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5/mw690/0030L0quzy6YqMp8jfMee&690
戚继光画像
范增绘
戚继光(1528年11月-1588年1月),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名将、民族英雄。他出身将门,自幼喜读兵书,勤奋习武,少年时就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以明志。
他戎马一生,抗倭战功卓著,17岁(1545年)时在登州卫从军。嘉靖二十八年(1549)戚继光参加武举乡试,一举中第,成为武举。1553年晋升为署都指挥佥事,督山东备倭事,管理登州营、文登营、即墨营三营二十五卫所,设署于登州太平楼前,操练水军,整顿军备,抗击入侵山东沿海的倭寇。指挥佥事,领山东登州、文登、即墨三营24卫所兵马,操练水军,整顿军备,抗击入侵山东沿海的倭寇。
1555年调浙江,任参将,抵抗倭寇。1559年戚继光在浙江金华、义乌一带招募农民和矿工,在浙江沿海和钱塘江、富春江等处挑选渔民充当水兵,编练成一支精锐的新军。这就是后来让倭寇闻风丧胆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大败倭寇。次年驰援福建,捣破倭寇在横屿(宁德城外海中)的大本营。1563年,再援福建。二年后又与俞大猷剿平广东倭寇。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567年戚继光被调到北方,镇守蓟州(今天津蓟县)。1573年,蒙古部落首领北蛮小王子与董狐狸进犯,戚继光指挥部署抗击,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此战大胜后,朝廷封戚继光为太子太保,后又进封少保。
戚继光得到过名臣张居正的赏识和支持,张居正长期在东南滨海地区任职,累迁至福建巡抚乃至中枢重臣。但在张居正死后7个月,1583年初,戚继光被调任为广东总兵,官职虽然未降,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拱卫帝都的重要地位。次年,清算张居正的运动达到最高潮,戚继光和辽东总兵李成梁同时作为前首辅的党羽而被参劾革职。
戚继光清正廉洁,不事私蓄,他在被斥退以后,竟至一贫如洗,最后在贫病交迫中死去。英雄末路,使当时和后世的同情者无不扼腕叹息。
(据有关资料整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