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陕西韩城的状元郎王杰,奇有故事。王杰(公元1725年——公元1805年2月9日
),字伟人,号惺国,韩城庙后村人。乾隆二十五年秋季,来自韩城的王杰参加陕西的恩科乡试,考中举人;随后马不停蹄到北京,参加第二年春季会试,考中第十名。之后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读卷官们将王杰他预列为第三名,乾隆皇帝亲自看完试卷后,大加赞赏,钦拔为第一,成为自清朝开国以来第一位陕西籍状元。乡试、会试、殿试三次关键大考一气呵成,三十七岁的王杰成了万人敬仰的状元郎,亦是清朝状元、名臣,是清一代陕西第一名臣。王杰自幼聪明好学,青年时期曾在江苏巡抚陈宏谋门下当幕僚,被陈器重,最后以陕西会考第一(解元)会试京城高考,又以探花第三名进呈乾隆皇帝殿试。
被乾隆帝钦点状元。初在南书房当值,后经多次升迁,官至内阁学士。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任刑部侍郎后又转调吏部,擢升右都御史,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出任军机大臣,上书房总师傅,第二年又出任东阁大学士,总理礼部。嘉庆帝即位,仍为首辅。宣布了和珅二十大罪状,王杰参与了和珅一案的审理,查明了和珅贪污纳贿的种种罪状。王杰生性刚直,清正廉明,一身正气,在清乾隆、嘉庆两朝为官四十余年。考上状元后,就担任翰林院修撰之职,后屡屡升迁,乾隆五十二年正月入阁为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嘉庆五年继和珅后为内阁首辅,嘉庆八年,已79岁高龄的王杰辞官还乡。王杰在朝四十余年,忠清劲直,老成端谨,不结党营私,不趋炎附势。为官四十载,所带之物唯有书籍数十箱,嘉庆帝盛赞其“直道一身立庙堂,清风两袖返韩城”。
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王杰去世,享年八十一岁,追赠为太子太师,谥号文端,祀于北京贤良祠。
......
王杰有了充足的银子,进京赶考一路过关斩将,最后取得头筹,点了状元。这才有了前面说的“天”字早成之事。乾隆听得恍然大悟,哈哈大笑,说“哦!闹了个半天,原来就是个一百两黄金的事儿。”便吩咐左右,赶紧把地方弄清,去人登上一匹最快的马,火速前往给我立马取字回来。朝臣很快将字取回来了,乾隆定睛一看,这是几个月前写下的字,和今天所写的放在一起,无论是字的大小、墨的浓淡居然一模一样,非常神奇,这不得不使皇帝及满朝文武大臣心服口服,他真是清一代陕西真才实学的第一名臣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