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絮语泉城(十)

标签:
都市风光说古论今谈天道地 |
分类: 随笔杂谈 |
儒雅太守曾南丰
http://s1/mw690/a47c2d92gd2c3c8d7b9a0&690
他在《西湖二首》中还写道:“懒宜鱼鸟心常静,老觉诗书味更长。”言称自己淡泊名利,正宜于亲近鱼鸟,那鱼儿畅游水中,鸟儿高翔蓝天,是多么的自由而任性,我就应当在这美好的自然风光中闲静自适,阅读着《诗经》、《书经》等诗文,人老了更能体会其中绵长的意味。
曾巩(1019~1083)字子固,江西南丰人。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进士,先后任职地方和中央官员,神宗时奉旨编修国史,官至中书舍人。死后追谥文定,人称南丰先生。他精通经史,学养深厚,诗文俱佳,名列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
http://s4/mw690/a47c2d92gd2c3c8c851e3&690
北宋熙宁二年(1069),因朝廷内部斗争,曾巩被排挤离京赴越州(今浙江绍兴)任职,三年后又调齐州任知州。他的心情原本很差,但到齐州后,观赏了大明湖幽美的自然风光,觉得似乎得到了补偿。所以他有诗句“塞上马归终反复”(《西湖二首》),引用“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典故,抒写当时的心境。
熙宁五年至六年(1072~1073年),曾巩担任齐州知州期间,推行王安石的保甲法,惩治恶霸豪强,减轻百姓的徭役负担,改革教育,终使齐州出现了一片升平景象。他主持在修桥铺路,在趵突泉畔建泺源堂、历山堂,在大明湖修筑堤堰、疏浚水道、开挖新渠、修建北水门调节水量,从根本上解决了大明湖的水患问题,还修了百花堤,建了北渚亭,使大明湖成为名副其实的风景名胜之地。
http://s9/bmiddle/a47c2d92gd2c3c8c81478&690
南丰祠始建年代无考,据传宋代齐州百姓曾在城南建祠纪念知州曾巩。清道光九年,历城知县汤世培捐资在晏公台东建堂三间,立曾巩牌位供奉,是为曾公祠。晏公台是纪念水神晏戌子的,约建于明末。清光绪二十年,经巡抚福顺奏准,在晏公台西建大殿三楹,作为山东巡抚张矅的祠堂,称张公祠。
济南解放初期,将曾公祠、晏公庙、张公祠划为一体,改为专门纪念曾巩的南丰祠。这是一处清幽典雅的古典式庭园,祠院门楼坐东朝西,上悬当代书法家武中奇题写的“南丰祠”匾额。”整个祠堂由门厅、大殿、戏楼、水榭、游廊等构成。
http://s10/bmiddle/a47c2d92gd2c3c8c7f159&690
南丰祠殿堂中间为曾巩木雕像,以曾巩故乡江西南丰的一棵千年樟木雕成,像高2米,峨冠博带,宽袍大袖,手持书卷,神态安祥,儒雅潇洒,形神兼备,栩栩如生,体现了曾巩的文人气质和儒吏风度。
http://s16/bmiddle/a47c2d92gd2c3c8b85e6f&690
殿堂里陈列的部分展品
门内南侧大厅为南丰戏楼,楼呈正方形,宽阔高大,青瓦粉墙,雕梁画栋,油漆彩绘,是山东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建筑。与殿堂相对,靠近湖岸有水榭三间,名“雨荷厅”,红柱雕窗,青瓦飞檐,四周环廊,东西北三面环水,内植荷莲,景色幽雅宜人。据说此处是乾隆皇帝与民女夏雨荷相见相爱之处。
http://s16/mw690/a47c2d92gd2c3de0681df&690
近年大明湖北门南面新建了曾公画壁,以浮雕的形式颂扬曾巩这位儒雅太守的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