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此还积极安内平外,对外用兵,巩固边疆地区,即“武功”。在平定边疆地区叛乱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并拓广了领土,并且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占领了新疆,正式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了最大化。“武功”乾隆皆自诩为“十全武功”。即:乾隆14年(公元1749年)
平大小金川;乾隆20年(公元1755年) 平准噶尔;乾隆22年(公元1757年) 再平准噶尔;乾隆24年(公元1759年)
平回部;乾隆34年(公元1769年) 平缅甸;乾隆41年(公元1776年) 再平大小金川;乾隆53年(公元1788年)
平台湾;乾隆54年(公元1789年) 平安南;乾隆56年(公元1791年) 平尼泊尔;乾隆57年(公元1792年)
再平尼泊尔。乾隆后期至嘉庆年间,八十二岁的乾隆亲自撰写了《十全记》,并洋洋自得地自称“十全老人”,因此,清宫档案中确实保留着《御制十全记》这部珍贵文献。
再说乾隆帝即位后吸取前朝经验教训,深知康熙是一位学习型皇帝,雍正是一位改革型皇帝,那么乾隆就是一位文化型皇帝,他注意到父亲雍正有苛刻之名,而乾隆自己则行宽大之政。执政前期,清朝国力蒸蒸日上,经过康雍乾三代帝王的努力,清朝达到建国一百多年来最为鼎盛的时期,一度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拓地两万公里,控制了有1480万平方公里。最难能可贵的是新疆、西藏、蒙古、台湾再也不是潘属国,而实实在在由中央管辖了。彻底奠定了现代中国领土的基本面、自然资源基本面、各民族融合的基本面。那时乾隆皇帝最感威风、福气,土地最辽阔、人口最众多、人民最驯服、官僚最庸碌的古典盛世。此时乾隆滋生了颇多的人生错觉,他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采取闭关自守,怕西方资本主义思潮传入中国,会颠覆大清的统治。故拒绝一切外来事物,扼杀思想自由。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采用极端严厉的控制。17世纪西方国家进行着工业革命,日渐强大起来时,中国人依然抱着“四书五经”摇头晃脑。所有的聪明人,全部都进了“八股文”的牢笼里钻研章句,皓首穷经。外国人已经有了无数发明,如蒸汽机、珍妮纺纱机、望远镜、《独立宣言》......国外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球已经进入了现代世界,欧美列强纷纷弯道超车,此时的清王朝还沉浸在“天朝上国”的梦幻中。仿佛他已花光了国家所有的运气,在他身后富裕、强大之国,已经陷入了百年的沉沦,昔日“万国来朝”瞬间变成了“万国来抢”,各地的起义不断,民不聊生。这个在世界骤变之时,乾隆皇帝夜郎自大,使盛世的落日余晖留下了满目疮痍,成为了清朝最大的败家子。这与其后期倚重于敏中、和珅,尤其宠信贪官和珅,加之乾隆帝本人年事已高,致使吏治败坏,弊政丛出,贪污盛行,乾隆帝辉煌的一生早已罩上了阴影。大贪官和珅趁机掌控大清朝廷政权,有恃无恐,加速了吏治腐败。
可别忘却乾隆他在发展清朝“康乾盛世”局面时,清醒而及时的作出了重要贡献,确立了一代有为之君——嘉庆皇帝。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颙琰是清朝入主中原之后的第五代君主,公元1796年——公元1820年间,中国的最高统治者。此前,清朝经过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代皇帝。颙琰本名永琰(yan,玉),乾隆第十五子。永琰母亲魏佳氏的地位不高,自己的排行又很靠后,因此,永琰继承皇位的优势本来并不突出。