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前燕,辽、金、元、明、清都曾在此建都。早在七十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区就出现了原始人群部落“北京人”。北京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最多的城市,三千多年的历史孕育了故宫、天坛、八达岭长城、颐和园等众多名胜古迹。
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朝在此建都,此外还有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先后在南京定都,故有十朝都会之称。南京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一直作为汉族政权首都的古都,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京早在100-12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35-60万年前已有南京猿人在汤山生活,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
开封:被称为“七朝古都”,魏、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在此建都。开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的都城,城摞城遗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少有。宋都东京城是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
杭州:吴越、曾经是南宋的首都,杭州人文古迹众多,西湖及其周边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观遗迹。其中主要代表性的独特文化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丝绸文化、茶文化,以及流传下来的许多故事传说成为杭州文化代表。
安阳:被称为“七朝古都”安阳,商朝、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在此建都,安阳主要通过其前身魏晋北朝时期非常重要的城市——邺城而入围。安阳殷墟是中国目前为止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安阳是甲骨文发现地,周易发源地,有殷墟和中国大运河(永济渠)两处世界文化遗产。
郑州: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为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故里,历史上曾五次为都、八代为州。全市有世界文化遗产2项1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8处43项,拥有黄帝故里、商城遗址、天地之中等众多历史人文景观。2004年,“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4年年会”
正式确认郑州为第八大古都。
大同:曾为北魏首都、辽金西京,有“三代京华,两朝重镇”之称。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北方锁钥”之称。2010年,中国古都学会通过了将大同列为第九大古都的决议。
成都:别称蓉城、锦城,为古蜀文明发祥地。成都境内金沙遗址有3000年历史,周太王以“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故名成都;蜀汉、成汉、前蜀、后蜀等政权先后在此建都。2016年,“全国古都学的专家学者形成了《中国古都学会·成都共识》,正式将成都列为中国“大古都”。成都在古籍记载有2500年的发展历史,大量的考古发现,证实了成都的名称都有了2300多年的历史了,1985年,四川雅安荥经县古城村发现的战国晚期的船棺葬中,出现了一件铜矛,上面赞刻着“成都”二字。在战国墓中发现了“成都矛”,这说明当时就已经有“成都”地名了。更加奇怪的是“成都”两个字竟然是秦国文字,是怎么回事,有专家推断,应该是秦灭巴蜀时收缴的武器,为了辨别地方就在上面咱錾刻上了“成都”二字,说明是在成都收缴的武器。史料记载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而后面的一次考古发现,再次应证了这件事。1987年四川省青川县白水区出现了一件铜戈,正面刻着铭文:“九年相邦吕不韦……成都”,此铭文“九年”是指秦王政九年即公元前238年。说明这把铜戈当下隶属于吕不韦监造的一批武器,说明此时的成都已经在秦国的统治之下了,属于秦国非常重要的疆域。2016年在成都浦江飞虎村,盐井沟船棺墓群当中,有出土了一把战国晚期的青铜矛,也錾刻“成都”的字样。这件成都矛和荥经县出土的青铜矛同属一个时代,也是迄今为止成都本土出土的一件,錾刻有这座城市名字的青铜矛。
“成都”这个名字又是怎么来的?始于公元前5世纪,据《太平寰宇记》记载,周朝建立时,由于饱受北方蛮夷的侵扰,以周太王从梁山迁往岐山地,当时就有了“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的说法。据史料记载,周太王是周文王的祖父,周武王的曾祖父。周太王带着族人搬家,一年之后就发展成为部落,二年发展为城,三年发展成都,成都最早就是这个意思。成都特指这个地方,究竟是什么时候?根据东晋地方志《华阳国志》记载:“开明王自梦郭移,乃徙治成都”即古蜀开明王朝的君主开明九世,仿照周太王迁都,把迁居地名定为成都。但没有准确的时间记载,推算应该在公元前400到500年左右,故此,“成都”这个名字已经就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映象里,成都四面环山,自成天地,鲜有外染。但是大量的考古成果早已显示,古蜀出来都不是一片与世隔绝的净土地域,自古就与周边交流频繁。1975年12月,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简上,就有“成都”两个字。1954年,云南鲁甸一汉墓封土,发现一件铁鍤,上面錾刻着“蜀群”、“成都”铭文等等。由此可知古蜀、蜀汉、成汉、前蜀、后蜀等政权都先后在成都建都,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不可小觑。
古朴而久远的都市,千百年来曾发生了无尽的故事和“神话传说”,让世世代代的人们试图在努力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因而延续着爱而难舍的夙愿,又不断地占有和经营这块宝地。这座拥有2300多年历史的城市,流传了无数或荡气回肠或感人肺腑的故事,千百年来让无数人为之向往。这些千古流传的故事无一不折射出成都这座魅力城市的特质。下面讲一讲发生在成都的一些小故事,让您领略这座城市微小而闪光的另一面。
关于“龟化城”:晋代干宝《搜神记》,说是公元前316年,秦国刚吞了巴蜀,看成都还没有城墙,就喊张仪、司马错接手这个任务。结果张仪修的城墙屡筑屡垮,后来就有人说,是因为成都“有大龟浮于江”。龟在我国象征的是吉祥长寿,是绿毛龟、双头龟、蛇形龟、白玉龟四灵之一,那咋办呢?这个城墙还是要修得嘛!随后有个巫师指点张仪,沿着龟行的路线修城,果然就没有垮了,所以成都又叫龟城。但是“天府之国、锦官城”常到,还是第一次听龟城这个称呼!
关于“浣花溪”:传说以前浣花夫人还没嫁人的时候,在帮一个遍体生疮的过路僧人,清洗袈裟的时候,溪水飘起朵朵莲花,这条小溪就被称作浣花溪啦!听到这些传说,都觉得好有趣哦,都是老成都的历史和文化,作为一个成都人晓得这些,以后跟别个吹壳子聊天也有了话说,成为了坐茶馆、住旅舍及街头巷议的饭后谈资了!

