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二章 第三节 幼儿园音乐教育的评价

(2014-10-13 11:22:13)
标签:

教育

育儿

分类: 儿童音乐学教育

第二章 幼儿园音乐教育的设计原理 >> 第三节 幼儿园音乐教育的评价

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评价的作用和原则 

 

(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评价的作用

 

1.反馈作用

 

作为一种反馈和矫正系统,不仅应畅通于音乐教育的每一个发展阶段,而且可以由此激发教师进一步改进和调整教育活动的动机和行为,强化和推广成功的经验,弥补和修正失败的经验,真正使音乐教育课程的发展成为一种不断完善和逐步扩大适应面的过程。

 

2.诊断作用

 

通过评价不仅可以指出现状和了解差异,而且还能够指出造成现状和产生差异的原因,从而给教育活动带来真正的诊断和改进的效果。

 

3.促进作用

 

学前儿童的音乐教育评价能够优化音乐教育的进程,提高音乐教育的质量和效率,真正促进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作用。

 

(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评价的原则

 

1.计划性原则

 

评价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要使音乐教育在教师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过程中向更加科学和完善的方面发展。要把评价工作纳入到幼儿园行政以及教师日常工作的计划轨道上来。

 

2.针对性原则

 

即评价可以围绕当前教育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也可以针对某一个具体的音乐教育内容领域,还可以针对某个活动对象(儿童),且以促进问题的解决和改善为目的。

 

3.全面性原则

 

在教育实践的动态发展过程中,教育评价必须连续不断地对音乐教育活动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各个构成要素进行全面的评价。综合地考虑音乐教育各个方面的因素,进行全面而连续一贯、持之以恒的评价,把学前儿童的音乐教育评价作为一种制度,使之真正有益于儿童的发展和学习。

 

4.客观性原则

 

是指在进行儿童音乐教育的评价时应持客观、公正、科学而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评价的内容和标准 

 

(一)学前儿童音乐能力发展的评价

 

1.《西肖尔音乐才能测量》

 

美国音乐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卡尔•西肖尔编制。

 

包括六个测验项目:

 

(1)音高感——即音高差别感受性。

 

(2)音强感——即音强差别感受性。

 

(3)时值感——即音长,音短差别感受性。

 

(4)音色感——即对音色和音质的区分能力。

 

(5)音高记忆——即在重复呈现某些彼此无关的音时,能发现某音音高变化的能力。

 

(6)节奏感——即在重复呈现敲击的节奏型时,发现节奏变化的能力。

 

2.戈登的《初级音乐表象测量》

 

当代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埃德温。戈登在1965年出版了第一套《音乐才能测量》,1979年又出版了一套更年幼测验对象(幼儿园至小学3年级儿童)的测验手册——《初级音乐表象测量》,并由此提出在年幼儿童音乐能力倾向测验中更强调“直觉反应”和“表象”在音乐才育发展中的重要性。

 

这套《初级音乐表象测量》手册包括两个子测验——音调测验和节奏测验。

 

3.日本的儿童音乐能力诊断测验

 

这是一个由日本音乐心理研究所编制的标准化的测验工具,该测验的适应对象为4—7岁的学前儿童。

 

整套测验包括五个部分:

 

(1)强弱听辨——画面包括1个例题和4个测试题。

 

(2)节奏听辨——画面包括1个例题和4个测试题。

 

(3)高低听辨——画面包括2个例题和8个测试题。

 

(4)音色听辨——画面包括1个例题和5个测试题。

 

(5)音乐欣赏——画面包括6个测试题,共4分。

 

(二)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评价

 

1.活动目标的评价

 

活动目标是由教师按照一定的教育要求和儿童本身发展的需要制定的一种对活动结果的期望。在活动目标的评价中,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庄稼人活动与音乐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以及单元目标是否有紧密的联系;二是评价活动目标是否涵盖了认知,情感与态度、操作技能三方面的要求;三是评价活动目标是否与儿童的实际情况相适应。

 

在评价活动的目标时,还应判断活动目标的构成情况。

 

还必须看教师制定的目标是否与本班儿童的实际水平和发展特点相联系。

 

2.活动内容的评价

 

要评价活动内容的选择是否与音乐教育目标相一致;是否与音乐教育所涉及的范围、领域相一致;是否与儿童的能力发展水平相一致。

 

要看音乐材料本身的审美性和艺术性。

 

3.活动方法的评价

 

评价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否与活动的目标和内容相呼应。

 

评价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否顾及到了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

 

评价活动的方法是否强调并体现了儿童的自主性和主体性。

 

评价活动的方法是否注意到了与音乐活动环境和有关设备相联系。

 

4.活动过程的评价

 

评价教师的行为。

 

评价活动中教师与儿童的互动情况。

 

评价活动的组织形式。

 

评价活动的结构安排。

 

5.活动环境和材料的评价

 

评价环境和材料的选择与设计是否能体现音乐教育活动目标的达成与音乐活动内容相适应。

 

评价环境和材料的选择与设计是否能适合儿童的实际需要和操作能力。

 

评价活动的材料或道具是否适合于音乐活动的展开。

 

评价活动过程中,环境和材料是否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

 

6.活动效果的评价

 

评价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和学习态度。

 

评价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的情绪情感反应。

 

评价儿童对活动预期目标的达成情况。

 

(三)幼儿园音乐教育工作的整体评价

 

1.音乐教育管理

 

主要是评价幼儿园管理层是否重视音乐教育并加强了音乐教育的管理。

 

2.音乐教学研究

 

主要是评价幼儿园是否有具体的措施保证和落实音乐教学的研究。

 

3.师资队伍建设

 

主要是评价幼儿园是否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相应措施。

 

4.资料收集与积累

 

主要是评价幼儿园管理层是否注意对反映幼儿园音乐教育工作质量的资料的积累。

三、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评价的方法 

 

(一)观察法

 

即有目的、有计划地在儿童的音乐活动中进行即时的观测,并对观测结果作出一定评估的方法。

 

1.自然观察

 

即教师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在儿童最真实自然的自发音乐活动中进行儿童行为、表现的观察评价。

 

2.人为创设一定的环境进行观察

 

对于在一般日常的活动中难以观察到的情况,教师可以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的要求,特别设置一个活动、游戏或场景,以促使儿童自然地表现其音乐发展方面的状况。

 

(二)谈话法

 

即评价者与被评价者进行直接的口头交流,以获取有关音乐方面信息的方法。谈话的形式可以是提问,也可以是讨论等其他较自由的形式。

 

(三)问卷法

 

是指在音乐教育中通过对教师、领导、同行及家长的书面文字形式的问题调查,来获取有关信息的一种评价的方法。

 

(四)测试法

 

通过标准化的测量工具或自行设计和编制的音乐能力测验,对儿童的音乐能力发展作出科学评价的一种方法。

 

(五)综合等级评定法

 

是特别针对于音乐教育活动而设计的一种有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活动评价方法。

 

例1:音乐教育活动原始评价纪录。

 

例2:音乐教育活动定量评价方案(附具体评价标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