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季之“甘、淡”食养法

(2013-09-22 15:11:05)
标签:

秋季

甘淡

饮食

生了癌怎么吃

健康

    虽然目前很多地区气温还较高,但按照中国传统节气来说,现在已经进入秋季。在经历了夏季的高温之后,人体耗损较多,而且胃口较差,很多人认为秋季是开始饮食养生的好时候,因此很多爱好养生的朋友已经在揣摩秋季的养生之道。笔者在各地讲座,也经常有听众希望我顺应时节,给大家讲讲秋季的饮食养生之法。大家能够关注健康、注重饮食营养,这是好事,在此,与大家做一探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秋季宜食“甘”

   秋季气温转凉,阳气渐消,阴气渐长,对于素体脾胃虚弱之人,易于感受风寒或者因防护不当、饮食不慎而出现胃肠不适,如胃痛、畏寒喜按、胃胀和腹痛腹泻等。因此秋季要加强脾胃功能的补益,以增强脾的运化功能,增强自身抵抗力。患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患者,可以服食具有健脾补胃作用的莲子、山药、扁豆、豇豆、薏苡仁等健脾利湿之品,以助脾胃运化。

    初秋因为气候炎热和湿盛的原因,再加上胃肠功能经过盛夏的消磨,胃肠功能较弱,所以应选用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如鱼、瘦肉、禽蛋、奶制品、豆类以及山药、茭白、南瓜、莲子、黑芝麻、核桃等。

    其实古人很早就有关于季节养生的经典论述。《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同时以药治与食治为主要内容的基础医学理论典籍。关于饮食对人体健康的生理作用,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详尽的论述。《黄帝内经》指出了五味与脏腑的生理关系,五味是人体气血的源泉,是脏腑功能的物质基础。《素问•至真要大论》曰:“五味入胃,各归其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向人们指出了从事食事活动来调理脏腑,要根据五脏的特性,选择相应性味的食物,才能促进脏腑的功能。

    中医学认为,食物有辛、甘、酸、苦、咸五味,在五行中脾胃属土,肺脏属金,中医五行理论认为土生金,甘味养脾,脾旺则金(肺)气足。甘味食物又有生津的功效,所以秋季宜多食甘味食物,如番茄、茭白、白萝卜、土豆、菱角、板栗、豆腐、蘑菇、黄鱼、鲫鱼、鹌鹑、枸杞、无花果、葡萄、百合、花生、榛子、木耳、黄豆、芋头、胡萝卜、猪肉等。下面就介绍两款秋季常吃的健脾养胃的食物。

    芋艿为根茎类碱性薯类食物,是秋季常食之品。中医认为其性平,味辛、甘,入胃经。具有健脾益胃、理气化痰、软坚散结、宽肠通便的功效,可用于瘰疬,肠胃不和虚弱等症。现代研究表明,芋艿营养价值高,每100克新鲜芋头含蛋白质2.2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17.1克,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成分是淀粉,膳食纤维1.0克,其淀粉含量,比山药和土豆都高,是养胃护胃的很好食物,可代替一部分粮谷类主食。

    我国民间视芋头为滋补之物,常吃能强身健体,男女老少皆宜。因其含有较多的多糖类胶体物质,既可防治便秘,又能止泻,有习惯性便秘的人常吃芋头,能润肠散结,通畅大便;大病后或体质虚弱的人食之,有助康复。近年来研究还发现,芋头有抗癌抑癌作用,乳腺癌、甲状腺癌、恶性淋巴癌患者在术后做放疗与化疗时,吃芋头,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小芋艿可作蔬菜和甜羹食用,糯而可口,可直接煮熟后剥皮蘸糖吃。也可用芋艿100克加红枣10只,加适量糖、桂花,煮熟常食。可健脾益胃,用于脾肾阴虚及精神不振者。

    芡实,为睡莲科植物芡的成熟种仁。中医认为,其性味甘、涩,平;入脾肾二经,药食两用,具有补脾止泻,固肾涩精功效,可用于脾虚泄泻,带下,小便频多,遗精等病。芡实含丰富的淀粉,可供热能,每100克芡实含蛋白质8.3克、碳水化合物79.6克、脂肪0.3克、膳食纤维0.4克、维生素B10.3毫克、维生素B20.09、钙37毫克等。

    芡实不但能健脾益胃,又能补充营养素,常吃芡实可以治疗老年人的尿频之症,也适宜女性带多清稀之症;以及脾虚所致的慢性腹泻。对于需要调补的病人来说,经服芡实调整脾胃功能后,有助于补品的消化吸收。

    常见的食用方法,如芡实30克,莲子15克,水煎加适量白糖服用,每日2次,可健脾益肾固精,用于白带、小便频数。

    另可用芡实、莲子肉、山药各250克分别炒黄研成细末,每次30克,加适量白糖煮成羹食用。每日3次,可健脾止泻,用于脾胃虚弱久泻者。

    对于冬季有进补打算的人来讲,晚秋时节也是打“底补”的最佳时期。“底补”可用芡实、红枣或花生仁加红糖炖汤服,或用芡实炖猪肉等,对改善脾胃功能,促进进补之物的吸收,有积极作用。

    秋季宜食“淡”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对味的认识也由来已久。在中医食性中,甘淡常属于一类食性。《中庸》云:“人莫不能饮食也,鲜能知味也。”可见在很多人看来,评判食物好吃与否的标准,就是味。但是真正的养生之家更能从五味中品出真味。陈继儒的《养生肤语》道:“天地养人之本意,至味皆在淡中。今人务为浓厚者,殆失其味之正邪。”清代的《养小录》也指出:“本然者淡也,淡则真。”认为淡味乃是食物的真味和本味。

    现代人经常品尝各种重口味的美食佳肴,早已感觉不出淡味的健康,即使知道淡味之好,可习惯了浓厚重味的现代人,又有多少人能够接受寡淡之味呢?但是淡味才是至真之味。

    古人有云:“厚味伤人无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师,三千淡薄从此始,淡食多补信有之。”或许我们在贪图美味的时候,并不知道重口味会损伤人体健康,而淡薄之味才具有真正的补益作用。可见素、淡结合的饮食,对健康是有益处的。因此,秋季饮食应当以甘淡水润为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