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不可不知的危害

标签:
熬夜健康失眠养生生物钟 |

熬夜,健康的杀手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有规律的睡眠可使体内的荷尔蒙正常分泌,并保持相对平衡,从而保证生命器官在一个稳定的内在环境中工作。如果经常熬夜,正常的运行规律就会被打乱,激素的分泌规律也将改变,生命器官会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从而危害健康,甚至缩短生命。
正常情况下,人的交感神经应该是夜间休息,白天兴奋,以支持人一天的工作和生活。而熬夜者的交感神经却是在夜晚兴奋,熬夜后的第二天白天,就难以充分兴奋了。这样会使人在白天没有精神、头昏脑胀、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头晕、头痛等。
熬夜者中失眠者的比例也要比早睡早起的人高得多。有研究证实,熬夜后即便第二天晚起,仍然无法达到早睡时的睡眠质量。白天睡和夜间睡时相比,褪黑素这种日夜节奏相关的激素分泌水平不同,而这种激素也影响着免疫系统的功能。总之,熬夜即便还没有引起失眠,也会带来睡眠效果的下降。
长期熬夜者更容易遭遇癌症
熬夜使睡眠规律发生紊乱,影响细胞正常分裂,从而导致细胞突变,产生癌细胞。
早在2007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就把涉及“黑白颠倒”的夜班工作定为可能的致癌因素,因为实验动物证据和西方国家的流行病学证据表明,长期夜班工作人员(20-30年以上)的乳腺癌风险会上升40%-50%之多。
一项2013年发表的加拿大研究则提示,长期夜班工作的影响最为肯定,夜班工作经历30年以上会使乳腺癌风险上升121%,而这种联系不仅限于医护职业。数据分析还发现,除了乳腺癌之外,夜班人员的子宫内膜癌、肺癌、肠癌、淋巴癌等癌症的风险也有增加。
已故上海复旦大学女教师于娟,出生于1978年,2009年12月确诊患乳腺癌, 2011年4月19日撒手人寰!于娟的辞世,留下70多篇“癌症日记”。在这里,我们转录于娟生前“生命日记”里的一段话,以警示世人:
“我认识的所有人都晚睡,身体都不错,但是晚睡的确非常不好,回想10年来,基本没有12点之前睡过,学习、考GT之类现在看来毫无价值的证书、考研是堂而皇之的理由,与此同时,聊天、网聊、BBS灌水、蹦迪、吃饭、K歌、保龄球、吃饭、一个人发呆填充了没有堂而皇之理由的每个夜晚,厉害的时候通宵熬夜。”
——摘自于娟“生命日记”
熊顿,本名项瑶,1982年出生,超人气绘本达人。2011年8月21日被检出患有非霍奇金淋巴瘤,2012年11月16日,熊顿离开了世人。她在漫画《滚蛋吧!肿瘤君》中描述:
“病前的我一直是头彪悍的女纸,仗着自己壮汉型的体格,晨昏颠倒,三餐不定。冬天衣不过三件,夏天睡不盖毛毯。从来没有为健康操过心。所以K歌必定刷夜,聚餐必喝大酒,刨去加班的苦逼时光,生活的确五光十色。”
这些都是用生命留给世人的启示,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的深思和反省!
调整你的生物钟
很多人有这样的体会,平时习惯于固定某个时间入睡,有段时间由于单位加班、出差等因素,睡眠作息紊乱了,人很容易感觉疲劳,睡眠质量也会下降,甚至出现失眠。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与人体内的生物钟的节律紊乱有关。研究显示,在人体内部有一个控制睡眠的生物钟,它位于人的下丘脑部位,决定着不同年龄人群睡眠时间的长短。比如,刚出生的婴儿每天需要16~20个小时的睡眠,3岁左右的孩子每天需要10~12小时的睡眠,而成年人则每天需要6~8小时的睡眠时间。当睡眠生物钟正常运行时,人的睡眠就处于良好状态,一旦生物钟受到破坏,就会发生睡眠紊乱的现象,造成睡眠障碍。
充足的睡眠是一个人精力充沛地应对工作和生活的基础。由于每个人的生物钟有所不同,睡眠时间的多少完全取决于各自的需要,只要不影响正常生活,第二天不感到困倦、头晕,精力充沛,就不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如果睡眠时间过短,又常常感到精力不足,这时就应该对自己的睡眠生物钟进行调整了。
正如前面所述,大多数城市人群的失眠症最初都是由于常常加班、夜生活频繁所形成的,繁忙的工作、玩游戏等往往使他们需要熬夜,睡眠时间严重不足,久而久之,生物钟就被打乱,导致失眠和疲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