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篇国家古典式摔跤队东京奥运会总结
(2022-03-17 15:37:21)国家古典式摔跤队
参加东京奥运会比赛总结
古典式摔跤队教练组长 王彦会
举世瞩目的东京奥运会落下帷幕。古典式摔跤两名队员参加了决赛,60公斤级瓦里汗、赛里克获得一枚铜牌,87公斤级彭飞淘汰出局。根据总局竞体司和中国摔跤协会要求,总结经验,以利再战。现将古典式摔跤东京奥运会备战训练和参赛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概况:
2019年世界摔跤锦标赛作为东京奥运会第一次选拔赛,古典式摔跤未能取得资格。由于“新冠肺炎”疫情东京奥运会推迟,原定2020年3月份在中国西安举行的亚洲区资格赛也被取消。
2021年5月,古典式摔跤6名队员参加在哈萨克斯坦举行的东京奥运会亚洲区资格赛取得2个第二,3个第三,总体实力明显提升。由于规定前2名才能获得奥运会资格,只有60公斤级瓦里汗、赛里克和87公斤级鹏飞入选。当时由于疫情严重,中国队放弃了在波兰举行的最后一站资格赛。最终国家古典式摔跤队2名队员获得东京奥运会参赛资格。
7月28日抵达东京,8月1日摔跤项目比赛正式开始,古典式摔跤60公斤级瓦里汗率先出场。经过顽强拼搏,瓦里汗、赛里克以三胜一负的优异成绩获得铜牌。21年后实现了古典式摔跤海外作战重登奥运会领奖台。
瓦里汗是中国摔跤队东京奥运会第一个出场比赛的运动员,首场胜负将直接影响全队士气责任重大。
抽签结果瓦里汗被分到上半区,同组的对手有赛会一号种子,2019年世界冠军日本选手,2020年欧洲大师赛冠军德国选手,欧洲劲旅乌克兰。面对严峻的形势,我们做好背水一战的决心。
在赛前准备会上我们指出:中国摔跤队东京奥运会参赛肩负着国家的使命、民族的重托,一定要坚定信心,敢于战胜一切困难和强手,第一战势在必胜。在具体执行方面重点做好两点:
第二,在战术上灵活多变, 把握场上情况,如果感觉有信心,第一个消极可以给对方,但必须能够守住跪撑不输分。然后全力拼抢必须拿到第二个消极,跪撑直接得分,如果不能得分就要全力拼抢,一是要注意对方冒险进攻,要尽可能的控制对方的双臂坚持到最后胜利。在对方出现漏洞的时候大胆反攻得分。
第一场比赛对手是德国运动员爱丁尼、基辛格,曾经获得2020年欧洲大师赛冠军,在缜密的战术安排下,瓦里汗顽强拼搏以事先安排好的战术获得首场胜利。第二场对日本选手文田健一郎,这名队员是本级别一号种子选手,是日本队这次夺冠的希望。最终瓦里汗以比分1:1平局,对手后得分获胜,遗憾的失去争夺小组冠军的机会。
在接下来的复活赛中瓦里汗越战越勇,先是6:1大胜埃及选手,在铜牌争夺战中顶住压力战胜欧洲劲旅乌克兰名将列努尔、特米洛夫夺得一枚宝贵的铜牌,为中国摔跤队东京奥运会首创开门红。
87公斤级运动员彭飞的比赛结果即在预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第一个对手是阿尔及利亚,好像在古典式摔跤的强队中没有这些国家的名字。首先是思想轻敌,认为赢他没问题,甚至考虑第二场对美国黑人选手的战术。
在瓦里汗复活赛第一场对手也是埃及这一类的选手,有人对他说这个队员好打,如果赢不了就不要回国了。针对这种思想我进行严厉批评,指出:“进入奥运会决赛的运动员没有一个是草包,奥运会决赛不比世界锦标赛,世锦赛可以凭运气抽签,可能会遇到一些实力较差的国家,奥运会不行,都是经过资格赛选拔出来的强手,一点也不能放松”。
彭飞正是由于心理准备不足,在对方被判罚第一个消极时,跪撑进攻中没能得分丧失大好会机会,比赛心理发生变化。开始站立摔后,由于身体重心高,又被对手推出界外失掉一分,面对失利的形势彭飞采取冒险战术,反而被对方抓住漏洞连续反攻,最终以11:1失败。
彭飞的输跤真实的反映我们国家古典式摔跤部分队员的状况,重心高、没手法、没动作。第二是对于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况考虑不充分,设想会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技术发展,一旦出现不利形势不能冷静处理,反而冒险强攻最终导致失败。
二、进步与不足:
古典式摔跤东京奥运会的比赛进步是明显的,问题也是严重的。
