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里的美食帖

微信里的美食帖
何华
http://s6/mw690/0031d2Hogy6Mrrg7aER35&690
http://s11/mw690/0031d2Hogy6MrriqKDwfa&690
一切科技的玩意儿,对我这个文科男来说都是难题。几个月前同事帮我在手机上安装了微信,一下子开窍了,觉得好玩。发发帖子,交流信息,既实用又免费。
略作统计,微信朋友圈里的美食帖占了上风,吃是天大的事——颠扑不破之真理。上几张图片,写几行文字,易如反掌,悦己悦人,何乐而不为!朋友之间互动一下,瞬间又长了知识、弥补了不足。
近日糗大了。一次看到颜色较深的黄瓜,买回去。洗洗切切,发觉不对,看看包装纸,写着zucchini,不懂。上网一查叫西葫芦。切块生吃,口感绵密清新,很喜欢。若嫌寡淡,可放几块腌黄瓜吊味,吃四五块新鲜西葫芦,配一块腌黄瓜,如四五个娇孙(或用网络语言“小鲜肉”)围着老爷爷转,这一切都发生在口腔里。我把这段文字帖在微信朋友圈里,配了图,旋即得到不少“评论”,大多是告诉我西葫芦的各种吃法,收益良多。有的用来炒肉片、炒鸡蛋、炒鱿鱼,有的用来做饺子馅、烙西葫芦馅饼,甚至还有做西葫芦蛋糕的。当然,用西葫芦炖汤也鲜美。大家的回帖,使我对西葫芦这货有了进一步了解。北方人说,西葫芦在他们那叫角瓜,可我总觉得,角瓜和本地超市卖的zucchini(西葫芦)略有不同,大概属于同一个科,不同种。小时候,母亲爱买瓠子,红烧或做瓠子鸡蛋汤,瓠子味道接近西葫芦,但不尽相同,个儿也比西葫芦大,皮的颜色要淡。以前受不了牛油果的味道,现在也能接受了;还有起司(cheese),也慢慢懂得了它的好滋味。用西葫芦、牛油果、起司做个简简单单的沙拉,倒是健康营养得很。后来在超市又买了黄色的西葫芦,也吃不出和绿色的有什么不同。不过,我觉得,蔬菜还是绿色的靠谱。
高级日本料理,美则美矣,但价格离谱。我吃过的最贵日本餐馆是良木园酒店的达屋(Tatsuya),四人吃了1400多新币,人均360新币。不用点菜,由大厨安排菜单,这种餐饮形式叫Omakase。大约七八道菜,外加甜品。印象最深的是一尾烤香鱼,不可小瞧这条二十厘米长的小鱼,鱼肉一点儿不腥,且略带香味。香鱼号称河鱼之王,可见,王,与大小无关。那晚我们自带了清酒,喝得恰到好处,同去的一位美女和帅哥大厨微醺调情,只图当下快乐,不遗绣帕不丢钗,不悬相思不留情,人一走,茶就凉。我把这餐的图片发到微信朋友圈,大家都“羡慕嫉妒恨”,其实,若不是朋友中大奖请客,我一介布衣岂敢如此奢靡?朋友一向积德,布施三宝,助建寺庙,故能有求必应。
在电视上看小野二郎的寿司店,一排人坐在台前,欣赏师傅操作。那天在达屋,我们也选择这种座位,可以和大厨交流互动。我把大厨的照片帖在微信里,有人说他帅不到哪里呀!可是在现场的感觉不同,工作时尽显职业魅力,给他加了分。导游、警察、护士、空姐,都有职业魅力,他们一旦离开工作岗位,就像换了个人似的。
大家看了帖子,都嚷嚷要去买马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