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进化:制约及决定了人类的饮食

(2018-09-06 16:49:16)
标签:

饮食

食物

进化

植物

动物

                   
                       进化:制约及决定了人类的饮食
       人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依赖食物为生。人体结构决定了人能够吃什么;而长期吃什么的慢性适应过程,久而久之,又可导致内在结构的某些微细变化。因此,这是个体进化及与食物相互逐渐适应的漫长的过程。“进化”则是其背后的强有力的制约及影响因素。

比较动物学研究:牙齿的特点   

首先就动物牙齿的进行比较:人类共有32颗牙齿,哺乳动物总体上牙齿数量差不多,也有部分动物只有28颗。科学家们根据哺乳动物牙齿不同的形态和功能,分别称之为门齿、犬齿和颊齿(包括前臼齿和臼齿)。犬齿位于门齿和臼齿之间,上下左右共4颗,为圆锥状的尖齿,所谓的“獠牙”就是犬齿了。肉食性动物,如狼、狗的犬齿非常发达,牙齿尖利,适于撕裂食物,是刺杀猎物和自卫的有力武器。肉食动物并没有平坦的臼齿,所以它牙齿的主要功能是用来撕咬肉食的,并不适合于磨碎植物性的膳食。

考古证明:现代人类的犬齿(以及其他牙齿)比早期人类有所退化,没有其他灵长类的犬齿那么长而尖锐。这可能是因为火的使用,导致了肉类和其他食物更加容易咀嚼;以及由于人类进化过程中膳食物的日趋精细;可能还有迫于语言能力的需要等因素,使得口腔渐渐变小,容不下、也不需要发达的犬齿了。

而草食动物的牙齿特征突出表现在臼齿上,犬齿退化或消失是草食动物牙齿的主要特点。草食性动物的牙齿比较平整,且臼齿发达,主要是方便于磨碎食物,细嚼慢咽。人类的臼齿就像马、牛这种吃草的动物一样,很平整,显示出人类必须要用臼齿功能来磨碎植物性的食品,以及比较难以消化的膳食纤维等。

牙齿的特点表明:人是杂食性的,动植物食物都食用,但更偏重于草食。

        进化:制约及决定了人类的饮食

口腔唾液酶的不同    

肉食动物的唾液腺已经退化,变得非常细小,不分泌唾液淀粉酶,所以肉食动物不能消化植物淀粉。这也是生理结构决定了的膳食结构的变化。

而人类的唾液腺比较发达,可以分泌唾液淀粉酶。当人们反复咀嚼米饭时,会感觉出米饭的香甜,这其中的甜味就是口腔的唾液淀粉酶对谷类淀粉进行初步消化所产生的少量麦芽糖的结果。所以,人类细嚼慢咽很重要,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口腔中唾液淀粉酶等的作用,促使食物在口腔中被初步充分地消化,从而减轻胃肠道消化的负担。另一方面充分咀嚼米饭,人们会感受到米饭的香甜味,这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美食,人们应该细细的品尝和享受,并因此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另外,肉食动物看到生肉会流口水。可是,人看见生肉并不会流口水,而且如果把生肉拿来靠近脸部的话,甚至会觉得恶心。反而当人看见葡萄、芒果、菠萝等水果时,人的反应是不由自主地常流口水,这种生理反应说明人更适合于植物性食物。

所以,人类应该是更适合植物性食物。


   进化:制约及决定了人类的饮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