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李云迪谈起

(2015-11-23 14:54:25)
http://s13/mw690/0031d2Hogy6Xe2ksaWU8c&690
(年轻时的波格雷里奇)
从李云迪谈起
 
李云迪真不争气,好端端的古典乐坛少年才俊渐渐沦为娱乐版的消遣人物。远的就不说了(他和王力宏的那些恩恩怨怨、搞七捻三。真要来事,你就大大方方,倒无不可),最近他又做了两件出格的事:一是这位肖邦钢琴大赛的评委,居然在评选过程期间,请假回国参加黄晓明的婚礼。另一件更不像话,在首尔演奏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时,竟然忘谱,演出被迫短暂中断。要知道这部作品是他最拿手的成名曲,他就是凭此曲获得2000年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冠军。栽在这个曲目上,令人惊讶,可见他平时忙于交际、疏于练琴到了何种程度。网上有篇文章的标题倒是下得好:《致李云迪——拿什么拯救你?我的仲永!》
像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一样,李云迪是让人骄傲过的。我时常看他18岁时肖邦大赛的录像,决赛时,他弹得多么卖力和诚恳,忘不了他一头大汗、清瘦秀雅的模样,实在惹人怜爱。
除了李云迪自己定力不够,如今古典音乐界炒作宣传的不良风气和环境也要负部分责任。时代不同了,确实很难造就像鲁宾斯坦、肯普夫、霍洛维茨、阿劳、里赫特这样的大师。有明星的外表,大概是李云迪“被娱乐化”、“被商业化”的因素之一,可是卖相好的钢琴家也不只有你李云迪啊,去看看年轻时的波格雷里奇吧,其俊美程度不输任何一位电影圈帅哥,但他绝不陶醉自己的美貌,而是以独特的艺术个性取胜。他一向我行我素,不为世俗观念所拘,1980年,22岁的波格雷里奇娶了大他二十岁的老师。同年参加肖邦大赛,没能拿到冠军,评委阿格里奇为此拂袖而去,抗议天才选手遭受不公。阿格里奇这么一闹,波格雷里奇反而从此名声大振。那一年的冠军是谁?他就是越南人邓泰山,比李云迪早了二十年摘下肖邦钢琴大赛冠军的第一位亚洲人。
2010年1月尾,邓泰山来新加坡演出,弹的曲目也是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邓泰山很少商业演出,他是个具有隐士气质的谦谦君子,听说他要来,我早早买了票。能听到邓泰山的现场是“缘分”,若能听他现场弹肖邦那就是“福分”了。印象非常深刻,那晚邓泰山弹琴的状态极其投入,动作得体,表情真诚,没有丝毫的造作。他沉得住气,得奖后继续回到学院深造,谢绝商业演出。岁月证明了他的涵养、气度、实力。他的琴声控制极好,细腻、干净、透彻,送到音乐厅的每个偏远角落。当晚钢琴家巫漪丽也在座,据说老太太用了四个字评价邓泰山的演奏:出神入化。在观众的掌声再三恳请下,邓泰山加弹了一首肖邦练习曲第三号,也就是广为人知的“离别”。弹得哀而不伤!让我想到李白的诗句“忽闻岸上踏歌声”。真希望,李云迪学学前辈邓泰山,回归书房和琴房,提高人文修养。音乐说到底不是技巧高低,而是艺术境界和个人修养问题。
老一辈钢琴家可能在技术上不是那么中规中矩,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艺术特色,也不被无休止的商业演出牵着鼻子走。经常隐退几年,闭门修炼。波格雷里奇动不动就消失一两年。霍洛维茨就更加绝了,常常十年不开张,开张一次吃十年。1986年,去国60载的霍洛维茨终于能够重回莫斯科举办音乐会。演奏会上,最让人难忘的是他弹了舒曼那首短短2分半的“梦幻曲”——《童年情景》之七,他在感怀自己生命的初始,或者说他回家了。这样一首小品,就如唐诗里的五言绝句,他却弹出了杜甫《秋兴八首》的意味。录像里,听众每一张脸的特写表情都深受触动,滚滚而下的泪水说明了一切。霍洛维茨用小曲子演示了大人生,太高明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榜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