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洋小镇遇六安

(2013-12-02 00:22:06)
标签:

杂谈


南洋小镇遇六安

何华


近来,每一次出游,最终都归结到“茶”上。
休整了一段时间,又得纳入朝九晚五的轨道。上班前放逸一下,去马来西亚小镇金宝享受一番再说。金宝的瓦煲饭,举世无双。行前,头脑里跳出的第一个地名就是金宝,下意识里就是为了陈少卿瓦煲饭。
傍晚时分出了金宝火车站,熟门熟路,步行十分钟就到旧街场。仍住在富利华旅店,放下行李就去“陈少卿”,还是坐在两年前坐过的位子。配瓦煲饭的一小片煎咸鱼,酥酥脆脆,挤上青柠檬汁,堪称极品。还有一种天然饮料崩大碗,青草色,别处喝不到。吃了热腾腾的瓦煲饭,来一杯清热解毒的崩大碗,用餐巾纸擦擦额头上的汗水,舒一口气,神仙也不过如此吧!
慢悠悠晃回旅店,旅店隔壁是“廣元泉记药行茶庄”,向里面扫一眼,一位打赤膊的孤老头守着店,记得两年前也是这位打赤膊的老人家坐镇柜台,落寞,清高。看看时辰还不太晚,进店瞅瞅。除了普洱茶、六堡茶、铁观音,还撞上了“六安茶”。这里所说的六安笠仔茶,不是瓜片,是竹篓装的紧压茶(但压得并不紧实,容易剥取),属黑茶类,或称“旧六安茶”。旧六安茶,并不产自六安,它产自祁门芦溪乡,也叫“安茶”。都知道大名鼎鼎的祁门红茶,祁门安茶却鲜为人知。旧六安茶或安茶,有药用价值,早年都远销到广东香港及南洋,北方及江南地区一般不喝安茶。
安茶兴旺于民国年间,后来一度停产。二十年前,祁门芦溪乡开始恢复制作安茶,成立了“孙义顺安茶厂”和“江南春安茶厂”。不久前去祁门,打算购些安茶,县城里居然找不到三年五年的,只有当年的新茶。安茶是越陈越好,三年以下的几乎不能喝。本想走访安茶产地芦溪乡,但由于一车人盼着去黟县塔川、协里看秋色,不好意思耽搁大家,芦溪之行只能作罢。没想到在十万八千里外的南洋小镇撞上2007年的安茶,真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亲切感,连忙买了一小竹篓,价格也不贵。南洋气候潮湿,不宜贮茶,虽有些“湿疵”,无伤大雅。安茶本属平民茶,南洋做苦力的,喝了解渴又消暑。大众化的广式茶楼里也有用安茶的。
我告诉老先生,我老家安徽,问他六安茶是从安徽祁门进货的?他说是从广东进的。看来广东有安茶的代理商。离开时,老人家邀我明天上午来喝茶。
第二天,我吃了早餐,如约而至。老人家泡了普洱,我们边喝边聊。得知老先生姓黄,70多岁,老光棍一条。他说:“我就是在这个店里出生的。”从小和茶叶、中药打交道的他,即使打赤膊也透着药的气质、茶的韵味。他泡的普洱太过浓酽,像酱油汤,第三泡正适合我,他却嫌淡,倒掉,又换了六堡茶,于我还是太浓。老头子不愧是茶叶店里泡大的。
金宝我是还要来的,来吃瓦煲饭,来陪黄先生喝茶,来买六安茶和六堡茶,你瞧,都是六字打头,六六大顺,多吉利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浮槎山上水
后一篇:马来风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