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修来的缘分

(2023-09-21 15:37:14)
标签:

杂谈

           缘分这东西本是佛教概念,很深奥,儒家与道家并不突出缘分这个先导性,但是也会有机缘、机遇这一说法。缘分,亦作缘份;远者为缘,近者为因。缘与因之间没有质变,只是量变。它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无形的连结;是某种必然存在相遇的机会和可能, 包括所有情感。爱情中,二人相爱的缘分是由很多巧合、很多阴差阳错、很多突然、一些偶然、一些必然组成的。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缘分这东西你还不得不信呢!
        之一:南宋时期有个叫潘必震的小伙子,其家早为书香门第,后因故祖父辈就中道衰落。潘家总是不忘复兴家业,对一旦谷子仅有的一苗秧十分重视,拔苗助长似的催逼潘必震,努力读书参加科举考试,只为光宗耀祖,光耀门庭。一次,在他爹的催逼下,进京赶考,结果落榜了。潘必震觉得没有脸面回家,更无法给爹交代。左右徘徊中突然想起了已出家的姑妈,就直奔道观去见姑妈,借此可落脚散散心。
       潘必震如愿找到了姑妈的道观,入得院内,不经意中有一小道姑映入眼帘。这让他压根儿没想到的是,在这清修宁静之地,竟然还会住着这样一个美女道姑,长得如沉鱼落雁、闭月羞花。顿时心头涌起幸运的美感,可以朝夕看美人,愉悦心情好。心想 ,甘蔗虽不能两头甜,但总会占一头。幸亏没有考上,要不是哪能见到如此这般的美女。经过短暂的栖身,方知小道姑姓陈,是逃难时由于人多跟爹妈走散了,一个人走投无路,找了个安身之所,才跑到道观里住下来的。说来也怪,常说“人不似像不在一堆”,那陈姑娘一见潘公子就有点心慌意乱。她在道观住了几年,都是一老一少,道姑们经常都是大眼瞪小眼,这突然来了个仪表堂堂的公子哥,怎么不会触景生情,那就是风花雪月之情油然而生。
       就在陈姑娘见到潘公子的这天夜里,她不知怎的,总是睡不着,就索性起床弹琴,那曲子是那么的哀怨忧伤,琴声又使劲地往潘公子耳里灌,深深地打动了潘公子的心,仿佛觉得陈姑娘这曲子就是为自己弹的,他就这么自信,真还不知道哪里来的这么自信。于是乎他便翻身起床,悄悄地来到陈姑娘的门前,又悄悄推开这扇房门,走进了屋里,竟然发现姑娘桌上有一首诗,且墨迹未干。借着昏暗的油灯仔细一看,好家伙竟然是写给自己的一首情诗。潘公子欢喜若狂,哎呀妈呀!一拍大腿,这老天爷真是在眷顾自己,看来我们俩是郎有情妾有意,两情相悦啊!于是就偷偷的将情书往怀里装,那陈姑娘一扭头就发现了潘公子的行为,顿时羞愧难表,恨不得有个地缝好钻进去。突地上前去抢夺情诗,潘公子攥着怕抢,高高地举起诗在前面跑,陈姑娘举着粉拳在后面追,两人在屋里团团追赶。追了老半天终于停下来,潘公子一把抓住了陈姑娘的手,肤肉相触,情火燃烧,两人在爱河之中,私订了终身。
       从此,这清净的道观就不再清净了。两人在这有山有水的树林里,偷偷摸摸地约会,在道观里眉来眼去卿卿我我,表面装着一派正经。他们两还以为自作隐秘,可在大姑妈的火眼金睛中,对这事就太在行了,都是过来人,耍什么把戏能忽悠过她。实在看不下去,大大有损于道观的雅致与庄严,玷污这块净土。于是把陈姑娘叫来,狠狠地教训了一顿,直言而曰:“白娘子1000多岁了才跟许仙搞对象,你在急啥呢?”又逼着侄子潘公子迅速离开道观。
      潘公子在姑妈的威逼下,只有离开这里。次日一大早就要登船离开了,陈姑娘就含泪一路里追到码头,与潘公子依依离别,离别之前陈姑娘从头上取下金簪子送给潘公子做信物。潘公子也从脖子上取下了一枚玉坠子送给陈姑娘做信物。这时两人不约而同地惊呆了,异口同声地问对方“你这东西是哪里来的?”陈姑娘说:“我还没出生时,我爸指腹为婚把我许配给他的好友的儿子,他家就给了这个金簪子作信物,我爸当时给他一个玉坠,十六前我们两家不知为何失去了联系,但你给的这块玉坠是我们家祖传的,爸爸交代过,我认识。”
