片以上叶子,并环生于茎或枝的周围。
(3)画一画观察到的叶子。
(4)说一说,天冷的时候校园里的树落叶吗?除了校园里的树,还有哪些树落叶,哪些树不落叶?
3、指导观察花
(1)讲解如何观察花:比较两种花形状的不同,也把它画下来。
(2)师生观察后交流。(交流时要让学生尽情地说,并及时鼓励)
4、比较植物的相同之处。
(1)师提问:它们有很多不同,那它们为什么都叫做植物呢?我们观察到的植物有哪些相同点?
(2)交流讨论。
(集中在都有根、茎、叶、花、种子等结构特点上,都需要水分、空气、阳光等生命需求上,都能长大,都要呼吸……)
5、填写表格
观察两种植物,比较它们的不同。 |
||
我观察的植物是 |
|
|
外形 |
|
|
高矮 |
|
|
叶子 |
|
|
花 |
|
|
生长环境 |
|
|
我认为,植物的共同特征是: |
三、对植物进行分类
1、师:植物种类繁多,世界上45万种,难记吗?科学家为了方便人们去认识它们,把它们分成的很多类,你能对这些植物分类吗?(教材P17)
2、小组讨论,用多种方法进行分类,先说标准,再分。
3、课件出示另一些植物图片,分一分。
四、总结全课。
板书设计:
校园里的植物
都需要水分、空气、阳光等生命需求上,都能长大,都要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