(一)进步:东京奥运会瓦里汗总共比赛四场,三胜一负。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高度重视跪撑角斗,如何处理跪撑进攻与防守的矛盾。提出跪撑是古典式摔跤的“不等状态”理念,站立摔时运动员双方是“对等状态”意思是你站着我也站着,双方机会相等。跪撑不行,你在上面我就在下面,你进攻我就要防守。所以,要高度重视“不等状态”的机会。上面的运动员一定要把握优势,全力进攻,并尽最大可能的扩大战果,奠定胜利的基础。这就要求进攻运动员在完成第一个进攻动作的瞬间,就要考虑形成第二个进攻动作的状态,为连续发发力创造条件。
作为下面防守运动员要改变被动防守思维。树立“形式上被动,意识上主动”的概念。不能消极的等待被动挨打,要积极的移动防御,通过移动方位破坏对方的中心,使对方没有发力的机会,抓住时机大胆反攻,由被动变为主动。
第二、认真贯彻古典式摔跤队训练中提出的“一分不失”的要求。我们要求运动员高度重视比赛得分,将比分看做是“命根子”,提出:“选拔运动员的标准不是看你在比赛中能得到多少分,而是输不输分”。
瓦里汗奥运会比赛面对4名选手,每个人的技术特点都不同,无论对手是什么风格。瓦里汗一个技术分也没有输,4场比赛总计失掉4分,都是被裁判判罚消极分。在和埃及比赛中,跪撑防守时抓住对方的破绽大胆反攻得到2个技术分。 瓦里汗比赛一分不输的能力是极其可贵的,是认识和理念上的提高,是我们今后训练中需要大力提倡和坚决贯彻的方向。
第三、战术运用合理。瓦力汗有两场比赛都是在1:1的情况下最后得分获胜。对手肯定知道自己处于被动,必然发起强攻。瓦力汗在战术上采取控制对方双臂的技术,使得对手没有进攻机会。在被裁判判罚消极的时候积极防御,特别可贵的是能够和教练配合,按照教练临场指导的战术执行。在对手跪撑进攻的关键时刻,一改原来低头防守、肘关节支撑的错误习惯,抬头支撑顶住对手的滚桥进攻,确保自己的优势到比赛的结束。这些在比赛关键时刻的战术意识和正确技术都是日常强化训练的收获。反之,有些队员在优势领先的情况下不能有效的防御,甚至最后几秒钟输分导致失败,这些看似偶然的现象,实际上训练中要求不严的必然原因造成的结果。
(二)不足:由于国际摔跤竞赛规则的不断修改,使得部分人员简单的认为古典式摔跤就是“站立抢夺、拉带、插顶,迫使对方消极,跪撑得分”。这一认识导致中国古典式摔跤训练走入误区。很多运动员站立根本没有技术,站立抢夺的表现就是“封、堵、推、搡”久而久之形成技术单调(应该说基本没有技术)。由于站立摔的战术错误,导致技术的偏差,手法的变化少之又少,没有变化和控制能力。有人说“国际比赛也没有多少技术”。是的,外国运动员在站立摔中虽然得分不多,但是他们的抢夺是想办法拿住、捧住、锁住寻找机会使用动作。而我们则是推出去,顶出去。目的不同,效果截然相反。
透过现象看本质,外国运动员的技术看似简单,实际是全面技术掌握后的简单,而我们根本没有经过前期全面性过程,直接进入到单调的简单。这种技术单调的后果就是战术匮乏,比赛中明明知道自己已经处于被动,比赛到时就是输,却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在煎熬中等待失败。这是我国当前古典式摔跤训练水平的现状。在世界高水平的竞争中失败是必然的。
三、备战训练总结:
(一)工作思路:
古典式摔跤队在中国摔跤协会的正确领导下,深刻认识东京奥运会的意义和我们承担的责任。以夺取优异成绩为核心,把握项目规律,科学安排训练,突出工作重点。强化体能,恶补短板,总结经验,完善技术,丰富战术,增强信心, 打造能挣善战,作风优良的国家摔跤队,确保夏训任务圆满完成。
(1)认真总结亚洲区资格赛比赛情况,分析成绩与不足。找出存在的问题,在夏训中加以解决。确保60和87公斤级重点队员身体安全和训练效果,以最好竞技状态进入决赛,力争奖牌一块和一个名次。
(2) 全面身体恢复训练和强化专项体能,确保伤病的有效恢复。
突出板块训练特点,以专项力量、速度耐力为核心,以提高站立抢夺能力为主要目的,提高在强对抗条件下控制和得分能力。培养主动进攻和把握时机能力,强化站立插捧和外拿技术带动对手的能力,明确技术动作和手法的关系,手法变化和进攻时机的把握。确保在失利的情况下能够反败为胜,确保在优势情况下能够保持并获得最后胜利。
(3)继续贯彻“快速主动、全面连贯、勇猛顽强”十二字方针。全面熟练个人主要攻防技术,培养主动进攻意识,强化站立技术得分意识和能力。注重个性化训练,注重个人得分技术的强化,注重战术意识的培养。