而且,在永琰出生的时候,父亲乾隆皇帝已经五十岁了,难道在此前的几十年间,乾隆帝就没有考虑过继承人的问题吗?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正月初一日乾隆心情特别兴奋,依然要提笔“开笔大吉”,往年皇帝大多写一些“宜入新年,万事如意”,或者“三阳启泰,丰年为瑞”之类的套话。今年与众不同,皇帝兴致高,挥毫写下了一首诗,诗的最后一句是“御绘岁朝图志语,有以迓新韶嘉庆”。“嘉庆”!这真是个吉利的字眼,众人交口赞叹。乾隆帝一言不发,他端详一番,然后搁笔,接过太监奉上的屠苏酒,一饮而尽……就在这年十月初六日丑时,也就是公元1760年11月13日凌晨两三点钟,在北京西北圆明园的绮春园,一位小皇子出生了。三天之后,这一消息以“六百里加紧”的速度,传到了承德以北二百里的木兰围场。五十岁的乾隆皇帝一身戎装,驻马听完他的第十五个儿子出生的报告之后,并没有显示出格外欣喜的表情,简单几句问答,然后挥退报喜的兵部专差,又策马投入到紧张的围猎活动中去了。几天后,乾隆皇帝给这位小皇子赐名永琰。谁能想到,几十年后,永琰成为清朝入主中原之后的第五代君主,主宰中国命运二十多年。而且,他的年号恰恰就叫“嘉庆”!清朝史官往往把这一巧合神秘化,认为是天意,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并渲染乾隆帝对这位幼子如何器重,似乎还没出生就注定了后来君临天下的命运。其实,在佳丽如云、皇子成群的的皇族家庭里,这位小皇子并不显眼,地位也不突出。
须知,就在关键时刻,即公元1799年是个值得关注的一年,乾隆皇帝和美国总统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都在同年逝世。“康乾盛世”作为中国千年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当下世界各国对比,中国之国力疆土,富裕程度确实达到最高峰,乾隆开始骄奢横溢,自己评价为“十全老人”,胜利冲昏了头脑,自认为己当是最圆满、最幸运的帝王。文治武功、福禄寿数,样样俱全。而嘉庆皇帝顺利登上了治国皇位,三年内在太上皇乾隆的阴影下生活,朝政仍由父皇掌控。直到父皇去世,他才大刀阔斧改革弊政,严惩贪官污吏,对最出名的贪官和珅出手惩治。
和珅之事当下可谓污名布满朝野,嘉庆皇帝早就心生怨气,很想除掉他。和珅是乾隆时代重臣,公元1799年大年初三,乾隆帝驾崩,时年89岁。和珅遵命守孝三天之后,嘉庆皇帝就立刻派人抄了和珅的家,嘉庆动作之快,来之何急?按嘉庆之言,“我不杀和珅,天下人只知和珅而不知我。”抄出和珅家共11亿两白银,相当于人民币3600个亿元。相当于大清王朝十多年的总收入。有句时髦之言:“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响誉朝野。抄家之后将其逮铺入狱,还给和珅定下二十条满门抄斩的死罪。和珅死后,朝野谣言四起,有人说是被凌迟处死,有人说是毒死的,有人说是暗杀的,也有人说是自杀的。到底是怎样死的还需要弄个汤清菜白。悉嘉庆皇帝对和珅恨之入骨,早已下决心要凌迟处死,此酷刑为用小刀割肉三千块,必须保证要慢慢割肉疼死,以消恶气。时间定在正月十六晚上凌迟处死和珅。就在之前和珅就让他的宠妾三媳妇,即才华誉震江南名妓青年吴青莲,拿出乾隆留下专门保护他的密诏,尚未打开过。和珅在狱中打开一看,当场就嚎啕大哭,泪如涌泉,差点把西湖水都哭干了。因密诏留了三个字“留全尸”,原来和珅就是乾隆的一个棋子,最后和儿皇帝是相通的。和珅顿时明白了、绝望了,拿了嘉庆赐给的三尺白绫上吊了。不就是这封密诏给他留了全尸吗,这个下场到底是喜还是悲,让读者们来评论吧!
嘉庆皇帝子承父业,虽在位努力想改变大清王朝的被动局面,但因木已成舟,嘉庆帝想作为一位守成之君并不成功,并没能守护好大清江山。最终是江河日下,无可奈何花落去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