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精细型和西方型饮食对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2013-07-21 11:32:02)
标签:

肠癌

精细型

西方型

预后

饮食

健康

   结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40岁~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全球每年新发病例约800万人。在我国,尤其是城市地区的发病率近几年明显上升。在城市中,体力活动少的人群发病率又高于体力活动多的人群。有人宣称,在“西方化”的国家中,70岁以上的人有一半以上会出现各种类型的大肠肿块,其中20%会发展成恶性肿瘤。

从各个国家对肠癌病因学研究结果看,肠癌发病有83%是由饮食及环境因素所决定的,而其中饮食因素又至为关键,其主要诱因就是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低膳食纤维的西方膳食模式。饮食因素已被证实是结肠癌的危险因素,但它对已患结肠癌的患者有何影响呢?美国麻省DanaFarber癌症研究院肿瘤科的研究人员就此问题展开了研究。

研究选取了1009名在19994-20015月间已参加一项随机辅助化疗临床试验的Ⅲ期结肠癌患者进行前瞻性观察,在接受辅助化疗期间和化疗后6个月,对患者的饮食情况使用一种半定量食物频率调查问卷来了解。

研究人员根据因素分析确定了2种主要的饮食结构:精细型和西方型。精细型的特点是水果和蔬莱、家禽、鱼的摄入量较大,而西方型则以肉类、脂肪、精粮和甜点为主。通过随访了解肿瘤的复发或死亡情况。结果显示,平均随访5.3年,共324人出现复发,223人因肿瘤复发而死亡,有28人因其他原因死亡。以西方型饮食结构为主的患者,在五分值高位与低位相比,无病生存期、无复发生存期和总生存期都短。这些与性别、年龄、淋巴结、体重指数、躯体活动和体力状态无关。相反,精细型患者肿瘤复发或死亡情况无明显变化。由此有研究者认为,对于接受手术和辅助化疗的Ⅲ期结肠癌患者,以西方型膳食结构为主的患者与肿瘤复发风险高和生存期短相关,具体哪种饮食成分关联性最强则需进一步研究来确定。

高脂肪、高蛋白饮食是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这类患者往往患病前吃的过好,营养过剩,以至于出现肠癌。患病治疗后,这类患者营养不良的不多见,相较于其他肿瘤,有的患者食欲仍然较好,但因此因管不住嘴,吃出问题的也不在少数。身边有这样一位男性朋友,江苏人,2011年查出结肠癌,当时48岁左右,兄弟三人,没有家族史。这位朋友患病前开了一家工厂,整天忙着做生意、喝酒应酬,很豪爽的一个人。用他的话来说,生意人嘛,应酬是少不了的。后来检查患了结肠癌,到南京一家三甲医院做了肠癌根治术、化疗,一切都较顺利。化疗期间,很多患者胃口不好,恶心、呕吐,吃不下东西,但这位朋友胃口仍然很好,比照顾他的家人胃口都好,每顿都能吃一大碗饭,除了不敢喝酒,其他荤菜样样都吃。出院后在家休养,江苏有的地方有得病吃甲鱼来补的习惯,这位患者也没落下,因为患者胃口好嘛,家人隔三差五就炖只甲鱼给他补。今年年初,患者感到右上腹疼痛,因急性胆囊炎住院,住院后发现病人肛周有小结节,后行pet ct检查,结果发现了复发结节。

 临床中,这样的因“祸从口出”的例子不少。当然该患者病情复发,有很多影响因素,但其不合理的饮食对其病情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上述研究显示:以西方型膳食结构(肉类、脂肪、精粮和甜点)为主的患者与肿瘤复发风险高和生存期短相关。肉类和脂肪在膳食中的比例过高是影响肿瘤预后的危险因素。有资料显示,日本民众每天的肉食摄入量大约在 30克左右,日本的女性罹患大肠癌的死亡率是十万分之七。而英国人每天的肉食摄入量增加到197克,患大肠癌的女性死亡比率,十万个人当中增加到二十个。而美国人肉食的摄取量平均每天高达280克,它的死亡人数提升到十万分之三十。这告诉我们,随着肉食量的增加,脂肪摄入得愈多,大肠癌的死亡率也随之增加。

由此可见,对于肠癌患者,手术、化疗期间以及治疗后该如何饮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患者的复发、转移以及生存期情况。但事实上,有些临床医生和患者对饮食对肿瘤的影响没有给予积极的肯定。早在20世纪初,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就曾这样说过:“未来的医生不再给病人药物,而是引导病人关注人类结构、饮食的保养以及疾病的起因和预防。”临床医生以及患者家属若能对此加以重视,将对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