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父母儿女情

(2023-11-23 16:01:47)
标签:

杂谈

       儿女和父母是血缘关系,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成人的责任和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和送终的义务,父母也是子女的恩人,因为他们给了子女的生命。这是一个儿女情长又含情脉脉的漫长的过程,短者几十年,长则百余年。若简单的看待这两代人的相处,就不外乎是:母亲生下儿女,父亲从医院里抱回来;父母走时儿女从火葬场把父母抱回来,即抱进与抱出。儿女来时父母都笑逐颜开;父母走时儿女都会泪流满面,即一笑一哭。父母要为儿女创造一处处住房;父母走时儿女却只能给个棺材或小盒子,即一住房一柩盒。父母养育儿女,读书学习花的是真金白银;父母走后儿女在灵前坟化帛纸钱,即真钱与冥钞。儿女幼小时是父母心头肉,时常跟随父母;儿女长大成人会心生叛逆,父母也有难言之隐,顺心肝与自主娃。儿女出生时父母要去上户口;父母走后儿女要去销户口,即上户口与销户口。这短短的几句话,高度浓缩、精炼言表,把人生一辈子的事说完了。
      细细地品味一下,真是喜忧参半,无尽的心酸,多么地扎心扎肺,但句句都是大实话。仿佛是从人生一辈子的长篇电视连续剧中,高度提炼出来的精炼之作。多么现实、多么实际,深刻地概括了父母与子女的一生。从中可以感受到作父母的儿女很幸福;作儿女的父母很骄傲。父母和儿女两代人的命运和使命都是一样的,向死而生,都是来世上转一圈,留下各自的业绩从哪里来回那里去,完成人生新陈代谢的过程罢了。但他又是一个家庭乃至家族繁衍生息、永不停息的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儿女渐渐长大,成家立业,或远走高飞,和父母的关系由依赖逐步转向独立。自己的事情自作主,再不受父母监督管理和强扭儿时的偏好。小时候只知道:“抓只玩泥捉鱼虾,寒暑饥饿找爸妈。放牛捡柴多敷衍,读书困似园中花。父母管得太过严,心生叛逆只为耍。”那时儿女们都会发现父母亲不简单,什么都会,在养育弟兄姊妹一大群能呼风唤雨。儿大女成人,人各有志,经营着自己的小家庭,按照传统观念,父母是儿女的一面天地,生养了儿女,不管多少、好坏,理应给儿女备好生活的基本设施设备。有作为有本事的儿女,心胸宽阔,站得高看得远,努力发展创造,对父母没有能力满足儿女生存的条件,都会宽容谅解。认为父母生下自己,从小养育读书都很不易。在生存条件一般的家庭子女,由于父母亲原本就生活拮据,受家庭环境,社会关系等诸多方面影响,把儿女养大都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没有能力保正儿女的后续生活。也只有自我安慰、自圆其说:“顺其自然,一苗草总有一滴露水养”。其儿女们或多或少都有意见,因为有比较才有鉴别,同时代的社会儿女们都在相互攀比,人心不足,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这时的儿女们在各自成家立业的道路上,慢慢地就淡化了父母的威信,觉得父母并非“不简单”,而是极其平庸,时代在发展,父母亲落后了、迂腐了,什么都不懂,没有多少出息,窝窝囊囊一辈子,甚至觉得自己就比父母强多了,渐渐地产生了分歧,父母和自己有点格格不入,儿女在家庭父母之间的矛盾有形无形地冒出,甚至波及弟兄姊妹之间。和父母产生着拉锯似的相处,时有软硬顶杠,这就出现了明显的代沟。这种家庭状况,水涨船高贫富不分。作父母的养育儿女,各自都有着烦恼。
       古训曰:“当家才感柴米贵,养儿方知父母恩”。儿女们有了自己的天地,人生的道路进入养儿育女的阶段,在养育孩子、照顾孙辈、身处社会,甚至于用钱、修购房屋等问题上,就轮到自己同儿女及孙辈的分争。这时父母不在世了,自己已为人父、为人妻,家庭磕磕绊绊的一切,仿佛是自己同父母相处的再现,慢慢地回想起来,才觉得过去父母给我们讲的很多话都是对的,俗话说老子比儿子走的路多,吃的米多,见的世面多,当然就比儿子知道得多的多。回忆当年和父母杠嘴的那些话,现在儿女们也同样与自己对着吵,这就是一辈又一辈在沿袭成规。真是“木檐水儿点点滴,点点滴在窝窝里”。但对此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轮回和重复,这是一代代亲人的延续,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共生共长,血脉相连。这是事物发展的哲学道理即“否定之否定规律新事物否定旧事物,然后被更新的事物否定,一切事物都是如此,以“螺旋式”向前发展。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即事物的发展表现为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儿女孙辈代代有分歧,是因为社会在发展,人们的认知也随同变化,新旧两代就必然有代沟,有分歧。但有牢不可破的血缘,使他们从根本上就不会破裂,即便是因事难顺动了手脚,但打断了骨头也联着筋。故当老一辈离世后,儿女方才感到惋惜与不舍。这就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父母是世界上最亲的亲人,无私无畏。儿女是父母的心头肉,传宗接代的依靠,好好珍爱自己的儿女,疼疼自己的儿女,好好孝敬年老的父母。由此,趁着父母健在,常回家看看,多陪陪老人聊聊天、捶捶背、揉揉肩,不要让自己留下永远的遗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