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诗换蟹的趣闻

(2016-12-29 09:22:01)
标签:

散瘀通络

健康

膳食

营养

                                                                                以诗换蟹的趣闻
 
    
           蟹是我国特有的水产品,自古就是宴席上的珍肴,并见诸经传。宋人傅肱说:“蟹之为物,虽非俎之贵,然见诸经,引于传,著于子史,志于隐逸;歌咏于诗人,杂出于小说,皆有意味焉”。可见古人很早对蟹就有认识。

以诗换蟹的趣闻

蟹形丑而味美,自古人们就爱食。有“以貌取物失诸蟹,岂知内蕴非同凡”的评价。古往今来,蟹与文人雅士结下了不解之缘,更有多少骚人食客为之倾倒,留下了许多轶闻佳话。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嗜蟹如命,在《丁公默送螃蟹诗》中曾写道:“可笑吴兴馋太守,一诗换取两尖团”。他宁愿用一首诗来换取两只螃蟹(两尖团)。他还说:“不到庐山辜负日,不食螃蟹辜负腹”,其馋可见。

 清初文人李渔,称得上是吃蟹名家,他说:“蟹之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而黄如金,已造色、香、味三者之极,更无一物可以上之。”徐悲鸿亦嗜蟹,他曾戏谑地说:“鱼是我的命,螃蟹是我的冤家,为了冤家我就不要命了”。廖静文女士曾说:“螃蟹在我们家庭中是有多用途的,观赏举业,挥毫作画,孩童嬉戏,最终成为一道美菜”,可谓风趣之至。

 散瘀通络话美蟹

 世界蟹类有4500余种,中国约有400种,常见的有大石蟹、毛脚蟹、河蟹、湖蟹、海蟹等。蟹自古就是一味治病的良药,中医认为其味咸,性寒,入肝、胃经,有散瘀血、通经络、续筋骨、滋阴的作用。《神农本草经》曰其:“主胸中邪气热结痛,歪斜面肿。”《本草逢原》云:“蟹性专破血,能续断绝筋骨。”《随息居饮食谱》更赞其:“补骨髓、利肢节、续断伤、滋肝阴,充胃液,养筋活血,治疽,愈咳。”

 蟹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成分极为丰富。有报道,蟹壳中含有一种叫甲壳素的物质,用甲壳素的粉末制成薄膜,植到烧伤的部位,可成为人造皮肤。这种皮肤不被人体细胞排斥,又可防止伤口感染,而且能吸收伤口流出的液体,从而促进伤口愈合,形成新的皮肤。

 不是人人皆宜食

 蟹味鲜美,但也不是人人都可食用。蟹性寒易伤脾胃,因此外邪未尽,脾胃虚寒见腹泻及宿患风疾者,不宜生吃、多吃。即使食用,一定要将蟹蒸、煮熟后,蘸生姜汁、醋等调料食用,这样既能去腥提鲜,还能祛除寒邪。

 唐•孟诜在《食疗本草》中云:“蟹虽消食,治胃气,理经络,然腹中有毒,中之或致死”。蟹肠,即蟹脐中之一条黑色污物,有毒性,不可吃。

   蟹的蛋白质含量很高,在分解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胺类物质,有致敏作用,因此过敏体质者慎食。而且如今肥胖、糖尿病等富贵病发病率较高,蟹含脂肪和胆固醇较高,因此患有慢性疾病、胆囊炎、肿瘤患者应慎食。

     本人现已开通微信公共账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孙丽红”即可,欢迎关注,也可以扫一扫二维码:
      以诗换蟹的趣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