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省艺校

(2019-10-19 19:59:30)

当年的(安徽)省艺校 

何华

 

今年(2007年),我给《南洋艺术》杂志写稿,访问了新加坡华乐团音乐总监叶聪。访前看了一些他的背景资料,有的说他是安徽人,有的说他是上海下放到安徽的。不管怎样,总之与安徽有联系,想到这里,我预感访谈一定会愉快。果不其然,那天聊得很尽兴。

原来叶聪是上海知青,1972-1977年在安徽省艺术学校教钢琴。1977年从安徽调到北京东方歌舞团;79年又从北京回到了老家上海音乐学院攻读指挥;81年赴美深造。如今,叶聪是美国南湾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在国际上享有一定声誉的指挥家。2002年,他兼任新加坡华乐团音乐总监。我们知道有些画家只画中国画;有些一辈子只画西洋画;也有像刘海粟这样的,国画、油画都拿得起。同样道理,叶聪是极少数身兼西乐、民乐两个不同种类的指挥,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民乐毕竟有太多的不同,而叶聪受的又是西乐的教育,我问他当初怎么敢接受华乐团指挥的职位,他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安徽)省艺校五年,给他今天做华乐团指挥打下了基础。叶聪带着感恩的心情回忆道:当时安徽省艺校的强项是民乐,接触到一些我的同事,譬如:唢呐大师刘凤鸣;笛子大师尹明山,他是盲人,他吹的《百鸟引》是一绝;安徽艺校的二胡专业是相当出色的,受到刘天华的弟弟刘北茂先生亲自培育,刘北茂的大弟子童文忠的二胡非常有特色;还有,赵荫河的扬琴、胡锦华的琵琶、谈守文的安徽花鼓灯。安徽五年,无形中给我很多民乐的积累,刚开始来到新加坡华乐团我还有点担心,怕民乐的知识不够,后来才意识到,原来早年的这些积累都流出来了。

叶聪说得一点没错!当年省艺校真正的强项是民乐。为了写这篇文字,我特地看了省艺校(已经更名安徽艺术职业学院)的网页,学校概况一栏提到了舞蹈家刘敏、华超,提到了歌星解晓东,黄梅戏五朵金花”……,却只字不提刘凤鸣、尹明山、赵荫河、童文忠等老一辈民乐大师,估计他们大多凋零谢世,但他们造就的省艺校民乐的辉煌时代却应该记上一笔。

合肥有三个令人骄傲的地方:中国科技大学、科学岛(中科院合肥分院)和省艺校。前两个,多少有点特区的意味,只有省艺校完全属于我们安徽。姐姐在上世纪70年代初就读省艺校舞蹈专业,和刘敏、华超同班。记得小时候常去省艺校玩,坐6路公交车,在省体育场站下,穿过大操场,再走一段路就到了。那年头,省艺校周围是成片的菜田,很荒僻,哪里像现在这么热闹!偶尔,玩得不想回家,姐姐就找个男生宿舍,让我在那寄宿一夜,他们一早要去练功,我睡得迷迷糊糊,只听得附近农家的公鸡一个劲地啼,印象中,公鸡的啼声大得惊人,反正,我以后再也没听过这么气贯长虹的鸡叫声了。冬天的清晨,总是霜打了一地,雾蒙蒙,湿漉漉,空气里透着好滋味,近日看塔尔科夫斯基的电影《乡愁》,开场那一节诗意的雾景,让我立马想到当年的省艺校。也许那时候年纪小,记忆放大了、夸张了。

即使今天,电视上只要撞上舞蹈节目,我一定目不转睛。而且,渐渐发觉,我真正喜欢的不是芭蕾,而是中国古典舞、民间舞,那一份欢喜只有自己懂。譬如舞蹈《踏歌》,古代丽人携手春游,敛肩、含颏、掩臂、摆背、松膝、拧腰、倾胯,尽展中国古代女性的优美姿态,实在风情万种。再譬如武巍峰跳的《秋海棠》,用舞蹈语言把一个男旦伶人刻画得如此成功。

20191019日补记:最近看了芒果台《舞蹈风暴》,翻出这篇12年前的旧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