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神奇的对联

(2023-01-28 19:34:56)
标签:

杂谈

神奇的对联
                                                                 乾隆皇帝提笔又写诗


      悉满清入住中原之后,为了调和剧烈的民族矛盾以及为了获得众多汉人士大夫的支持,当然也有稳固其统治的需要,毕竟当时的满洲政权在很多方面还保留着许多落后的因素,因此入关之后,满清也开始了自己的汉化进程。他们学习汉语、推崇儒家文化、科举取士等政策,使得满人的汉化得到了快速的进步发展,当然深入汉化的结果就是渐渐忘记了满人自身的文化特色,清朝灭亡之前,满朝文武包括皇帝自己,能懂满语之人也是不多。当然,也正是汉化的过程,使得乾隆皇帝对于汉文化大为了解,当然看得多了,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之路。
      乾隆皇帝一生作诗不辍,数量辉煌,流传下来的作品也不在少数。从乾隆皇帝继位前算起,到他做太上皇的时期为止,乾隆一生的全部诗作总计有四万三千六百八十九首,乾隆皇帝一人的诗词作品可能就能达到我国诗歌鼎盛时期大唐诗人的作品总数,尤其是我们接触过的唐诗三百首,觉得诗应该是一个创作尚困难的东西,但乾隆皇帝一生四万多首的作品量,确实刷新了我们的认知。诗成了乾隆皇帝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纪事方式、娱乐方式乃至精神依托。要知道,乾隆这位文艺青年十多岁就开始写诗了,坚持不懈用诗歌记录生活。算下来,乾隆平均每天得写2首,创作之勤勉秒杀古往今来的一切大诗人。历经289年的唐朝一共出现了两千多名诗人,他们写的诗集结在《全唐诗》一部里,加起来也就48000余首,而乾隆仅以一人之力便傲视群雄。他尤为特殊,是最长寿的一位皇帝,也是写诗最多的一位皇帝。但是质量都不怎么样,就没有几首诗是比较出名的。《全唐诗》《唐诗三百首》都没有入选。
       话说乾隆皇帝爷是诗词歌赋热心肠,一天他文性大发、兴致勃勃想出一幅对联来考考文武大臣,对联要求非常神奇,上下联各三字,横批却要五字,加起来总计十一字。其内容更具特色,既要表达出国家昌盛、幅员辽阔,又要夸奖皇帝英明神武,还有江山代代相传,可谓十一字内装有博大精深的内涵。寓意深奥,却有难度。面对满廷文武大臣,那可不乏饱学之士,但在短短的时间内,要想出准准的十一字确实难住了大家,满朝文武静无声息。突然有一人发声了:“皇上,不如就让新科状元来试一试吧!”现场气氛顿时松动,都稍稍发出应感之音。心想这个难题终于轻松地推到新科状元,大家如释重负。
       真没想到,状元郎听了后面不改色、心不跳,面对群臣微微一笑,稍一沉吟,上前就说“那我来试试嘛”,就禀报皇上,脱口而出:“上联,天一统;下联,地万年,横批,天子重英豪。”乾隆皇帝听完之后,一拍大腿,高兴不已,连口称赞“好联!好联!”而且是改用着陕西地方口语,因为这状元郎是陕西本土韩城人,故用其语,以表达对状元郎的才华欣赏和肯定。同时令左右取出笔墨,让他快速写出来,展现面前以饱眼福。状元郎接过毛笔,按皇上要求,“天一统、地万年,子重英豪”鸾翔凤翥(zhu,向上飞)字走龙蛇、龙飞凤舞展现在皇帝与群臣之中,其笔锋雄健洒脱、遒(qiu,强健,有力)劲有力。由于急急忙忙结果少写了一个“天”字,群臣心地一紧,为其捏了把汗。此时,状元郎环顾左右,立即一躬在皇帝之前,“秉皇上,‘天’字卑臣早就写好了”,乾隆皇帝莫名其妙,一头雾水。
                                                                              (未完接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