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笔者在外地讲座,在讲座开始前,笔者就看到台下有位女同志在和邻座的朋友谈她的所谓酸碱性体质理论,会后交流过程中,这位女同志和我说,人为什么会得病(她是位白血病患者),主要与体液酸碱性有关,我得了白血病,天天喝碱性水(该患者喝的是苏打水),血液指标比较平稳。
如今,像这位女同志一样,青睐所谓的酸性体质、碱性体质以及酸性体质容易导致疾病,通过多吃碱性食物能改变酸性体质,从而起到防病致病的作用等观点的,比比皆是,有关这些讨论也是甚嚣尘上。且不说碱性食物能不能改变酸性体质,关于喝苏打水能抗癌,稳定血液指标的说法就没有科学依据。
现在很多人认为,酸性食物是百病之源,认为酸性食物,如鱼、肉和蛋等对健康有害,食入过多,会使体液偏酸性,酸性体质者常会感到身体疲乏、记忆力减退、腰酸腿痛、四肢无力、头昏、腹泻、便秘等,严重的会引起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痛风和肿瘤等慢性病的发生。因此,选择食物要注意酸碱平衡,多吃些偏碱性的食物,如蔬菜和水果等。
但是,从目前医学和营养学的研究来看,这些说法只是简单的推断,缺乏科学依据,并不值得提倡。
食物化学研究中的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是按照食物燃烧后所得灰分的化学性质判定的。酸性食物燃烧后所含的硫、磷、氯等较多,如鸡鸭鱼肉和谷类;而碱性食物燃烧后所含的钾、钠、钙、镁等矿物质较多,如蔬菜和水果以及奶类。但人体血液的酸碱度不是仅仅由食物燃烧后剩余的几种矿物就可以决定的,是经过复杂的代谢反应,各种代谢产物综合平衡的结果。有研究表示,人体内有完整的缓冲系统和调节系统,以保障内环境的酸碱平衡,健康人血液的
pH 值恒定保持在7.35-7.45的范围,一般不会受摄入食物的影响而改变。
所以单纯从食物酸碱性角度来衡量血液酸碱度,是不科学的,而且中医学和现代医学中根本就没有所谓的酸性体质和碱性体质这些描述。
当然,如今高发的诸多富贵病,如糖尿病、痛风、高血压、高血脂等,从饮食角度来说,与人们膳食中高蛋白、高脂肪的动物性食物摄入过多以及由此导致的营养过剩有关。在目前的形势下,注重平衡膳食,保持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减少膳食中动物性食物的比例,适当增加植物性食物,如全谷类、豆类、坚果、菌藻类和蔬果,是防治各种慢性病的有效措施,是值得提倡和推广的饮食举措。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