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樵是董桥的四哥
何华
http://s10/mw690/0031d2Hogy6NddOIMqt09&690
近日狮城艺文界的一桩盛事就是董沅董樵董桥三兄弟书法展。当然绝大多数人都是冲着董桥去的,喜欢他文章的人,爱屋及乌也就顺带喜欢他的字。董桥卖文多年,这是他第一次公开卖字。
董粉众多,可不待见他文字的人也不少。这些年,我断断续续读他的专栏,碰上就看,也不刻意寻找——其实,哪需要寻找,他的文章中港台新马满天飞,不碰上都难。说实话,董文有他的腔调,文艺起来甜腻起来遣词用句像少男少女,但他老辣的时候还是居多。我们不必盯着他的一二缺点而无视八九优点。平心而论,董桥绝对是当代散文大家。尽管,我个人的喜好更倾向台静农、杨绛、汪曾祺、孙犁一类的秋水文章,但也欣然接纳董桥一类的春花派。秋水春花,各具其韵。
读董桥,总让我唤起一个人:黄裳。
董桥的知识学养令人佩服,他不同于学院派的枯燥,他以玩票的心态,把学问糅化在文章里;他很有品味,艺术鉴赏力高超,所以读他的文章是能长见识的。另一方面,董又是一个职业散文家,一篇一篇不断写,一本一本不断出。我欣赏他的“玩票”精神,不喜欢他的“职业”特质。文坛也是江湖,董桥身不由己吧?他还有一个厉害的地方就是,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浸染透彻,对欧美文学也信手拈来,他是中国名士加英伦绅士。
我的朋友中,不少人爱读董文,得知董氏棠棣翰墨展在新举办,也都欢喜雀跃。正式开展前,杜南发先生带我们去百胜楼南洋画店“探视现场”。一进门,我即刻被摊在地上的一副对联吸引:万树梅花一潭水,四时烟雨半山云。十四个字写在瓦当图案洒金红笺上,署名董樵。想到自己的蜗居,室内白棕两色,太过素净,若有此洒金红笺对联高悬客厅,一定喜气洋洋、增色增辉。慢慢看下来,董家三兄弟,董樵的字最好。这样说或许不妥,换个说法吧,三人中我个人最喜欢董樵的字,所以也就毫不犹豫买下了。董氏一门,皆有深厚的魏碑功底,也都受何绍基影响,董樵这幅对联也不例外,但又吸取了其他诸家的特长,譬如邓石如等,形成董樵自己的特色。我喜欢这幅字的古意与拙朴,倒不像是今人的作品。董樵生活在印尼,不受中国书画市场炒作谋利的不良风气干扰,保留了老一辈华侨的淡定品性。开幕那天,见到董樵,老先生儒雅脱俗,不善言辞。书法本身是会说话的,老先生也就省了很多口舌。
我也蛮喜欢董桥的诗笺小品,尺幅比巴掌稍大些,便于赏玩。董桥的小字好,抖扭错落,有致有韵,陡峭中见俏丽,七分何子贞三分台静农。董桥单个字看起来不怎样,放一块儿效果就不同了。本想收一幅董桥小诗笺,可惜皆售罄,无缘。董桥价码不菲,有人知道我们的举动,大呼:你们没钱人“玩”有钱人,疯了。是啊,这世道本来如此。偶尔“玩玩”有钱人,蛮爽的。
名气就是钱,董桥的价码是董樵的很多倍,谁让董樵没名呀,我总是指着买下的对联,告诉别人:董樵是董桥的四哥。仿佛沾上董桥的名,就不同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