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赏析:叶舟《入城的羊群》

标签:
杂谈 |
分类: 爱情*诗评*诗情画意 |
.
汉家赏析:叶舟《入城的羊群》
叶舟,诗人、小说家,毕业于西北师大中文系,著有诗文集《大敦煌》《边疆诗》《练习曲》《叶舟诗选》《敦煌诗经》《引舟如叶》等;散文集《漫山遍野的今天》《漫唱》;小说集《叶舟小说》(上下卷)、《叶舟的小说》《第八个是铜像》《我的帐篷里有平安》等。参加诗刊社第十二届青春诗会,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小说奖、《十月》诗歌奖。现为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
.
《入城的羊群》
作者/叶舟
.
午夜入城的羊群
顶着大风雪
穿过广场。
午夜入城的羊群
反穿皮袄
像一堆灯火中的小先知。
午夜入城的羊群
东渡黄河
来到兰州。
午夜入城的羊群
迎着刀子
走向肉铺。
午夜入城的羊群
像一部圣经
随便摊开。
一阵美妙的童年时光
雪山下着
雪山埋住奶桶。
午夜入城的羊群
脚步踢踏
仿佛十八个儿童。
午夜入城的羊群
提着筐子
拾走门板和床。
午夜入城的羊群
让城市空着
接下牺牲的灯笼。
午夜入城的羊群
是人,是群众
是一伙失败之后的义军。
午夜入城的羊群
是一次拯救
祖国:一个孤儿的双亲。
一阵美妙的念诵
让赤子目击
让赤子走出、跪下、敬受。
午夜入城的羊群
合唱队员们
.
---------------------------------------------------------
.
汉家评诗:入心——评《入城的羊群》
诗题“入城的羊群”成为了一个过于庞大的隐喻。世事变迁,风云诡谲,“人与羊”的比喻和辩证关系被扩大到了人世的更多方面。入城的羊群不仅带来了自己的肉身,也随着自己的肉身带来了时代性的喻意。叶舟的这首诗,以“羊群”牵扯出了关于时代和存在的主题,其中既有人间的部分,也有上帝的部分;既有冰冷残酷的理性成分,也有火热的不可遏制的感性成分。“羊”的存在被赋予了模糊的思辨色彩,本诗根底里的诗性推动了语言的繁殖和生发的逻辑。
“午夜入城的羊群/顶着大风雪/穿过广场。//午夜入城的羊群/反穿皮袄/像一堆灯火中的小先知。//午夜入城的羊群/东渡黄河/来到兰州。//午夜入城的羊群/迎着刀子/走向肉铺。//午夜入城的羊群/像一部圣经/随便摊开。”羊群在午夜入城,从草地里进入到一个与它们格格不入的地方。它们将在城里被屠宰,通过死亡而进入肉铺,再通过肉铺进入人类的肠胃。羊群正在进入死亡——自己将自己送入死亡。它们像一部随便摊开的《圣经》,只是那里面的“牧羊人”早已不知去向了。
“一阵美妙的童年时光/雪山下着/雪山埋住奶桶。//午夜入城的羊群/脚步踢踏/仿佛十八个儿童。//午夜入城的羊群/提着筐子/拾走门板和床。//午夜入城的羊群/让城市空着/接下牺牲的灯笼。//午夜入城的羊群/是人,是群众/是一伙失败之后的义军。//午夜入城的羊群/是一次拯救/祖国:一个孤儿的双亲。”忆起童年时光里的雪山,时光恍惚。那羊群仿佛十八个儿童,它们大概也是从雪山来的吧,可它们正在走向的却是不可避免的死亡。筐子、门板和床,都是家当,家当或许就要没了,就要全没了。羊群的命运只是死亡的命运,甚至这死亡都很难算得上是真正的牺牲——那羊肉火锅算什么?打住。这羊群也是人,也是群众,也是失败的义军——隐喻扩大,具有了一种悲壮的失败色彩。羊群也是一次拯救,“祖国”是家国日记,是孤儿的精神血脉,也是去国之人的心口之痛。
“一阵美妙的念诵/让赤子目击/让赤子走出、跪下、敬受。//午夜入城的羊群/合唱队员们/精神抖擞。//午夜入城的羊群/名叫“死”/骑住人间的屋梁。//午夜入城的羊群/一半黑着,一半白着/像黎明之下的爱情。”只有赤子才能目击这念诵的场面,因为只有赤子才能看得到和听得到。赤子的敬爱里,也映出了他自己。羊群是合唱队员,这使它们显得精神抖擞,它们唱出的是自己的命运。羊群名叫“死”,它们就是死亡的本身,而这死亡不仅是羊群的“死”,也是整个人间的“死”。诗歌结尾,语意转向,羊群像是黎明之下的爱情,这爱情一半黑一半白——这美好的歌唱中,既有爱,也有爱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