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谱的芬芳

(2023-11-11 17:55:08)
标签:

杂谈

家谱的芬芳

  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的一个血缘关系为主体,家族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件、事迹的特殊图书形态。它产生于上古时期,完善于封建社会时代。几千年来的发展,家谱就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形态,发挥着不同作用。家谱发展到宋、元、明、清时代,主要是记录家族历史,纯洁家族血统、尊祖、敬宗、睦族,约束家族成员,教育后代,提高本家族社会地位,和声望。据传统学术界业内人员调查研究,从古到今,我们的先民们已编制了难于数计的家谱,虽经岁月浸蚀,流传至今仍然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丰富,价值甚高,传承之广,很值得学习、研讨、了解、认识。

  古今往来,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散居着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家族,他们都有着各自的祖先,血缘关系将其牢固的联系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虽然有贫富差异,但并不妨碍他们共同居住在同一块土地上,即使遇到战争、瘟疫、灾荒等各种灾害,也难将他们分开。就这样的家族构成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基础,氏族是一个大家庭,国家是一个最大的家族,国王或皇帝就是家族的总族长,百姓就是家族的子民。总族长利用各种手段,相当于血缘关系的纽带,推动社会发展,维持和统治着自己的国家,因而延绵数千年中华古国不会灭绝,甚而生机勃勃。这也得益于小家族的稳定基础,小家族在发展中,总是注重血统的纯净,对因此而产生的记录血缘关系和血缘世系的谱牒就更为重视。

  谱牒在各个时代,在他们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家谱开始主要是祭祀祖先、证明血统、辨别世系,同时也是权力与财产继承的依据。随着社会发展家谱在政治、社会生活方面的重要性大大增强,家谱的作用是证明门第,做官乃至婚姻嫁娶、社会交往,家谱就成为了重要依据。

   思吾《张氏家谱》的形成与发展,就是如此。先祖张守全,其祖辈大约在明朝英宗正统年间(公元1436年左右),湖广首次填川,随流从楚地入蜀,即湖北黄州麻城孝感一带,迁入川蜀阆中锦屏尔后子孙发达又分支居于阆中河溪关镇百余年后,第七代仍孙举人张恒与杨继盛(杨椒山),同为京官。为避乱严嵩父子,不辞而别,弃官不做,回到阆中隐居阆南河溪关镇,之南面丘林地带。因身为文官,当地称其住地为“文臣山”。风声静寂就逐步立足阆中,独立办学,传道受业解惑。后一直又延续到第五代孙,膝下就十子绕膝,八男二女融融一家。

        张守全弟兄姊妹共十,祖上因诸子继礼,永承宗祧,书香门第为考究其名字,用心何其良苦,以“仁义礼智、信守家风”八字为八男取名。女为“贞洁”二字为女取名。均为中用,和“全”字组成名字。故八弟兄序为:张全仁、张全义、张全礼、张全智、张全信、张全守、张全家、张全风。张全守读书时,不知何因作了修改,将名字“全守”颠倒为“守全”,故为张守全。姊妹俩为张全贞、张全洁,均适()于文家。姊妹为长,弟兄为幼。