关于“花牌坊”:当年朱元璋为了振邦兴国,就想收点儿人才啥。然后成都西门一秀才叫:花如春,主考官觉得这个名字好像妹子,当他去参加科考,结果都落榜了!后来他在茶铺喝茶遇到个乞丐老婆婆,同情心泛滥,给了身上仅有的5文钱,这个乞丐婆也要还礼,就称他是将相之才,一定要努力读书。结果,肯定是后面考起了嘛,而且还是状元,得到了朱元璋的欣赏。朱元璋为他修了个花牌坊,地点就在西门,就有了这个地名啦!

关于“皇城坝”:又是朱元璋,不过这盘是他的,朱椿被封为“蜀王”,人们觉得各代王真的浪费,新的就要把旧的拆了,原址重建了“蜀王府”。你还别说朱椿还懂点儿艺术,把王府修得跟皇宫一样,百姓看了都说是“皇城”,就天府广场那转转,皇城前面的空地叫“皇城坝”,就是现在四川科技展览馆那儿了。不知内情者都不知晓,以前的皇城或者皇城坝在哪儿,但是都晓得皇城老妈火锅和皇城坝牛肉,都很好吃! 
关于“洗面桥”:三国时,刘备东征,站到武侯祠那儿,想起了自己的兄弟关羽死得太惨啊,就开始哭了,其他士兵也是跟随到流眼泪花儿。然后刘备就喊各位兵哥哥,到河头把脸洗一哈,我们还要继续打仗的,这个桥头就被称作洗面桥啦。人们不晓得之前,还以为是跟啥子妇人哭老公有关,原来才是刘备激情四射啊……

关于“送仙桥”:送仙桥其实顾名思义,就是传说在这儿遇到仙了,后来唐代又修了庙,逢年过节的就在这儿举办庙会,人头攒动,热闹非凡。都来这儿会仙送仙,以求平安!
关于“天回镇”:当年唐玄宗被迫和杨贵妃,在马嵬坡生死离别,后头就往成都跑,结果跑到一半,刚到天回镇就来信说安定叛乱了,唐玄宗立马掉头就急忙回长安。所以后面这个地方就被称作天回镇了(天子回转之镇),人们都存在着同情与怜悯之心,觉得杨贵妃还是死得多惨的……

关于“黄忠村”:看这个名字就晓得一二了,多半是当年黄将军的墓安葬到这儿了。现在西门那片,已经变成超级大型的黄忠小区了,这个名字也是一直流传千年。成为世世代代人们,对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黄忠的缅怀和纪念。
关于”柳荫街“:老南门大桥边上有条街叫柳荫街,春夏柳稍繁茂,杨柳依依,遮挡着古老的街道。明末张献忠在四川建立“大西国”,看到一个妇女带自家和亲戚家娃逃难,张献忠也是心软了,觉得这个女子很好。就喊她回去在她家门前插枝杨柳,保她全家安全,结果这个妇女真的人对!回去就给一条街的人说了,结果都插起了柳,整条街都存活下来了。

关于“衣冠庙“: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三人在桃园结拜为兄弟,从此生死不离不弃,成为一段佳话。你说刘备想起关羽的死,咋个不哭嘛,连他的尸首都没有带回来!就在当时那个地方建了个衣冠庙。后来刘备每次出城,都要先在洗面桥沐浴焚香,再到衣冠庙拜祭,也算是对兄的弟缅怀与纪念,真是对得起兄弟了。 
成都的故事尚多,这些都是有趣的成都文化
像这样的故事真是不胜枚举、难以难以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