(4)战术意识贯穿始终,得分意识和能力,获胜意识和信心,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连贯技术和能力,声东击西和真假结合的意识,提高最终战胜对手的信心。
认真分析总结比赛中各种人员的心理活动,对手的心理,裁判的心理,教练员的心理,本人的心理。做好比赛中不同状况的应对措施,先得分怎样做,先失分怎样做,站立抢夺不顺利怎样做,跪撑进攻不顺利怎样做等等。自己先被罚跪撑应该怎样做,对方先被罚跪撑时应该怎样做。第一个滚桥成功应该做什么,第一个滚桥应该怎样做。我们应该确定跪撑进攻的顺序,(特殊情况和战术安排例外)首先要以强攻抱腰滚桥为主,不能心神不定,左思右想,拿不定注意,这也想,那也做,丧失机会。在对方防守的移动和姿势中可以寻找强攻和变向机会。在第一个进攻成功之后要连续发起第二次,第三次进攻。如果时间不允许可以采用大幅度的得分动作,争取得到高分。总之,要做到心中有底,不能盲目而为。
(5)做好疫情防控、反兴奋剂和安全训练工作,做到零出现,零容忍。提高警惕,规范程序,细化过程,确保万无一失。
(二)主要措施:
(1)身体训练: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在备战东京奥运会训练工作中强化体能,恶补短板”的要求,我们在训练中重点安排体能训练。结合摔跤项目的特点和目前国家队的实际情况,在冬训和夏训中全面安排身体素质训练。以力量、速度、耐力为核心,加强协调性,柔韧性的练习。主要目的是通过柔韧性和协调性的练习,弥补和提高运动员技术动作的幅度、速度,协调性和成功率,通过一段时间的时间收到一定效果,特别是在跪撑提抱进攻和防守上收到较好效果。
(2)专项基本功:
古典式摔跤是一项身体素质要求全面,专项能力要求较高的单人对抗项目。对于运动员基础能力,特别是“桥”的基本功能力的要求很高。运动员在使用“过胸摔、过桥摔、提抱摔”等技术动作的时候都需要有“后倒成桥”的专项基本功的支撑。特别是在被对方控制在“桥”的状态,“跑桥”能力将决定自己的胜负。目前我国古典式摔跤运动员“桥摆动、过头翻、绕头跑和后倒成桥”的水平能力较差。这些基础能力的不足直接影响一个古典式摔跤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提高。在2021年夏训和冬训中我们有意识的加强这些基本功的练习,一方面加强“桥摆”的幅度练习,另外安排“桥上推杠铃和壶铃”提高运动员颈部力量。从目前看虽然没有达到最终的要求,但是收到一定效果,今后的训练中这些基本功必须要加强。
(3)技术训练:
这几年国际式摔跤的竞赛规则不断修改,可以说四年一大变,一年一小变。由于对竞赛规则的片面理解,没有把握古典式摔跤项目的核心和内涵,导致古典式摔跤站立技术极度匮乏,很多运动员根本没有站立技术,勉强有一个半个的也是质量不高。主要是在使用时机上、手法变化上、步法和身法的配合上,特别是技术关键环节上掌握不好。
在对2019年古典式摔跤世界锦标赛的技术统计中显示,中国运动员在全部10场比赛中,站立技术仅仅得到4分。很多运动员因为站立摔的消极表现被裁判连续判罚消极。这种现象极大的影响我国古典式摔跤的发展。
通过观看录像 ,发现国外很多运动员站立得分技术也很少。但是。他们在站立抢夺对抗中的手法目的性很强,就是要抢夺和控制有利把位来使用技术动作,而我们恰恰相反。我们的手法基本上是阻挡对方抢手,一味的推、搡、退,最多有一点拉带,但是在拉带后根本没有连接动作或者其他的变化。长此以往形成以“站立推搡技术为主的风格”导致缺乏站立进攻能力。
古典式摔跤由于没有可以抓握的服装,也不象自由式摔跤可以抱腿,所以只能在对方的腰部以上使用技术动作。使用动作的前提是形成合适的把位,而这种把位是在双方运动员抢夺过程中瞬即形成的。能否有效的把握机遇,需要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中不断实践,日久天长形成快速的反应,在比赛一瞬间奏效。