   始祖张守全系先祖第六代孙,明朝年间因弟兄重多故而吃粮从戎,因表现甚好,提任将军镇守阆中明末因李自成造反朝中宣诏调集湖广、河南、四川等地兵力,集中陕地阻剿叛军军行至渭水河畔与李军一河相隔两军相持三月之久互不交战实旨谈和而此时张守全军内出有叛徒告朝廷,“禀将军临阵不战,有欺君之罪”。其本性多疑善变、刚愎自用的崇祯皇帝丝毫不查,立即下诏画影图形捉拿张守全幸之贴身侍卫得之消息速告将军,并与将军商议果断决策,星夜潜逃侍卫与将军家眷共七人从宝鸡西南大散关,沿褒斜路南下汉中去广元,途经七盘关、龙门阁、清风明月峡,到飞仙关。突遇暴雨河水猛涨,隔阻前行,将军一行在前无通途,后有追兵,渡口艄公见水势凶猛,又不愿冒险强渡,情急之下,经商定家眷就地留候,侍卫急中生智,托木扶将军囚水过河。侍卫同将军星夜兼程,漫无目标朝南方赶路广元不敢停留,亦不敢回阆中故地,而寻东路前行。到了旺苍普济镇洪家梁,夜幕中见一山荆棘丛生,树木参天并无出路紧急之下只有折转沿普济清江河直上从大池坝经龙台至天台关上冯家河坝。举目四望,峥峥绝壁,面面相峙,山头树木遮天蔽日,阴森可怕,细看有三条狭沟出处。此其心渐渐平静,就慢慢朝东边土溪沟而上,爬至山腰四垭口一带更是深山原始林地,寻找驻地,选定峭壁山腰一块台地定居,后称为张家岭。并隐名改姓为文某并议定到第四代后,还其本原姓张。第二代并以“文”字命名,三子分别为“文德、文和、文晓”,外掩人耳目,内以示感恩文姓侍卫就此深居山野,摞木成房,开荒种地,于世鲜交,隐居度日,风平浪静,安然无恙,隐名改姓名存实亡,仍然在用原名后世子孙开枝散叶、枝繁叶茂,逐一走出大山,分居于巴中、南江、通江、苍溪、广元、陕西、甘肃等地,云云众生延至当今古谱曰:我族虽偏户小民,纵不克与圣天子比隆然,而苍、南、巴、广,分爨()者不下万家之烟火”。

        裔孙繁衍生息至十余代,甄子坝第八代孙张元海念及先祖上数十代无谱,难以溯源前朝,后代之族人发展,也有十余代系椒衍盈升张元海与土溪沟第九代孙张元,“鸠集合族勷成盛事。古谱曰:由是辛酉(公元1801冬,倡之者元海叔,和之者我元,鸠集合族勷成盛事,于客岁去年笠铭(初议)后,故兹亦慎重矣!忆吾族荡析星移,迁居而异处者不一,其地同宗而共本者五县馀人裔等,足迹所经以流溯源向上游寻找发源地),从末探本,复询派而访支其始也,联谱(联合写谱)壬戊(公元1802岁继也,籙谱庚午(公元1810年。就在始祖张守全定居土溪沟发展近二百年间,始编古谱,与普济郭家坝杨氏祠人,九世外孙杨涵一,庠生。普济黄荆岭杨氏祠人,九世外孙杨茂林,岁贡生等,居住于土溪沟同人硐(山洞)。公元1801年开始筹划修谱和始祖竖碑之事,此后再建祠。古谱曰:“始焉造谱,继焉竖祠,终则置祭田,以隆报赛,俾千秋百世,后览谱者燎若观火,入祠者禀若霜晨”。历经九年古谱和先祖碑墓双成。谱之“总序”和“鸠集合族同造宗谱序”,由杨函一撰文。“家谱序”由张元撰文。“敬宗收族序”由杨茂林撰文。公元1809年张氏古谱由张元海负责编纂而成。同年冬月,张守全、刘君碑也相继竣工。碑墓碑文由“邑儒学廪庠九世外孙杨茂林杨涵一撰文”。建祠因种种原因未完成,成为当下族人莫大的遗憾。又于公元1858年,秀海十二代孙张伯魁重录草本,分别存留于土溪沟、甄子坝、秀海坪、贾村坪、渔溪寺。磨垭罗家坪、侯家乡、渔溪寺等地支谱,在总谱基础上后陆续由当地张氏家族有志之士编撰而成。真正实现了族内智者的心声与夙愿:必不能以前数百年之湮没,为后万载之经营也,如我族元海人者,鸠集同族聿修宗谱,盖身当晚季追念前徽(美好)。

