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一节 学前儿童歌唱能力的发展
(2014-10-13 13:09:30)
标签:
育儿教育 |
分类: 儿童音乐学教育 |
第三章 幼儿园歌唱活动 >> 第一节 学前儿童歌唱能力的发展
一、0—3岁儿童歌唱能力的发展
1.对于儿童来说,他们开始学习说话和唱歌几乎是无法严格区分的。儿童歌唱能力的发展与儿童语言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
2.8个月左右的婴儿会用咿咿呀呀的声音模仿说话,到1岁左右开始发声学“唱歌”,国外研究者把这种区别于“咿呀之语”的元音表演称作为“本能歌”。
3.在2岁左右,会努力地变化自己的发音去模仿标准的音高,能觉察出旋律轮廓的变化,由此,“本能歌”渐渐演变为“轮廓歌”。
4.3岁左右的儿童在其学习歌曲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现象:一首新的歌曲听了几天以后,就慢慢地变成记忆,输入大脑,有一天会突然开始歌唱。可见,三岁左右的儿童的歌唱能力与儿童的音乐感受、听辨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由此也提示我们:在对这一年龄阶段儿童的儿童歌唱教学活动中,必须从歌曲的欣赏感知入手。
二、3—4岁儿童歌唱能力的发展
1.歌词方面:虽然三岁左右的儿童的语言的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已经能够完整地掌握比较简短的句子或者是较长歌曲中的相对比较完整的片段,但是这一阶段的孩子对歌词含义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加之听辨和发音能力还比较弱,所以碰到他们不理解的字词,往往吐字不清。
2.音域方面:一般为c1-a1,其中唱起来最舒服、轻松的是在2—5之间。
3.旋律方面: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走音”现象。唱歌如同说歌,在没有乐器伴奏的情况下或者是在幼儿独立歌唱的时候这种走调,没调的情况尤其严重。
4.节奏方面:较容易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5.呼吸方面:对气息控制的能力还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因此往往不能根据乐句的需要来换气。
6.其他方面:能够在成人的引导,特别是在幼儿园良好教育的影响下,对已经熟悉和理解的歌曲,以速度、力度、音色等较明显的变化来表现歌曲;在集体歌唱时的合作协调性方面,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还不会相互配合,常常是你超前,我拖后,个别孩子声音特别响。
三、4—5岁儿童歌唱能力的发展
1.歌词方面:一般都能比较完整、准确地再现熟悉的歌曲中的歌词,而且对歌词的听辨、理解、记忆和再认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唱错字、发错字的情况有了较大的改变。
2.音域方面:一般可以达到1-7,但在个别的儿童身上仍有很大的差异性。
3.旋律方面:对旋律的感知、再认能力渐渐提高,音准把握能力有了进步。
4.节奏方面:能够比较准确地再现二分音符的节奏,甚至带附点的节奏。
5.呼吸方面:能够渐渐学会使用较长的气息,一般都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按乐句和情绪的要求换气、中断句子、中断词意的换气现象有明显的改进。
6.其他方面:在歌唱技能的发展对速度、力度、音色变化的把握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不仅能够比较协调地参与集体歌唱,注意在音色、表情、力度、速度等方面调节自己的声音,与集体保持一致,而且还表现出独自唱歌的愿望和兴趣。另外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在歌唱能力的发展上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他们会运用已有的歌唱和表达的经验,部分的替换歌词,重新演唱,会主动自发地提出歌唱的形式和表情,还会即兴创作简短的小曲。
四、5—6岁儿童歌唱能力的发展
1.歌词方面:能记住更长、更复杂的歌词,对词义的理解能力也进一步提高,在歌词的发音、咬字吐字方面表现得更趋完善。
2.音域方面:可以达到c1-c2,个别儿童甚至更宽。
3.旋律方面:旋律感发展,特别是音准方面的进步更为明显。
4.节奏方面,对三拍子歌曲的节奏及弱起节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能够较好地掌握带附点节奏和切分节奏歌曲的演唱。
5.呼吸方面:能按乐曲的情绪要求自然地换气,同时歌唱的音量较以前有了明显的增加。
6.其他方面:歌唱的声音表情更趋丰富,在集体歌唱时,协调一致的能力也大大加强了。
特别策划
讲述儿童的歌唱发展有个体差异:
这两段视频中的孩子都是中班,但是前者的歌唱能力发展较之后者的发展能力低。这就为教师的教学引导提出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