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高级营养师孙丽红
高级营养师孙丽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012
  • 关注人气:82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看饮食习惯与民族性格塑造

(2016-09-27 08:56:39)
标签:

健康

膳食

性格

消化

养生

                                               如何看饮食习惯与民族性格塑造
        众所周知,西方人和东方人性格有所不同,西方人善于冒险、开拓、勇猛;而东方人相对温和、保守。这是几千年人们在长期与自然界的适应过程中形成的。其实饮食对人们性格的塑造也有很大影响。

饮食习惯影响秉性  

研究表明:饮食的习惯和肠子的长短也决定了人和动物的秉性差异。大家知道,食肉动物追捕的食物都是会跑会跳的,因此,在捕猎动物时必须要有冒险精神,且手段要残忍;而对食草动物来说,植物是不会逃跑的,故养成了相对温和、不慌不忙,三思而后行的秉性。在哺乳动物中,以草为生的,如牛、羊、兔等,总是显得温顺善良有余;而以肉食为生的虎、狮、狼,它们的性情几乎都凶残暴戾。

这种因食性不同而塑造的性格上的差异,也体现在不同的人类之中。肠子短的民族一般性格较粗犷、外露张扬,好斗、进取心强、克制力差。而肠子长的民族,一般性格偏于温顺,文静而理智,习性保守,中庸,并形成了强调整体与和谐的东方文化,创造出了“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的系统思想。

地域差异背后的原因    

除了东、西方差异之外,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由于地理环境不同,人们的饮食结构也有较大异同。

如我国江南一带居民对谷类(如大米、糯米)等的消化能力很强,也适合于以谷物作为主要碳水化合物来源的饮食结构;而北方更适合于麦类;西北和内蒙地区又嗜食畜肉。

众所周知,中国东南西北民众的性格特点有着明显的差异,疾病谱也有较大的不同。至少,不同的饮食习惯,是这些差异与不同背后不可忽略的可能根源之一。这些,都是地理区域决定生产方式,从而影响到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并波及秉性习惯之故。

   文化人类学认定:特定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定的生产方式,并造就了特定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类型。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当然一方水土也导致一方疾病”。长期繁衍在东亚的黄河长江流域,造成了中国以农耕为主要的生产方式,以谷麦为主食的生产和生活类型。长期进化过程中,也使得我们民族在膳食及营养结构方面突现出了许多因适应与进化所形成的特殊性,包括消化功能的一系列特点。

   本人现已开通微信公共账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孙丽红”即可,欢迎关注,也可以扫一扫二维码:
        如何看饮食习惯与民族性格塑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