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台语老歌

(2016-02-01 20:58:16)
标签:

杂谈

台语老歌
何华

上周因工作关系,去专栏“左邻”黄宏墨的工作室,谈完所谓的正事,不知怎的就聊到了台语歌。我说,刚来新加坡那会儿,听过洪劭轩唱《望春风》,一下子就被迷住了,惊叹天底下怎么会有这种气质的歌!和我之前的听歌经验完全不同却又一拍即合。宏墨兄随即拿出一张凤飞飞的台语歌专辑《想要弹同调》,选放了几首,也极好听,顿时令我对凤飞飞刮目相看,她头上应该又多了一顶“帽子”。转一想,台湾很多大牌歌手都唱过台语歌啊,譬如苏芮、潘越云、齐秦、蔡琴等等。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是艺术歌曲和流行歌曲的大本营,产生了出色的作曲家黄自、刘雪庵、陈歌辛、黎锦晖,可就在同一时期,海峡那边的台湾,同样出了一位台语歌大师邓雨贤,上面提到的《望春风》及《雨夜花》《四季红》《月夜愁》,都是他的作品。另一位台语歌大师杨三郎也了不起,《孤恋花》《港都夜雨》《望你早归》堪称代表作。邓雨贤和杨三郎的歌主要由李临秋和周添旺填词,这些歌词非常接地气,文艺得恰到好处,功不可没。

邓雨贤和杨三郎是台语歌的双璧,悲情却不沉沦,怨也好愁也好,都透着一股清朗,像黑衫上别了一朵白花的俏寡妇,多情苦命,神圣美丽不可冒犯。台湾无雪,由雨替代,于是“风花雨月”就成了台语歌的主要意象和借景抒情的载体。不管是主题还是曲调,台语歌仿佛就是台湾的一个象征,可谓台湾的宿命。花若离枝,可想而知。

《望春风》,我听过无数版本,最好的还是首唱者刘清香(艺名:纯纯),刘清香歌仔戏演员出身,家境贫寒,嗓子有种天然的质朴和苦旦的忧戚。下意识里,刘清香会让我想到周璇,她俩似乎有一种潜在的呼应关系,都是“天涯歌女”的命。刘和邓雨贤有过一段爱情,但邓有家室,无可奈何,两人间的这段情只能徒添愁绪,未结善果。不过,因为这层关系,刘清香唱邓雨贤的歌,也就有一种别人无法体会的哀怨和幸福,很复杂,但她拿捏得当。单就音乐性而言,《雨夜花》是邓雨贤作品里的最高花,刘清香的演绎当然好,可是“二姐”江蕙的演唱,翻出了另一番境界,情绪和声音的起伏较大,可能因为大乐队伴奏之故,江蕙把这首小曲子唱大了,小有小的好,大有大的好。时代毕竟不同了,台语小调也有了发展,譬如许景淳(蔡英文的外甥女)的《天顶的月娘》,有着美声的荡气回肠,和刘清香的唱法天壤之别,但本质没有变,你会觉得非常苦,可是充满了爱,带着一丝甜意。

江蕙去年举行告别演唱会,成了台湾的一件大事,她的观众缘实在好。她刚出道时和洪荣宏有过三年恋情,几十年后,两人同台唱《酒后的心声》,五味杂陈,看了这段视频,感慨江蕙这个女子真是识大体,也受得了委屈,大家尊敬她,是有道理的。

洪荣宏的父亲洪一峰,是台语歌王。他演唱的《旧情绵绵》《悲情的城市》《思慕的人》《淡水暮色》,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红遍宝岛。几年前我去台北,特地找了几张洪一峰的专辑。台语歌,哭腔哭调,本来是女性的特长,但洪一峰洪荣宏父子唱出了男人的滋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长冬的街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