      谱牒属于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注重家庭,人们浓厚的家庭观念源于《易经》,《易经》本身就是一个大家庭。宗族是家庭的扩展,族谱就完整地记录着家庭的发展,他们始终在八卦之中変易。故张氏家族古今谱系,都采用易经八卦图例,标记族人分支繁衍,续谱封面采用八卦成图。先祖阴阳男女张守全、刘君“浑然太极”,以先祖为原点,开枝散叶,分支四面八方。基于先祖碑记对联:“五洲支派从兹河;百代人文自此系”。古谱以按卦图成像,记录着五代分支地,续谱继推到八代迁住之地。《旺苍县普济镇土溪沟张氏族谱》古谱及续篇真实、完整地记录着张氏家族,发展到七代乃至当今十九代,用八卦图展示一目了然,族人要不忘根本,追远祖宗,加强团结,孝德、家和万事兴。始祖碑记一副对联:横批崑崙回向,“叠叠溪山延祖泽;绵绵福寿裕孙谋”,如木三分,寓意深远,望族人见图寻思。

  谱成百年后,秀海坪明经进士、岁贡生,利州学正堂张玉清,在秀海坪选址领修家族总祠堂,于公元1907年动工,历经三年,大清宣统元年即公元1909年3月建成,已了两百多年祖德祠宇未建之夙愿,致使族人溯源根基有谱,登坛祭祀有祠。

   悉造古谱之艰辛,思当下族中名儒及其杨氏外孙,“以修谱为己任,跋履山川,游厉五县,寻支分于流离之境,访派乱于荡晰之乡,亦云苦矣!”他们避乱寺垭口同人硐中,厉经九年在此穷山绝壑,餐风饮露,最终“仅以族谱告竣”。续谱《旺苍县普济镇土溪沟张氏族谱》在古谱基础上,继续理清支系繁衍,张氏家族各地裔孙中有志之士齐心协力,无私奉献,从2007年到2012年,历经五年终于完成了续谱工作。其中的酸甜苦辣也仅次于古谱的心酸,但都深深地埋藏在身临其境的族人心中。总之,新旧谱牒的形成来之不易,族人必须好好地珍惜、传承、保管。这些古老、经典的书籍,经过岁月的反复翻阅,依然洋溢着魅力,在其中可看到时光的痕迹,也可看到岁月的流逝,是一株永不凋谢的芬芳。  

         古训有言:囊有钱,仓有米,腹有诗书,便是山中宰相。身无病,心无忧,门无债主,可谓地上神仙。 家有谱,宗有祠,人有仰止,便是豪门望族。行得正,站得直,心存敬畏,可为人中龙凤。张氏家族自此也就扬眉吐气,至今繁衍四百余年,瓜瓞绵绵、兴旺发达。实实在在显示了族谱的作用。现将古谱主要文章,点上句读及部分注解,以飨读者。因古谱时代久远,流传中散失、损毁严重,没有保存完整本录,实为遗憾!(句读有误者请改正理解)

家谱的芬芳家谱的芬芳
家谱的芬芳
                               (古谱、古支谱、续谱八卦图例)

 


张姓旧家谱总序

 .......道哉,且河南首祸楚北猖狂,川境中世家口口口口口乱居者,不知凡几,而公等安堵无恙。上下子孙受元祖之遗泽至深且远也,兹特以修谱为始事。即一时之仁孝,诚敬已足,动天地、感鬼神而妥侑(安稳祭祀)先灵。何况九世同堂,以慰祖宗,置祭田以隆祀事,则后千秋百世培养根本,庇荫子孙。继继承承获福无量矣!是总序。

