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潘玉良在安徽
何华
画家潘玉良是扬州人,但她和安徽的缘分更深。现在若要研究潘玉良的绘画,绕不过安徽省博物馆,因为她的作品都藏在这里。
潘玉良是一个传奇女子,她早年被舅舅卖到安徽芜湖,沦落风尘,多亏芜湖海关监督潘赞化慧眼识珠“救风尘”。潘赞化的出现,改变了潘玉良的一生(她原名张玉良,后随丈夫潘赞化改姓潘)。1977年潘玉良去世,按照她的遗嘱将所有作品留给潘赞化后人,潘家后人留下少量遗物作为纪念,几乎全部捐给政府。最终这批珍贵画作1984年运到合肥,落户安徽省博物馆,共计4000多件,其中油画361件、国画(彩墨)353件、素描和速写3000多件,还有少量版画和雕塑。
潘玉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是中国美术史上的“失踪者”。她后来广为人知,与安徽女作家石楠1983年出版的《画魂:张玉良传》有很大关系,它初版一刷就是24万5千册,之后还不断再版再刷。当年这本书轰动一时,大家都在谈论潘玉良。其实《画魂》单行本出版前,已在1982年第四期《清明》杂志发表,名叫《张玉良传》。出书时,改为《画魂》,“张玉良传”成了副题。
潘玉良这批作品,时常在安徽展出,我至少看过三四次。今年适逢潘玉良去世四十周年,安徽省博物馆又拿出一批库存油画呈现给观众,同时展出的还有彩墨、素描及四幅珍贵的版画(她一共留下六幅版画)。潘玉良的油画女体浑圆并呈S形,无论是《双人扇舞》、《双人袖舞》,还是她笔下的裸女,都带着扭动的曼妙,尽管胖墩墩的,但灵活流动,活色生香。用色上,受到马蒂斯的影响,大块单纯。她喜欢画花,着色雅致,和常玉的花卉有一比,她尤其喜欢画菊,因为潘赞化喜欢菊花。她也喜欢画猫,大概她是寂寞的,猫是她的陪伴。她不漂亮,但有个性,她画了多幅自画像,最有名的一幅是1940画的,身著黑色素花旗袍,斜着头优雅地坐在圆桌边,桌上置一瓶红花。但她的神情怎么看也是忧伤的,红唇及脸颊上的红晕也掩饰不了内心的凄凉。我也喜欢她另一幅身著绛红旗袍的自画像,手里拿着一个信封,上书“玉良”,既是收件人的名字,也是油画的签名,非常妙。而且暗藏对故国的思念。她在法国生活了大半辈子,但一直没有加入外国国籍,并要求死后穿旗袍入殓。
民国时代的女画家,若让我推举两个,我首先想到的是潘玉良和张荔英。潘比张年长十一岁,两人家境天壤之别,张荔英出生富贵之家,与潘玉良早年的青楼生涯截然不同,但两人在艺术上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可名垂画史。将她俩对比研究,应该是个有意义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