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楚,一个安静的人

(2016-12-20 17:47:07)
标签:

杂谈

安静的人

何华

最近看了两个关于张楚的电视访谈,访问他的人分别是鲁豫和许知远。

看完,觉得张楚又回来了。他老了,但没有发福,仍旧孩子般腼腆真诚,还是瘦精精的样子,风骨犹存。细瞅瞅,有点像张艺谋,大概都是“秦人”,脸型扁凹,兵马俑一般。

实际上,很长一段时间,我已经把张楚忘了,忘了张楚的阶段,听的较多的是朴树,还有杨宗纬、陈楚生和李健,或者根本就不听什么歌了。

这几日在网上重新拾起张楚的专辑《孤独的人是可耻的》,还有《姐姐》,一首接着一首听,张楚渐渐浮现了,是那种“寒塘渡鹤影”的感觉。此刻,我恍然明白朴树的“那些花儿”替代不了张楚的“姐姐”。

提张楚,必提那首《姐姐》,我也未能免俗。但《姐姐》实在值得牵挂,这首动人的叙事歌,明明白白中充满了隐喻,张楚的文字非常好。我知道忽略曲、专注词,以这样的方式来谈歌,绝对是一种“变态”,但张楚的每一首歌,都迫使我以这种反常的方式来欣赏。没法子,他的词填得太好了。访谈里,他不喜欢别人称他“诗人”,这无碍他本质上是一位诗人。拿他和海子比较,似乎不无道理。海子的诗《日记》(因为这诗,我记住了地名“德令哈”),也与姐姐有关,窃以为这是海子最好的诗。我常常在听了张楚的《姐姐》后,读海子的《日记》,在双重压迫下,顿时陷入一种剧烈迷茫的思绪中,由姐姐,想到父亲母亲,想到亲情关系,甚至想到人与人的关系,非常累。后来我不敢这么排列着听《姐姐》、读《日记》了。我需要喘息的间隙。许知远访他时,他说“现实太紧了”,他用“太紧”来形容现实,真好,人是需要透气的。他自嘲自己“骨子里是一个文学青年”,他害怕被膜拜,他一直在躲、在退、在挡,陷入了死角,于是“坐看云起时”。看得出他忧郁(又一个他不喜欢的词),但难得的是:他安静,平淡,没有一点暴躁和愤怒。所有的负面情绪都被他自己化解了,体现出来的就是安静。而且,他善良;善良,是安静的前提。

人们叫张楚摇滚歌手。张楚不留长发,不骂脏话,也不会在舞台上抱着吉它跳来跳去。但他内心是有一股子劲的。第一届中国好声音冠军梁博继承了张楚的摇滚方式,摇滚完全可以短发白衫干干净净。而且,张楚梁博的“安静和干净”,一点也不影响他们的爆发力和摇滚精神。

时代变了,听众变了,张楚没有变。这个时代不成全张楚,张楚也不和这个时代妥协。他被“挂”在历史的树枝上,带着“自缢”的意象,有一点尴尬,有一点空荡,有一点决绝,终究成不了鲍勃迪伦。每个爱他的人,都想把他“抱下来”,让他复活。

张楚住在北京郊外的宅院里,房子是租的,看上去很宽敞很简单也很舒服。两个访谈都在这里进行,这地方让我想到《桃花源记》里的句子“仿佛若有光”。张楚正处在一个边界——“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著名的蓝雨衣
后一篇:孙犁调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