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冬交替,汤品养阴怎么补

(2015-11-11 10:06:44)
标签:

秋冬季

滋补汤品

养阴生津

孙丽红

健康

                     秋冬交替,汤品养阴怎么补
    现在正值11月份,阳气收敛,阴气始生,气温逐渐下降,秋冬季气候干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燥胜则干”,故秋冬季人们常出现燥咳、口渴、咽喉干涩、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等一派津液缺失的迹象。根据“燥者润之”的原则,因此,秋冬季饮食上宜多食具有滋阴润燥作用的食物,如梨、香蕉、百合、银耳、豆浆、乳品等。秋冬季是非常适合饮用汤品的季节,那如何通过秋冬滋补汤品来养生呢?

   枫斗冬瓜炖肉排

   原料:肉排 150克,冬瓜50克,枫斗3克,玉竹2克,沙参5克,姜2片,黄酒3克、高汤、精盐等各适量。

制法:肉排切块,汆水洗净血水,入盅内。中草药洗净与黄酒、姜片、高汤注入盅内,食用玻璃纸包住,橡皮筋封口,入蒸箱炖1小时后,再加冬瓜块蒸半小时后加适量的精盐调味即成。

枫斗,又名铁皮石斛,味淡微甘,有生津益胃、养阴清热之功,可治口干烦渴,病后虚热,体虚津液不足等症。枫斗可补益脾胃,对于秋冬季脾胃功能较差者,可用枫斗煎汤饮用。玉竹可滋阴润肺、生津养胃,可用于秋冬季燥热咳嗽,舌干口渴之证。沙参味甘性微寒,可清肺养阴、益胃生津,尤其适合于秋季气候干燥出现的燥咳、咯血者。以上三味均为常用的养阴要药,本方尤其适合于秋冬季肺胃有热而见咽干口渴、干咳、便秘者。

本品适合于肺胃蕴热津伤者,对于体质虚寒易于感冒者,以及脾虚而有痰湿者,不宜食用,以免适得其反。

百合为秋冬季常见食品,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之功效,滋阴润燥功效极佳,对于热病后以及秋冬季出现口干心烦、失眠、干咳痰少等症者,效果显著。因此,也可用肉排、百合、枫斗、玉竹和沙参一起炖汤,不失为秋冬季一道养阴功效甚佳的补品。

    玉竹沙参白果炖猪肺

原料:玉竹、沙参各3克,白果5克,猪肺200克,姜2片,黄酒5克、精盐、高汤等各适量。

制法:猪肺切块,汆水洗净血水,入盅内,中草药洗净后与姜片、黄酒、高汤注入盅内,食用玻璃纸包住,橡皮筋封口,入蒸箱蒸炖1.5小时后,加适量的精盐调味即成。

中医学认为,肺属金,秋季燥邪为患,与肺相应,故肺系更易受损。本方中猪肺有止咳、补虚、补肺之功效。《本草纲目》曰其:疗肺虚咳嗽、嗽血,猪肺非常适合老慢支、肺气肿患者食用。玉竹、沙参为中药方中常见的养阴药,可滋阴清热,与猪肺共用,可增强本方的润肺养阴、补肺清热之功。中医认为,白果能敛肺气、定痰喘、止带浊、止泻泄,主治哮喘、喘咳痰多、小便频数等症。本方补肺养阴止咳喘,尤其适合于老年人因老慢支、肺气肿、哮喘或者肺癌久咳后而致肺气虚,咳嗽,乏力,体虚者。

不宜大量食用白果。白果主要有毒成份为白果二酚、白果酸等,经皮肤吸收或食入白果的有毒部位后,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症状。因此,生白果去壳及果肉中绿色的胚,加水煮熟弃水后再食用,同时也应控制数量。

本方对于肺热咯吐脓血、痰稠者,不宜食用。

黄精山药炖乌骨鸡

原料:乌骨鸡150克,山药50克,黄精5克,姜2片,黄酒4克、精盐、高汤等各适量。

制法:乌骨鸡切块,汆水洗净血水,入盅内,山药去皮切块洗净后与洗好的黄精、姜片、黄酒、高汤注入盅内,食用玻璃纸包住,橡皮筋封口,入蒸厢蒸炖1.5小时后,加适量的精盐调味即成。

乌骨鸡具有滋阴清热、补益肝肾、健脾等作用。《本草再新》谓其:“平肝祛风,除烦热,益肾养阴。”现代研究认为,乌骨鸡内含丰富的蛋白质、B族维生素和各种微量元素,胆固醇和脂肪含量很低,是补虚劳的滋补佳品。黄精可润肺滋阴、补脾益气。中医学认为,五行中脾胃属土,肺脏属金,土生金,甘味养脾,脾旺则肺气足。而山药味甘性平,可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对于脾虚食少泄泻以及肺虚喘咳者,疗效尤佳,也是秋冬季进补的上佳食材。本方三味共用,增强了健脾益气、润肺养阴之功效,尤其适合于秋冬交替之际,体质虚弱,脾胃功能较差,干咳的人群。

很多人喜欢冬季进补,对于脾胃虚弱之人,宜先作引补,以防止“虚不受补”,可常食山药,以调理脾胃功能。也可用乌骨鸡与黄精、芡实、或者莲子、栗子等炖服,调理脾胃作用亦佳。

 本人现已开通微信公共账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孙丽红”即可,欢迎关注,也可以扫一扫二维码:

        

秋冬交替,汤品养阴怎么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