“站立抢夺”看起来是在手上争夺,实际上真正的目的是通过抢夺有利的把位,为使用进攻技术捕捉机会。奥运会比赛中外国运动员的得分技术也很少,其原因是应为双方队员实力相当,或则说对方没有破绽,而没有使用技术的机会。但是,在对方一旦出现漏洞就能快速的抓住机会进攻或者反攻。例如一场比赛,红方在蓝方突然使用“潜入抱腰”技术的瞬间,利用对方一条腿跪地时身体出现不平衡的状态,果断反攻,使用借力的动作将对方摔倒得分。这场比赛6分钟,仅仅有这么一次机会,而蓝方能够果断的把握机会大胆反攻得分。这种意识是在长期训练中养成的意识和能力。相比之下我们在这些方面缺乏能力和意识。在抢夺对抗中无论对方出现什么样的失误,我们一律是推搡,而不去反攻得分。这是我国古典式摔跤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直接制约我们能力提高的瓶颈。这种能力不提高,古典式摔跤在世界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就是一句空话。
(4)战术训练:
战术最直接的理解就是怎么应对即将开始的比赛,如何能够在比赛中采取正确的办法战胜对手。如果熟悉对手情况将针对对手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战术,如果对手不了解那么就需要随机应变,调整和变化。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提前制定的战术仅仅是一个初步的方案,重要的是根据场上的实际情况和变化调整,以最终战胜对手为目的。
在平时训练中如何进行战术训练呢?我们根据古典式摔跤的特点和因素进行。包括时间概念,场地感念,比分的情况,裁判的因素,对手的特点,把握比赛节奏和控制场面。俗话说:“先抢手,先拌绊,先得分。实际上强调的就是主动进攻,先声夺人,控制比赛局面。
(5)训练整体安排和重点:
另外,技术训练上,我们增加实战对抗训练,每一局的时间提高到8分钟-10分钟,一堂技术训练课的对抗时间到45分钟(对抗强度脉搏在30次左右/10秒)。目的是通过长时间的实战提高专项耐力和跤感,在长时间的对抗中磨练专项技术的感觉。在不同的阶段训练中,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例如每周一次的10000米计时跑、变速跑,400米冲刺跑等等。
(a)强化个人绝招技术,提高实战能力。巩固高强度专项体能水平,保持快速进攻能力和有氧耐力。
(b)提高跪撑滚桥的强攻能力,增强变向攻防的意识和水平,提倡连续进攻的意识,明确第一次进攻后的连接动作,做好连续进攻和第二次发力的准备。
(c)跪撑防守方面,增强对“形式被动、意识主动”的理解,积极主动,提前防范,避免被动防守的局面。在滚桥防守中注意抬头支撑,坚决克服低头和肘关节支撑的错误概念。
(d)强化站立抢夺技术的手法和变化,以抓握和插捧开始控制对手,在抢手变化中捕捉进攻战机,注意上手和低手的配合。
(e)明确边线战术的运用和变化,提高隐蔽实施的效果,学会横向步法的运用,堵截对方向里转移的道路。
(f)身体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保持突然进攻的爆发力和连续进攻的速度耐力,适应连续六分钟强攻的节奏和体能需要。
采用循环力量训练方法,提高速度耐力和快速能力,保持高强度情况下6分钟的强攻能力。加强柔韧性和协调性的训练,提高动作速度,保证伤病的有效恢复。通过录像分析,了解和分析国外运动员的特点和情况,有效的制定战术,做到心中有数。
四、关于古典式摔跤发展的思考:
古典式摔跤在新中国的体育史上是有过贡献的。1990年北京亚运会获得两枚金牌,五枚银牌开创历史。接下来的1992、1996、2000年三届奥运会,安徽选手盛泽田连续夺得奖牌。2008年北京奥运会山西选手常永祥冲击金牌未果,获得一枚银牌。此后在2012、2016两届奥运会成绩不尽人意。
作为一名古典式摔跤的教练员也曾有过思考。是什么原因,本应是乘势而上,却停止不前甚至急转直下呢。我觉得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对于当时取得成绩的客观总结;二是对于古典式摔跤项目规律的认识不够深刻;三是对于不断修改的竞赛规则不能把握核心;四是对于项目发展思路缺乏清晰的目标。
1984年,中国的竞技体育重新走进奥运大家庭。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夺取奥运金牌成为摔跤人最原始的呐喊。然而,历经四十多年,中国的古典式摔跤始终没能如人所愿,2016年里约奥运会只获得一个第八名,和中国日益崛起的形势相比不能不感到惭愧。
