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阴交尽,为幽。两阳相合,为明。幽明相配,是寒暑的不同。这就是说,两阴相交,为阴之极。两阳相合为阳之极。阴极到顶,再进一步,就是阳气的一方。叫阳生。阳极盛到顶,再进一步,就是阴气的一方。叫阴生。寒往暑来,暑往寒来。都叫阴阳相配。这也重申了阳动始于温,盛于暑。阴动始于凉,终于寒。一年的四季的到来,都是属于阴阳寒暑二气运转。不知厥阴极和阳明极是中间阴阳的中间,对阴阳的分至,就没有办法把阴阳分开看问题。
气至为气到,气分为气的分开。在天地之间,有二十四个节气,有冬至和夏至。有春分和秋分。夏至和冬至是阴阳寒暑的分界线。
始于温,终于暑,夏至是阳气暑气的终点。夏至后是芒种,小满,立夏。夏至前为阴。小暑,大暑,立秋。
始于凉,终于寒。冬至是阴气寒气的终点。冬至后是大雪,小雪和立冬。为始于凉,终于寒。冬至前是阳。小寒,大寒和立春。
春分是阳气盛衰的分界线。书中叫彼春之暖,为夏之暑的分界线。秋分是阴气盛衰的分界线。书中叫,彼秋之忿,为冬怒的分界线。
当熟悉了这些自然界的二分二至之后。再用到六气分治之时。在二月半的惊蛰,是每年的初之气终,交于二之气的时间。初之气和二之气各自都有一个司天在泉的气。在八月半的白露,是每年的四之气终,交于五之气的时间。四之气和五之气各自都有一个司天在泉的气。
如果是以一年的四时分成六气分治,总是以昼夜分,把一天分成阴阳黑白各用50刻平均值来计算,阴阳的中间,就是平衡的气。当阴阳气,时至气至司天在泉中间的时候,在二至的时间前后的气是相同的。故“至则气同”。在夏至的前后,是两阳相合成大明。在冬至的前后,是两阴相合成至阴,为幽。故“至则气同”。
在时至气至二分,司天的时间,就是盛衰不同的时间。故“分则气异”。冬夏二至司天在泉的气又是天地间主岁的年气。
当我们知道了二分二至的时间之后,对于记录二十四节气在六气分治中的位置非常方便。春秋始于前,立冬立夏始于后。意思是,一步气有四个节气,大寒立春雨水惊蛰。立春的节气在初之气前十五日的大寒开始;立秋的节气在四之气前十五日的大暑开始。立夏的节气在二之气的末尾;立冬的节气在五之气的末尾。
这就是司天在泉的六气与五运的气合到一起,按照二十四个节气论五运六气运转的方法。以及用司天在泉按时令诊脉的方法。如果看着图,不知道当其位当其时的时间,是何气司天,时令是和节气,当然不可能知道人的标准脉象是什么脉象。再说会诊脉,那就是骗人。
(二)关于阴阳三气
五运六气的运转中,有阴气一方的气,有阳气一方的气。阴气一方的气可分为三气,多少是不同的,阳气一方的气可分为三气,多少是不同的。阴气、阳气的多少分太,少,分盛衰。阳气中有太阳,少阳。阴气中有太阴,少阴。在阳气中有两阳相合成纯阳,叫阳明。在阴气中有两阴相合成纯阴,叫厥阴。
在自然的时间表示中,书中说正月和六月为少阳;二月和五月为太阳;三月和四月为阳明;七月和十二月为少阴;八月和十一月为太阴,九月和十月为厥阴。
在气运转中,始于一而成于三,是指六气的本气司天。如少阳司天是本气火气司天,前有阳明的本气燥气司天,后有太阴的本气湿气司天。故为天三。再加上在泉一方本气的三气,叫三气成天。
始于二终于六。是指标气的三气司天,少阳司天是标气阳气;前有阳明的标气阳气司天,后有太阴的标气阴气司天。这叫地三。再加上在泉一方地气的三气,叫地的六气司天。本气司天叫天一,标气的司天叫地的二气司天。注意整个天周前为阳后为阴。
六气的中气司天。少阳风气司天,前有阳明的湿气阴气司天,后有太阴的燥气阴气司天。叫人气司天。这中气司天,人气司天的气都是平气司天,这些平气司天的气,都是固定的最大为平气司天。都用成数表示。也就是人中甲子的表示方式。也叫天三。三部九候之气。即三部九处九气位司天,合到一起为三部十八处司天。
在诊病的脉象中,寸口主中,人迎主外,两气相应,俱全俱来,前后的脉象像引绳一样大小是平齐。只是在春夏人迎脉稍微大一点,在秋冬的时间尺口的脉象微大于来气的人迎。这都叫平人的脉象。一但出现人迎大于一倍的寸脉。如太阴司天为沉脉,少阳的浮脉大于一倍,可知病在手少阳经。少阳的中气躁动,病在足少阳的中气厥阴经。太阴在泉的尺脉为沉脉,少阳的浮脉大于一倍,可知病在足少阳经。少阳的中气躁动,病在手少阳的中气厥阴经。以后都是同理,只要明白了阴阳三气都会迎刃而解。如果阴阳三气都不知道司天的气是寸脉,在泉的气是尺脉,也不知道司天的气和人迎气位的关系,又不知道气是阴是阳。神人也不知道天和人到底是怎样合一的,更不知道什么叫平人脉,更不知道什么叫病脉,病在哪条经脉。有文化的中医人和没有文化的中医人,都是土郎中,都是中医的践行者,根本不懂中医的医理,都是断章取义,以望闻问猜测的中医和经验的中医。
拄其间
202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