       说起指腹为婚,它是古代的一种的婚姻形式,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常常见到,但是到底什么是指腹为婚,它有什么历史?生活在现代的人大都不知道。指腹为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据《后汉书·贾复传》记载,贾复在镇压河北农民起义军时被击伤,伤势很严重,性命危在旦夕,汉光武帝为了使贾复安心后事,便许诺道:“闻其妇有孕,生女耶我子娶之,生男耶我女嫁之,不令其忧妻子也。”指腹为婚又称“胎婚”,是两家主妇同时怀孕,孩子尚在母腹中孕育,父母双方便指腹相约,如果产下一男一女,待其成年后就结成夫妻。指腹为婚时,双方还常常割下两家主妇的衣襟,以此作为信物,因此,指腹为婚又被称为“割襟”“割衫襟”指腹为婚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古代重男轻女,民间有些家庭无子,盼望生个儿子传宗接代,便“指朵花儿待儿生”,也指腹为婚,俗称盼郎婚。
       再说潘公子听后惊呆了,他简直不敢相信世界上真还有这么巧的事,小说都不敢这么写啊!急忙就说:“你的金簪跟我娘的就是一对,为这事母亲给我讲过,但都没当做一回事,因他们做的事,当个不中用的故事 ”。这就是缘分,不得不说这就是一家人,就得进一门。由此,潘公子和陈姑娘就名正言顺落实了父辈们战乱之前的夙愿,成就了一家人。
       其实,普天之下所有的夫妻都有一段不可言喻的神仙缘分,就是: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万年修得齐白首。就是半路夫妻那也是缘分,命中注定不可逾越。所以一定要懂得珍惜眼前的人,活好当下的每一天。
       之二:话说明朝永乐初年,征战频频,国内动荡不安,民间饱受苦难。曾有个小男孩名叫郑兴,五岁时父母双亡,偶有邻居好心人的支助,最后流落街头乞讨为生。九岁时,当地县太爷见孩子长得一表人才,高大帅气,天庭饱满,五官端正。日后可能有所作为,便收留在府,帮着端茶倒水,零杂用工。一晃就过去了五年,王大人隆升户部侍郎,众多亲朋好友前来祝贺。这天明朝著名的相士袁忠彻,是袁珙的儿子。 自幼学习父亲的相术,得到真传,堪称明朝相术第一。今天他来到王大人府上祝贺,谈话之间,袁忠彻一抬头,见王大人之脸色,不由得叹了口气。王大人就愣住了,心里泛起了疑虑,心想我还有什么不详之兆吗?于是就避开他人赶紧追问,袁忠彻说你脸色气运不正,恐怕家中要遭来横祸之事。王大人又继续追问,该如何破解呢?袁忠彻正在琢磨的时候,小童郑兴端来一盘水果。袁忠彻一看,心里一惊,小童走后袁忠彻就给王大人直说:“他就是你家的冤家,你若留着他在家里,迟早会家破人亡。你们两个命里相克,信不信由你”,说完他就走了。
       袁忠彻走后,王大人就开始琢磨起来,郑兴这小子人聪明,也很勤快,做事踏实认真,从不淘气乱来。怎么我与他还命里相克?但大凡这些事,出之于相术人口,那都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王大人思虑通宵,辗转反侧、彻夜难眠。最后还是忍痛割爱。次日清晨,将郑兴叫到面前,说明来由,给他五两银子让其去另寻生路。
        郑兴听后如遭闷棒一顿,无可奈何只有如此而已。他接下五两银子,含泪拜别了王大人,收拾好行李,吃过早饭就有气无力、没精打采地走出王府,毫无目标地向前行。脑子一片空白,茫茫然也。从早到晚,不知走了多少路,也不知走向了何方。日头偏西,他突然觉得肚子隐隐作痛,找到了路边的一个茅厕,就在蹲茅坑的时候突然发现旁边有一个包袱,打开一看,全是金银财宝,金光闪闪。心里一惊一喜,心想,真是天无绝人之路,莫非是老天爷恩赐于我。但猛然一想,不对,这么多银钱,失主肯定会着急的,我不能使用,就在这里等等失主吧!他就在这茅厕的一角落里,藏抱着怀里的包袱,蹲着等待。到了后半夜,又冷又饿,还冻得瑟瑟发抖,他顽强地坚持着。天刚朦朦亮,突然远方传来急促的马蹄声,越来越近,到了门口就立即下马,往茅厕里跑,那人在周围寻视了一遍,说了声“完了”,突然失声大哭。郑兴还一头雾水,不知碰到什么事,惊吓了一跳。于是就问那人“怎么回事?”他说“丢了包袱”,郑兴一下就明白了,忙问“包袱有什么东西,这样着急呀?”郑兴一听叙说就知道失主就是他了,连忙拿出怀里的包袱,叫他清点清点,是不是原物都在,还说“我昨日旁晚就在这儿等你这个失主,终于你来了。”
       原来,这位失主是河间知府的大管家。事因河间知府被人冤枉关进了监狱,其家府管家通力合作,千方百计凑了些金银财宝,准备前去打点。因当下府里慌乱,管家也忙得稀里糊涂,昏头昏脑,因急着赶路,路途方便时忘掉了包袱。等知道后,早已赶到了100里之遥,急忙勒马回转。当拿到包袱时,他心悬的石头一下落地,感激不已。事后将要重重酬谢这位恩人,相互寒暄之后,管家听到郑兴的人生苦境,如今落到如此地步,还能拾金不昧,佩服得五体投地。管家邀约一路前行,来到了河间,安排暂且栖身府中,待后决策。