遗憾之余留给我们更多的是深刻的反思。是亚洲人素质不行吗?那么日本、韩国人为什么能够获得奥运会冠军;是中国人力量不行,中国的举重项目怎么能多次夺冠;是速度不行,刘翔跨越110米栏成为飞人,是灵巧不行,中国的体操、跳水称雄世界体坛;是智慧不够,国际象棋谢军称后,乒乓球、羽毛球长盛不衰。总之,古典式摔跤成绩上不去,应该没有恰当解释的理由。
怀着诸多的疑问和对古典跤的思考重新走上教练岗位。2020年8月开始接手奥运会古典式摔跤,到东京奥运会决赛整整一年。国家古典式摔跤队新疆哈萨克族运动员瓦里汗、赛里克最终夺得60公斤级铜牌,一年的努力终于有点收获。
但是,纵观奥运会古典式摔跤的水平和现状,越发感到我们的差距之大、问题之多。主要差距不仅仅是运动量和强度,应该是我国从事古典式摔跤的教练员、运动员包括管理人员对于古典式摔跤理念、规律、特点缺乏客观的认识和深入的研究, 导致训练上劳尔无力。国家体育总局原副局长段世杰曾经在《我的执教之道》一书中说:我国部分项目的教练员对于项目本身的规律和特点缺乏深入的学习和研究,进而导致训练上的劳尔无力。
古典式摔跤的训练到底应该把握哪些规律? 基本技术训练从那些方面抓起,基本功到底应该练什么?古典式摔跤的手法到底应该如何体现,站立技术在古典式摔跤训练和比赛中到底需要不需要,身体训练应该突出什么?体能和技能如何有机结合,古典式摔跤训练最终的目的是要体现一种什么效果。
四年一届的奥运会、全运会规划如何构思、安排,和自由式摔跤相比古典式摔跤更应该注重哪些细节。裁判员在执裁古典式摔跤的过程中应该如何把握方向和尺度,对于提高国内比赛实战和对抗能力以及战术意识起到哪些积极促进作用。这些方面我们还都有不少的未知数,有的还存在错误概念,更不要说具备清晰的思路,正确的决策和贯彻执行能力。
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细节决定成败。这些警句我们耳熟能详,实际上大多数人则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2020年开始担任主教练到东京决赛整整365天。每周都要在队会上进行训练总结,仅仅从2020年12月冬训开始到东京奥运会出发前就写了25篇,文字数量达到56000多字。
这些总结有针对性的总结了执教以来我对古典式摔跤训练方面新的认识,对于项目特点的理解,对于训练规律的把握。对于“强化体能、恶补短板要求的执行,在技术训练上,提出一些新的观点和理念。比如: “站立抢手时注意对手身体部位立体化”,抢夺插捧要注意“抢里不抢外,抢上不抢下”等要领,技术运用要做到“声东击西、真假结合”等意识。在跪撑训练上提出“条件不等”论(站立摔是条件对等)。如何利用跪撑进攻的有利时机增强连续进攻意识,扩大战果。跪撑防守时做到“形式上被动,意识上主动”从心态上积极主动应对,而不是被动等待。在选拔奥运会参赛运动员的工作中,强调“我们不仅要看一个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得到多少分,重要的是看你输不输分”以此强化运动员的防守意识。事实证明,这是正确、有效的。
我们提倡深入研究项目的发展规律和技术特点。对于国际摔跤联合会提出“快速主动、全面连贯、勇猛顽强”的十二字方针进行自己的解读。对摔跤项目的具体情况,提出“以战胜对手为最终目的的训练和比赛指导思想”,为摔跤项目的训练和比赛探索自己的道路做出积极的尝试。
在训练中我们重视和强调体能与技术的关系,对于摔跤运动员的基础体能和专项能力训练做到有机结合。在对抗训练中,围绕古典式摔跤的特点,提出“以插捧、抢夺为开始的手法训练”,提倡“主动进攻”和“被动反攻”相结合,“抢手进攻和借手发力”相结合,“单一技术和立体进攻”相结合,为古典式摔跤攻防技术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在“跪撑”训练方面,提出“条件不等”论,鼓励上面进攻的运动员把握机会积极进攻,扩大战果,利用“条件不等”优势争取更多的得分。在跪撑防守上提出“形式上被动,意识上主动”的理念,提高运动员积极防守,大胆反攻的意识。在技术和战术的关系上明确,技术是战术的基础,只有掌握数量更多和规范的技术,才能在比赛中把握灵活多变的战术。
