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则徐十无益家训*(下)

(2023-09-03 15:34:42)
标签:

杂谈

六、作事乖张,聪明无益。《尚书》的“满招损,谦受益。”为谦谦君子之道,从来得到世人赞赏。博学为何?通古知今,纵横捭阖,修身养性而已,越懂学问的人,越能谦虚做人。若以读书来装点门面,以博学作夸耀之本,心高气傲、不可一世,咄咄逼人,以为莫己若者,纵然读尽天下古今之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又有何益?书,不仅是白读了,还读坏了自己的脑子。徒增一恨耳!

当做事的时候不循著正道去走,不循著圣贤教诲去做,只是耍耍小聪明,那迟早会闹出一些状况出来。毕竟做事当中最重要的还是要有德、有福分,虽然小聪明可能一时间有点蝇头小利,但是终究折掉福报,到头来还是会败丧掉。所以贪图这个蝇头小利就好像是“刀头舐蜜”但是诸位同修,我们现在孩子是理智多,还是小聪明多?小聪明。所以不要鼓励孩子小聪明,很多孩子在耍小聪明,大人还笑得乐呵呵的,有没有?所以教育要敏感,当孩子不老实的时候,我们还是要严肃的去引导。因为孩子的是非判断还没有形成,应该让他中规中矩,一些对的行为我们一定要塑造起来,当他习惯成自然,自然就可以循规蹈矩。这个功夫不在小时候做,大了以后就很难扭转。当然假如他已经大了,这时候我们也要以身作则,用真诚、用德行再去转化,所谓“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七、不惜元气,服药无益。元气源自先天,敛藏于肾精之中,平时会缓缓释放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及百年寿命。中医认为,元气足,病自无,元气是人体的根本,元气充足则健康,元气受损则生病,元气耗尽则死亡。元气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消耗起来很容易,补却很难,而且多损伤于后天。元气受损,纵然吃再多的贵重药物和珍稀补品,也是没有用的,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所以养生之道,重在护养元气;不惜元气,医药无益。要懂得人生靠养不靠治,如何护养?改掉生活中最损元气的那些习性,即心态祥和,睡眠充足,不可纵欲,饮食清淡。

       孟子曰:“吾善养我浩然之气。”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当惜爱之。外躯内气,养身莫过于养气。元气,是精神丰富、正气充盈的内心状态,是人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根源。不惜元气的人,行的是匹夫之勇,以为自己力量无穷,却往往被各种外界力量摧折得元气大伤。养气唯有制欲,色欲、食欲、财欲……人生于世,天下无处不有欲。要知道身体健康靠养不靠治,

不能有“年轻时人找病,年纪大了病找人”现象。不惜元气之现象,如穿着露腰、露膝的人顾不上这是人体最脆弱的部位;喜好各种小零食和路边摊的人,也不在意这也是未来健康的隐患;无休止的加班使疲劳得不到缓解;超负荷的压力使人身心俱伤。说到底,珍重身体只能靠自己。希望我们永远都不会面临“拿钱换命,还是拿命换钱”的选择。

八、时运不通,妄求无益。时运是客观的,个人是无法左右的,能做的就应在运气不好时积蓄力量,等待时机腾飞。否则就是“妄求”,孜孜以求本不属于自己的时机,即使得到了自己的时机也会很快失去。人要看时局,看运势,“实务者为俊杰”。“事事洞擦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世间即使再大的势力、再多的资产,一旦误判形势,判断不准,敢于逆势而动,就叫自取灭亡。

人可以“无畏”,但不能“无知”。任何时候,“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都是真理。盲目争强好胜,再好的运势也会被毁掉;更多的信息和更充分的准备,则能提高成功的机率。当时节因缘不成熟,我们硬是要做,可能累了自己,也累了他人。所以当时节因缘不具足,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好好提升自己的能力,等待时缘成熟了,再好好发挥,好好把这个事成就起来。所以人也要能屈能伸,能屈得愈低,下一次机缘来了就能够展得愈高。

九、妄取人财,布施无益。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凡是获取不义之财,或靠欺骗、掠夺别人财富的人即使乐善好施,也不能抵消他的罪孽,事后做善事也是无益的。

仗义疏财是豪杰行为;爱财如命,难成大器。君之喻于利,小人喻于利。无功不受禄,妄取人财与谋财害命差不多。曾杀人越货,又初一十五买点小鱼放生能管用吗?如果认为布施和捐赠可以赎罪,那么这种有恃无恐势必会招致毁灭性的结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远没有人们希望的那样直接和可以预见,但人一旦可以无所顾忌地聚敛财富、肆意妄为,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自古是也。

十、淫恶肆欲,阴骘(zhi,安排,定)无益。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阴骘,就是积阴德之意。积小善而成大功德,防小恶以免损功德。如若生活放纵奢侈,荒淫无度,虽然屡屡行善多积阴德,也是枉然无益。

达人先自达,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从艰苦朴素开始。淫恶肆欲,就是放纵奢侈,荒淫无度。《古今贤文》所谓万恶淫为首,是有大道理在的。只因淫,既是最伤身的行为,也是最败德的行为。引而伸之,一切纵欲行为也无不是这个性质。人这辈子,最大的败相和下流相,就是纵欲。要是真正的积阴德,那就是节制自己,修养德性。

林则徐先生的“十无益”,让我们经营人生要抓住根本,所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所以“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做人的根本在孝悌,林则徐的“十无益”也是从孝悌开始扎根起。
   纵观其十无益之好恶,一目了然。十无益的反面,就是十有益,前者是我们最大的引以为戒,后者是我们最好的效行之法。邪道、正道之分,于此分明。所以林则徐的《十无益》真正要告诉我们的,也不过还是那颠覆不破的六个字:远邪道,走正道。

林则徐一生秉持忠贞爱国、勤勉为民、清廉为官,淡泊名利、勤俭持家的官德家风。他爱国忠贞宠辱皆忘、勤于政事恪守官德、淡泊名利勤俭持家。淡泊名利、勤俭持家的立身原则是林则徐家风的集中体现。林则徐童年家境贫寒,但是家教非常严格,他的父亲林宾日说,“粗茶淡饭好些茶,这个福老夫享了;齐家治国平天下,此等事儿曹任之”。林则徐深受父亲淡泊名利的品学和勤勉自持的性情影响,贫苦的童年和严格的家教,使得他即使升至高官时,仍保持淡泊勤俭的习惯。林则徐最为人称道的一句话是:“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这昭明了他自己的心意,并以此勉励后世子孙,体现了为后世家族而虑。林则徐对子女精神意志的培养更为看重,父母爱子更要计长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始终坚持教导子女修身立家、勤俭持家、耕读传家。林则徐在做人、为官、学佛感悟的基础上总结了“十无益”,手书后悬于家中。句句良言,它既是林则徐修身的标准,也是教育孩子的原则。林则徐不仅是一位令人敬仰的民族英雄,也是一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者。

林则徐共有三儿和四女,长子林汝舟,一生都在整理史籍,在文学和历史上是绩大成者。次子林聪彝,官居三品职位署浙江按察使。三儿子林拱枢,是清朝的最后一代翰林。长女林尘谭,丈夫叫刘齐衔,1841进士,官至河南布政使。三女林普晴是女中豪杰,丈夫沈葆桢是晚清一代名臣。四女林金銮嫁给了郑葆中,是一名私塾先生。后世香火甚旺,延绵不断,现在已有第九代后裔出世,始终不忘林则徐的十无益家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