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冬日书单(刊安徽商报“橙周刊”)

(2018-11-27 20:23:45)
标签:

杂谈

冬日书单荐八本(刊安徽商报“橙周刊”)

何华

1、亨利·詹姆斯《专使》

亨利·詹姆斯的长篇巨制The Ambassadors有了王理行的新译本——《专使》。1903年,亨利·詹姆斯完成《专使》,这一年他六十岁,比他笔下的斯特雷瑟大五岁。在很大程度上,斯特雷瑟这个人物折射了亨利·詹姆斯自己的心境,是他写给自己的一首挽歌。

2、朱涛《梁思成与他的时代》

梁思成是我的“神”,但他是一个失败的神。因其失败,更令我敬。49年之后,他被卷进整治漩涡,不断被批判,尤其是1955年的被批,使他丧失了学术自信,不断否定自己。甚至多年的老友和搭档刘敦桢也在1955年写文章批判他。那么梁思成也批判他的同道?答案:是。多么无奈的一个人。多么不堪回首的时代!

3、夏丏尊《平屋杂文》

民国浙江作家周氏兄弟、丰子恺、郁达夫、徐志摩的散文,各有各的风格。这些年几乎遗忘了一个人:夏丏尊。去年开始重读夏丏尊,有布衣老者的散淡。他写弘一法师的几篇尤其好。夏丏尊虽未出家,心里有佛,他是“居士散文”的代表。

4、叶嘉莹《独陪明月看荷花》

《独陪明月看荷花》是叶嘉莹先生的诗歌创作选集。她受业师顾随先生影响,诗、词、曲样样拿得起。我尤爱叶先生1944年,二十初度时写的(正宫)端正好套曲——包括自述、滚绣球、倘秀才、叨叨令、尾煞。年纪轻轻已经吃透人生。

5、胡河清《胡河清文集》(上、下)

我读胡河清的文章,明白了文学批评是可以不学究、不僵硬的,可以是“活的、灵动的、有生命的”。最好的文学批评,一定有作者的情感投入,这种情感投入绝不是滥情,而是与批评对象的情感碰撞和交融,你可以在胡河清的文学批评里看到火花,甚至“鬼火”——可能这也是他弃世的原因。

6、毛姆《刀锋》

《刀锋》,一度是我的枕边书,男主角拉里的性格很是迷人,视之若醒,呼之则寐;若即若离,稍纵即逝;你抓不住他,但他围绕着你。朋友曾说我和拉里“心有灵犀,暗通款曲”,我笑着接受。拉里是我的精神偶像,他的生活态度我能学的学,不能学的心里暗自欣赏。

7、科尔姆·托宾《母与子》

科尔姆·托宾是爱尔兰人,读他的短篇集,很自然就会联想到爱尔兰小说宗师詹姆斯·乔伊斯的《都柏林人》,他注定会被归附于乔伊斯奠定的爱尔兰现代小说传统里,但托宾有他自己的特色,他是一个拘不住的人,时常越雷池去窥视并碰触一些禁忌话题。这个集子里的《长冬》,真是一篇神品,托宾仅凭这篇小说就可以不朽了。

8、台静农《龙坡杂文》

台静农是安徽霍邱人。他这本散文集,我时常读。台先生这本集子怀人忆旧,谈文论艺,含蓄冷静,秋水文章。我不明白书名为什么用上“杂文”二字,说到杂文,我们会想到鲁迅,会想到檄文,会想到时政评论什么的,难道暗藏某种纪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春日在天涯
后一篇:杭州永福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