我们总结出“古典式摔跤战术训练十三题”旨在通过理论研究,不断提高摔跤运动员比赛中的战术意识,并将战术训练贯穿于技术训练的始终。
在备战东京奥运会工作中我们强调:即重视比赛的结果,更重视备战训练的过程。没有扎实有效的过程,不可能有夺取冠军的结果,要客观认识偶然和必然的关系,只有科学合理,细致有效的做好每一项工作,才能把每一次偶然变成获得胜利的必然。
在日常训练中我们提出:“上好每一堂课,解决好每一个问题”,“每天都要有提高,每天都要有进步,只有上好每一堂课,日积月累才能实现由量变到质变”。要把握古典式摔跤训练的核心“对抗强度和效果”,“没有强度的训练是无效的训练,没有效果的训练是浪费时间”。要研究古典式摔跤站立技术的关键,“手法的控制和变化,技术动作使用机会和时间”。要改变“站立不要分,跪撑看结果”的错误理念。积极把控站立优势,对手消极的判罚不能靠裁判“恩赐”要形成一种必然。要全面掌握和熟练站立技术的要领,根据个人的特点形成绝招,这种绝招是“理念、技术、战术、心理、应变”的统一体现。
要敢于创新,但不能违背规律;要善于创新,关键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激发灵感。所有这些的基础是对工作的热爱、钻研、投入和执着,功夫不负有心人。
五、参赛感受综述:
古典式摔跤队东京奥运会取得成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是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摔跤协会的正确领导,在备战东京奥运会工作上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协会领导带领一班人掌控全局,把握方向,科学谋划,紧盯落实。想方设法,竭尽全力为运动员训练创造条件,做好服务。从党建引领,作风建设,保障团队,科技服务。从思想教育到心理辅导,战疫情,保备战。从云南高原转训,到海南高温体验,从体能训练到心率监测,从营养恢复到康复治疗。反兴奋剂工作细致严谨,确保零容忍,零出现。为古典式摔跤备战训练工作起到积极的保驾护航作用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是全队人员的团结协作,共同努力。 特别是在国家摔跤队党支部的领导下,加强运动员爱国主义教育,开展“祖国在我心中”等活动,极大激发运动员的爱国热情和拼搏精神,在庆祝建党一百周年,七一党的生日那天,瓦里汗、赛里克光荣的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预备党员。
瓦里汗夺得奖牌后中央电视台采访。当记者问到:你的这块奖牌准备献给谁,瓦里汗深情的说:“这块奖牌献给我的祖国,感谢祖国对我的培养”。这些都是运动员发自肺腑的感言,绝无虚情假意、矫揉造作之感。那一刻体现了一个运动员的赤子之心和感恩之举,所以这些都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和拼搏精神的动力源泉。
东京奥运会周期工作结束了。古典式摔跤以一枚铜牌的答卷,为本期集训画上一个“椭圆形”的句号(不太圆满)。留下太多的遗憾和太多的思考。古典式(原来叫古希腊罗马式)摔跤流传世界几千年,有着深厚的文化和内涵。如何能够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需要摔跤人一代代不懈的探索和努力。
纵观东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运动成绩全面开花,多点夺金。代表团秘书长刘国永司长在回答记者问的时候说:直接交手对抗类项目还有差距。这些项目金牌总计62块,东京奥运会一块也没有拿到,特别是男子项目仅仅两块铜牌(男子33个级别,99块牌子,如果算上并列还要多)。一是跆拳道赵帅(里约奥运会冠军),另外一个是古典式摔跤瓦里汗、赛里克。东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整体水平全面提高,直接交手类项目无金而返,其原因不能不令人深思。面对巴黎奥运会的形势和任务,古典式摔跤任重道远。加油!
2021年8月12日于天津蓟县训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