皇清嘉庆十岁六年岁辛未(公元1811年),广邑庠生杨涵一撰书。

  皇清龙飞咸丰八年戊午(1858年)夏,广邑庠生十二代张伯魁(秀海坪秀才)重籙 。

               鸠集合族同造宗谱序   

  从来振裘者必挈其领,理目者必提其纲,非有高见卓识、深谋远虑,必不能以前数百年之湮没,为后万载之经营也,如我族元海人者,鸠集同族聿修(编撰)宗谱,盖身当晚季追念前徽(美好)。睹干戈未休,恐同宗之荡析(飘荡分离),爰即五州县之所以,分共寻数十世之所由合,自高曾而上谁则共本同源,自鼻祖而下,何以支分派别远妥先灵,近笃宗族,俾(使)后世子孙异域他乡,共敦一本之谊,曾玄耳同伸锡(赏赐)类之仁,此其虑何以深谋,何以远识,何以卓见,何以高洵哉。提纲挈领而为世之难能而可贵者也,伏冀同姓昆季,合族子侄,勿视为具文勿等,于弁髦勿靡初而鲜终,勿半途而中辍,协力同心共勷(rang,急迫)盛举,凑针合斧、积腋为裘,大发仁孝之心,普伸诚敬之念,始焉造谱,继焉竖祠,终则置祭田,以隆报赛(为报酬神明的恩赐而举行祭祀),俾(bi,使)千秋百世,后览谱者燎若观火,入祠者禀若霜晨,与祭者萍藻(水草名,古人常采作祭祀之用)动念于仓庚黄莺的别名,羔韭触怀于流火,呈于谋科举、占甲第,毋论家之贫富,共积会以待有志之子孙,故此岂非自仁率(带领)亲,自义率(遵循)祖,体(实践、体验)王者以孝治天下之巨典哉也。始祖系保宁府河溪关文臣山人也,其先姓文,弟兄二讳思能思相自明季时弃官而适广元县通坪堡,土溪沟落业,更姓张讳守全,思相自是而去他乡,竟莫适其所终(没有音讯)。故此我族世系所推始也,更不能上稽文氏先公,其地其名於百世,此后裔所有兴无,如之嗟矣!详二世三公:长文德,次文和,三文晓。文和公无后,文德生八子:长曰能、五曰选、六曰跃、八曰贡。二三四七房乏嗣,亦未详其名。文晓生一子曰:谟。此巴南苍广异派而同源也者,自三代以下星罗棋布、椒衍盈升,居祖业者半,居异域者半,其间两房分支或落业之地名,或前后之班次,或生齿之多寡,与夫坟茔山向,往住居屋基,可昭来许而传百世,令后之人,读斯谱而燎若指掌者,请次弟而详之陈于后。                

   曲山(九曲山)涵一氏杨本著于同人硐中。

   咸丰八年岁序戊午(公元1858年)夏,吉月秀海清河氏张伯魁重籙。

             家谱序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所以昭信纪实,重本笃亲,使子孙后代不忘所自也。盖支分派别系序,易循倘非笔,之于谱将数世以还前,不知本源之自,后弗识嗣续之伦,而亲疎远近,且不知孰为尊,而孰为卑,故世有同派而异名者,有同派而同名者,甚至前辈后辈而名亦同者,是诚无谱,为后起也之咎(jiu,过错)也。遐(远的意思思我祖保宁府,河溪关文臣山人也,其先姓文,弟兄二讳思能、思相,自明季时弃官而适兹,土溪沟插拈落业,更姓张思能,名曰守全。思相自是而去他乡,后弗识业何地。裔等自鼻祖下屈指以数十余世,前固无人以树其说,岂裔生十余世之后,而仍贸昧(糊涂)罔(没有)觉(觉悟)哉,由是辛酉(公元1801冬,倡之者元海叔,和之者我元,鸠集合族勷成盛事,于客岁去年笠铭(初议)后,故兹亦慎重矣!忆吾族荡析星移,迁居而异处者不一,其地同宗而共本者五县馀人裔等,足迹所经以流溯源向上游寻找发源地),从末探本,复询派而访支其始也,联谱(联合写谱)壬戊(公元1802岁继也,籙谱庚午(公元1810年。余思族姓虽繁第(但是)家有谱,无论八疆异域,即百世后而亲者不疎疎者不远前陈往代之次,而命名不得紊其序,后列班联之伦。尊卑不得乱其伦,常伏念祖德而思宗功,振家声而辉先绪〈先緖:先人的产业〉。纵巴南苍广,地隔人遥,而按谱以稽,瓜瓞绵绵,譬如黄河之水,由济济水)、由漯山东漯河)、由淮淮河)、由泗泗水),百川万壑汪洋以逮(流到)于海,溯洄水流回转从之其始,共本同源也,读是谱也,如水之清,如镜之明,造斯谱也,以继其往,以开其来,是诚重本笃亲,为余之后望也夫。

