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老电影
何华
周末清寂,独自饮了大红袍,又看了瑞典大导演伯格曼的《秋光奏鸣曲》。电影里英格丽·褒曼一袭红袍,鲜艳夺目。温暖的红色影像里却藏着一个“母女斗”的故事。这是褒曼主演的最后一部片子,演技出神入化,她和女儿爱恨交加的情仇,看得人气喘吁吁。亲人间不仅有关爱,更有折磨,这种折磨置人于死地。做为母亲的褒曼被女儿控诉得节节败退,最后落荒而逃,令人不忍。但女儿也有她的委屈与不幸,并非无理取闹。人生就是这样!
我还喜欢褒曼的另一部片子《意大利之旅》(导演罗伯特·罗西里尼),写婚姻危机,有些情节类似詹姆斯·乔伊斯的《逝者》。
向西方推介日本电影的功臣唐纳德·里奇写的书《小津》、《日本日记》,我读了又读。觉得这家伙前世应该是个日本人,否则怎会如此痴迷日本。他所推崇的日本导演是小津、黑泽明、沟口、成濑这些早已过世的大师。之后的日本电影他就意兴阑珊了,他甚至认为北野武不懂电影。当代电影导演唯一入他法眼的只有:是枝裕和。他老派的电影趣味,深得我心。几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了是枝裕和的《横山家之味》,处处会心,赞叹不已。唐纳德·里奇的眼光确实很准。
日本电影最好的时光(上世纪40至60年代)已经一去不返。不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偶尔也有好片子出现,譬如小栗康平的《泥之河》,说两个小男孩——岸上的男孩和船上的男孩的友情。岸上的男孩家里开小饭店,船上的男孩妈妈是接客的,所以这船就是“花船”吧。一天,无意间,岸上的孩子看见了后舱内的“成人一幕”。看这电影的时候,我还是个青涩少年,当我和岸上的孩子同时看到那一幕时,有着同样的迷惑和刺激。电影最后,驳船开走了,岸上的男孩一路追赶,长镜头持续了几分钟。如果有什么叫做“挥之不去”,这个镜头就是。这是一部黑白片,至今我对黑白片的喜好,肯定与它有关。奇怪,最近老是想到这部片子,想到最后的“追赶”镜头。
犹记2011年3月的一个周末,几乎泡在国家博物馆看杨德昌电影回顾展,《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4小时,《海滩的一天》3小时,《青梅竹马》2小时。9个小时给了杨德昌。但太值得了,我几乎沉浸在他的电影里不能自拔,散场后去吃饭,头撞上玻璃,也不疼,后来发觉鼓了个大包。
尤其是《牯岭街》,2009年的修复版。电影里“手电筒”(小四)、“蜡烛”(山东)起到的光影效果,在修复后版本的大银幕上,尽显魅力。非常震撼的一部片子,打打杀杀的青春里隐藏着忧郁和真情,也给我们平淡的少年时光做了心理上的补偿和丰富。张震的表演,在小小年纪就达到顶峰,他一辈子也休想超越他的牯岭街了。他在《春光乍泄》里和梁朝伟的深情一抱仍然抵不上他在《牯岭街》里给女友的深情一刀。
有一年去台北,特地寻到济南路二段69号——杨德昌故居,这幢日式平房曾经是台湾新浪潮导演聚会的老巢,如今成了“网咖”。
何华
周末清寂,独自饮了大红袍,又看了瑞典大导演伯格曼的《秋光奏鸣曲》。电影里英格丽·褒曼一袭红袍,鲜艳夺目。温暖的红色影像里却藏着一个“母女斗”的故事。这是褒曼主演的最后一部片子,演技出神入化,她和女儿爱恨交加的情仇,看得人气喘吁吁。亲人间不仅有关爱,更有折磨,这种折磨置人于死地。做为母亲的褒曼被女儿控诉得节节败退,最后落荒而逃,令人不忍。但女儿也有她的委屈与不幸,并非无理取闹。人生就是这样!
我还喜欢褒曼的另一部片子《意大利之旅》(导演罗伯特·罗西里尼),写婚姻危机,有些情节类似詹姆斯·乔伊斯的《逝者》。
向西方推介日本电影的功臣唐纳德·里奇写的书《小津》、《日本日记》,我读了又读。觉得这家伙前世应该是个日本人,否则怎会如此痴迷日本。他所推崇的日本导演是小津、黑泽明、沟口、成濑这些早已过世的大师。之后的日本电影他就意兴阑珊了,他甚至认为北野武不懂电影。当代电影导演唯一入他法眼的只有:是枝裕和。他老派的电影趣味,深得我心。几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了是枝裕和的《横山家之味》,处处会心,赞叹不已。唐纳德·里奇的眼光确实很准。
日本电影最好的时光(上世纪40至60年代)已经一去不返。不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偶尔也有好片子出现,譬如小栗康平的《泥之河》,说两个小男孩——岸上的男孩和船上的男孩的友情。岸上的男孩家里开小饭店,船上的男孩妈妈是接客的,所以这船就是“花船”吧。一天,无意间,岸上的孩子看见了后舱内的“成人一幕”。看这电影的时候,我还是个青涩少年,当我和岸上的孩子同时看到那一幕时,有着同样的迷惑和刺激。电影最后,驳船开走了,岸上的男孩一路追赶,长镜头持续了几分钟。如果有什么叫做“挥之不去”,这个镜头就是。这是一部黑白片,至今我对黑白片的喜好,肯定与它有关。奇怪,最近老是想到这部片子,想到最后的“追赶”镜头。
犹记2011年3月的一个周末,几乎泡在国家博物馆看杨德昌电影回顾展,《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4小时,《海滩的一天》3小时,《青梅竹马》2小时。9个小时给了杨德昌。但太值得了,我几乎沉浸在他的电影里不能自拔,散场后去吃饭,头撞上玻璃,也不疼,后来发觉鼓了个大包。
尤其是《牯岭街》,2009年的修复版。电影里“手电筒”(小四)、“蜡烛”(山东)起到的光影效果,在修复后版本的大银幕上,尽显魅力。非常震撼的一部片子,打打杀杀的青春里隐藏着忧郁和真情,也给我们平淡的少年时光做了心理上的补偿和丰富。张震的表演,在小小年纪就达到顶峰,他一辈子也休想超越他的牯岭街了。他在《春光乍泄》里和梁朝伟的深情一抱仍然抵不上他在《牯岭街》里给女友的深情一刀。
有一年去台北,特地寻到济南路二段69号——杨德昌故居,这幢日式平房曾经是台湾新浪潮导演聚会的老巢,如今成了“网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