       大约一旬之后,管家托人把事情办好了,知府大人无罪释放,官复原职。上级下令从重从快追处设冤陷害之人事,知府重归平静。管家在知府大人面前谈及郑兴之事,口口声声称是那个小孩救了他,把急中生乱掉了包袱之事,原原本本给大人叙说了一遍,深深地感动了知府大人,他酷知管家之难就是府中之难,小童的举止表现了他德行高尚,要求立即把郑兴叫来见见。郑兴高高兴兴地来了,知府大人见到郑兴“噗通” 一声跪倒在小孩面前,口里说着“感谢你啊!如果不是你的搭救,我就只有死在狱中了。”郑兴小孩还没有反应过来,慌急之中也立即跪下,在场的管家马上扶起二人,对面坐下。知府大人被郑兴的人品所感动,想到自己姓郑,一笔难写两个“郑”字,又想到自己年过半百,膝下无子,就想收留郑兴为义子,孩子听后也心甘情愿,当即表白。
       河间知府一生为官清廉,百姓拥护。曾掉进过碳堆里的金子更加光焰,从此河间知府是官运亨通、发富法财,几年后又晋升为冀州总镇。郑兴这孩子根正苗红,“近朱则朱”,在廉府清官面前熏陶成长,更是首屈一指、鹤立鸡群。郑兴很懂事,当知府大人收留了他,抓住机遇,趁机不负大好光阴韶华,努力学文练武,最后做了游击将军。到了年底,郑大人和儿子郑兴都要回京述职,来到北京城举目四望,感慨万千,深知地位变了。想当初自己还是个端茶倒水的小童,几年光景却变成了朝廷命官,真是造化弄人啦!功成名就之时,他决不忘记收养恩人。
       郑兴京城述职回转,脱掉官服,前去曾经收留他的王大人府上,要感谢当年对自己的收留之恩。当“门下走卒郑兴”名帖递上,王大人见帖,顿时高兴万分,这娃娃自走后一直音信具无,多年不见,倒还常常想起,竟不知现在如何,既然走上门来说明他还没有忘掉这条路,三步并作两步走,来到会客厅。郑兴进得门来之后,面见王大人鞠躬、施礼,跪倒在地,王大人非常高兴扶起郑兴入座。曾经的小童,现在已是气宇轩昂的大人了。眼前的郑兴突变把王大人带进了瞬间的沉思,正巧这时相士袁忠彻也来到这里。郑兴就在一边偷着乐,想当初你说我和主人犯冲,现在我回来了,看你又怎么说。袁忠彻刚进屋就看见郑兴,当时就愣住了,忙问王大人“这是何人?”王大人说:“这就是我以前府上的奴仆小童”。袁忠彻认真看了看说:“不对,我看此人眉宇之间,英气豪爽,岂能是奴仆之辈呀,别说以后,就是现在也应该是蟒袍玉带,立于朝堂之上的人呀。”王大人说:“他就是你当时说我两命中相克的郑兴,我把他赶走了,现在他又回来了,怎么改口了呢?”袁忠彻说:“不对不对,你看他的面相,那一定是行了极大的善事,上天一定有改变,你说说实话吧,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郑兴也非常高兴,说了句“大人所言不假,真是好神通啊!”这时门口有人禀报,说是来找郑将军的,王大人说:“我这里哪有什么郑将军啰。”郑兴见况,只有先入为快,立即说:“大人,我就是他们要找的人。”王大人说:“哎呀!真想不到你都当上了将军了。”郑兴说:“是呀,当初你把我赶出去后,”
他一口气把捡包袱的前后经过说了一遍,接着又说:“现在我是冀州总镇郑大人的干儿子,官居游击将军。”这时仆人端着蟒袍玉带将军服进了屋,郑兴更衣穿上,俨然威风一派。王大人心想,真是欺老莫欺少,长大吓一跳,立即离位上前赔礼道:“郑将军莫怪老夫把你赶出去,老夫在这里给你赔礼了。”郑将军连忙扶起王大人,满脸堆笑地说:“大人呐,你说的什么话,想在哪里去了,这天地间的事,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只因在茅厕里做了这么一件好事,才有了如今的果报。”郑兴心怀坦诚地讲出感人之语,他说:“依我看来,人不可亏心,要做好事、善事。不管如何,一辈子我都会感激您当年的收留之恩,我在您面前始终是个孩子。”袁忠彻听到这番话后,笑着说:“郑将军,你的心胸,你的所作所为,足以对得起你现在的一切。你现在脸上的格局与当初大不相同,而且还要告诉你,以你现在的状况和行为,日后还会好上加好。”三人简短的对话,使他们拉进了距离,融合了情感,增强了人世间处事的原则。
        这段故事也出现了多个缘分,但缘分也不是平别无辜而有,那是修来的缘分。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处事要宅心仁厚,人心诚则美,人品正则贵,心诚者亦获真情,品正者天必佑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