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家里的年菜
何华
到处都一样:年,是越来越淡了,家乡合肥也不例外。因为当下的淡,记忆中的年也就越发浓了,尤其是关于吃的记忆,怎么都挥不去——也回不去。
我们家过年有两项主菜是必须的。一是:一大砂锅卤味,猪肚、猪蹄、猪舌头、猪耳朵、猪尾巴、香肠、牛肉等一锅卤。鸡蛋和豆干不能放在大锅里,需掏出卤锅里一部分的汁,另锅卤,卤过豆干和鸡蛋的汁,养料都被吸尽,就成了“卤渣”,废了。我是豆制品的忠实信徒,一年到头,就觊觎春节的卤豆干,觉得如佛跳墙里垫底的芋头,各味的精华都被它夺了去。小时候见不得面食,大了倒是喜欢馒头,用馒头夹自家的卤菜,觉得比西安的“肉夹馍”要强,二姐总是这么吃,我跟着学。
父亲最爱这锅里的卤猪蹄,觉得是人间至味,不过苦了母亲,卤前拿一个镊子,一根一根拔去残存的黑毛,父亲一向马马虎虎,母亲从来斤斤计较,总为了食材是否彻底干净,两人争执。父亲走了,现在锅里少了猪蹄一味。大姐最爱卤猪肚,今年她有事未能回来过年,锅里又少了猪肚一味。反正,卤锅是越来越小了,味道也越来越弱了。不过,这锅卤味还坚持着,也是年的象征。
另一项主菜是:各种油炸圆子。现在都说油炸的食物不健康,但在母亲的心目中,如果没有一锅翻滚的油,飘着香味,那就不叫过年。圆子有好几种,肉圆(狮子头)、糯米圆、山芋圆等。张子静在《我的姐姐张爱玲》一书中写道:“合肥丸子是合肥的家常菜,只有合肥来的老女仆做得好,做法也不难。先煮熟一锅糯米饭,再把调好的肉糜放进去捏拢好,大小和汤圆差不多,然后把糯米饭团放蛋汁里滚一滚,投入油锅里煎熟,姐姐是那样喜欢吃,又吃得这样高兴,以至于引得全家的人,包括父亲和佣人们后来也都爱上了这道菜。”我看了就明白,所谓的“合肥丸子”就是糯米圆子。合肥人过年,可以不吃饺子、不吃汤圆,一定要吃糯米丸子。二姐的手艺最好,她炸的糯米圆子远近闻名,分送左邻右舍,人人夸赞。二姐说,除了姜末,大蒜要切碎放足,糯米和大蒜是绝配,一经油炸就放香,趁热吃最受用。实际上,从小到大,一炸圆子,我必定守在锅边,炸好就往嘴里丢,“年饱年饱”,就是这样饱的。隔天回锅的圆子,就大为逊色了。
朋友里也有“年夜饭”去餐馆吃的,渐渐地似乎成了风尚。保守的母亲听了不以为然,放了狠话:“老太太活一天,就别想在餐馆吃年饭。再苦再累,年菜必须家里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