                      九世孙张元撰书。

               前代阴功庇子孙,              

               克开厥后在当身。(厥:其,他的

               承承继继皆仁厚,

               白屋生辉有定评。

               知来须向时(上)往(下)寻,  

               富贵崇高实有因。

               看到报施不爽处,

               累仁积德自殷殷。

                敬宗收族序

   尝闻:求木之长者,不可不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不可不浚(挖深)其泉源。思敬宗收族者,不可不修其谱序,是以周室鸿基,瓜瓞歌绵绵之盛,螽斯(歌颂子女众多)纪振之祥,我族虽偏户小民,纵不克与圣天子比隆然,而苍、南、巴、广,分爨()者不下万家之烟火。高曾祖禰(祢;古时父死,在宗庙中立牌位的称谓)相承者,已经数世之箕裘(喻祖先的事业),于于纷纷洵难悉数于此,而不必笔之于谱,将昭穆、乖伦、尊卑,失次、字派淆混代序,参差而其毙有,不可胜言者矣!曩(从前)者承杨本先生佳构(杰作),但当干戈扰攘之秋,有有谱者,有无谱者,有有谱而或失谱者,有无谱未籙谱者,况世远年湮,颇残阙失次故莫为之,前虽美而弗()彰,莫为之后虽盛亦不传也,裔孙后贱列黉(古代的学校)序,敬谒(拜见)先茔遍访宗族,于有土溪沟、何山坪、秀海坪、贾村坪、油榨坪、罗家坪、磨垭、镇子坝、渔溪寺,溯厥渊源究其世系,於是我志父延宗祧(古代称远祖的庙,继承先代),于百世支分派别,共演秩序于万年。虽云山苍茫,子孙千亿,室家云遥,而按谱以稽,令身居异地者,涣涣(弘大)可使萃(聚集)暌(分离),可使合提纲挈领循循焉,若纲有条不紊,......(此处失页)强陵弱,众暴寡幽,则有伤于先灵。明则引壤夫后起所关非仔细故也,宜先议立族长有犯尊卑之伦,乖长幼之序者,族长秉公执法,重则议处,轻则议罚,再重则禀官究治。夫始是则族大而得,所统支分而知所忌,又安有作奸犯科,亡身丧国,贻累于父兄,坐罪于族长者哉,夫祭遵周制法,依朱公庶几两得其道,而家可齐也夫。

  并拟犯易犯条十则以戒众:(因古谱断缺不全省略未记)
  古谱记载前九代无统一字派,但各代字派都还基本统一,族内没有紊乱。从第十代开始,统一字派,接编二十八字,集成七言四句,附诸家谱世系总序后,“(使)奕叶按谱接派,庶百世而下,知派即知伦焉”。即:                        

         全文怀德光一本。      

         明道立品辉九江。                 

         仁翰才子远华国。      

         继述克善延大邦。

  派诀定位解:全十世中用,文十一世下用,怀十二世中用,德十三世下用,光十四世下用,一十五世中用,本十六世下用,明十七世下用,道十八世下用,立十九世中用,品二十世下用,辉二十一世下用,九二十二世中用,江二十三世下用,仁二十四世中用,翰二十五世下用,才二十六中用,子二十七世中用,远二十八世下用,华二十九世下用,国三十世中用,继三十一世中用,述三十二世中用,克三十三世中用,善三十四世中用,延三十五世中用,大三十六世中用,邦三十七世下用。

   以上二十八派,自此永定中下,嗣是我族毋得更改错乱,或因应试易名,必以本名记於谱下后便稽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