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美的根原所在

今人和古人在对草书的态度上有些区别,古人创作时的非功利状态和精神的彻底灵虚解放,使其创作时充满真正的激情和生命力的表达,而今人则多了些功利目的和难为人知的欲望潜意识。我以为,今人需要更多的哲思悟性,更多的精神澄明状态,更多的技法领悟,才能具有真正的草书书写的精神存在性。
沈鹏先生认为:写狂草不容易,但要有人敢于涉足,越是狂放不羁的草书,越严格受制于自身法则。当前写草书者颇不乏人,而进入狂草者甚少,因为狂草难度大,不仅写好楷书、行书不足以尽狂草的基本功,而且甚至写好一般草书要进入狂草也还要有一个质变的过程。狂草有其自身的规律性,狂草要有更高的创造力,其重要特点也是难点之一,是要打破“行”与“列”的界限,在不损害字体规范化的前提下使字的结构变形,上下覆盖,左右通达,实现有限范围内的无穷变化。它不是简单的一般草书的扩充。
在我看来,这种对大气盘旋的狂草的呼唤,体现了沈鹏先生的大草书美学精神,这种行间行气的左右摆动或者打破行列界限的做法,在书写时有一种醍醐灌顶的爽快和心手双畅精神通达。可以说,只有狂草的风卷残云和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才会使人有庄子的解衣盘膊的大气盘旋的解放感。

前一篇:敬录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
后一篇:草书的情感的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