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廷翰简介
杨士安
孙廷翰(1861.11.12—1918.2.27),著名书法家、图书馆学家及实业家。谱名起焕,更名廷翰,字运章,一字文棨,号文卿,又号问清。廪膳生。光绪乙酉(1885)科本省乡试举人,己丑(1889)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相当于今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研究生),庚寅(1890)散馆,授职翰林院检讨,国史馆纂修,编书处纂修,文渊阁校理。
廷翰家族世居诸暨之北门外。《光绪诸暨县志·坊宅志》载:“孙翰林故里,在北门街,光绪己丑进士翰林院检讨孙廷翰祖居”(41卷10页)。清咸丰八年(1858)“粤匪”窜入浙境,诸暨被蹂躏,廷翰之大父鄂生(1812—1886,即孙维棣)时方治沙船业,出入海上,遂移家上海居焉。父恕斋(1839—1911,即孙光圻)与仲兄子方(1837—1896,即孙光坊)相友爱,联屋而居,生五子,廷翰其长也。
廷翰幼而静穆,从大父鄂生读,粗通四子书及五经即决然有志于学问,嗜欲歆羡与常儿殊。年十七应童子试,三试冠其曹,为邑诸生。乙酉(1885)举于乡。己丑(1889)成进士,年二十九耳。庚寅(1890)散馆朝考一等授翰林院检讨。旋任国史馆协修、编书处纂修、文渊阁校理。问清既显贵,而恕斋益以商业致饶,给世俗所谓富与贵者,问清以年少兼之,宜无不自得者。然平居每悄然不怡。盖问清天资高朗,自登朝列,默识风会人心之趋变,宫府政令之乖纷,灼知世乱方始,不以一身之荣而忘天下之忧也。未几,果值戊戌(1898)政变,继以庚子(1900)之乱,问清所私忧至是大验。初帝后两党相齮龁,新旧贵人均礼重问清,争罗致之,问清不可,则欲以出使请简,问清又辞焉。敝衣布屦,日徜徉于琉璃厂书肆中,得佳椠辄市归考证之,不数年间,积书万卷,遂熟于目录版本之学,颇有所述作。庚子之乱,寓庐毁于兵火,藏书文稿烬焉,乃只身南还,少少讲求新学,冀于江湖之上效其忠爱。是时朝政日窳,有志之士风起云屯,竞言立宪,丹徒马良(马相伯,1840—1939)、新会梁启超(1873—1929)创“政闻社”于日本之东京,问清与闽县郑孝胥(1860—1938)、南通张骞(1853—1926)立“预备立宪公会”于上海以应之,一时南北胜流欢然来会,推郑张及问清为之长,俨然政团之魁率焉。问清又以“兴实业、瀹民智”为新政要图,故于实业教育诸端擘画殊多,其尤著者则为商办浙省铁路,鸠材庀工,克期蒇事,全省利之,而始董其事者,问清与山阴汤寿潜(1856—1917)也。铁路拒款事起,汤劾邮传部大臣盛宣怀(1844—1916)奉旨革职,不准干预路事,问清驰电诋政府曰:“盛宣怀是否为拒款祸首,抑为借款功臣,天下人民自有公论,非汤寿潜一人所能诬蔑,亦非政府数大臣所能回护。”语质而意激,枢臣心恶之而无可如何。《清史稿》云:“苏杭甬铁路,自二十四年(1898)许英商承办。是年,盛宣怀与订草约,大要悉本沪宁。约成而英人置之。三十一年(1905),浙路自办之局定,御史朱锡恩请废前约,上命宣怀偕浙抚主其事。英人恃有前约,坚欲承办,往复辨难要挟,久之不决。侍郎汪大燮(1860—1929)与议,分修路、借款为二事。浙人以路股集有成数,一意拒款,闻之大哗,诋大燮甚力。大燮旋使英,以梁敦彦(1857—1924)继之。浙推孙廷翰、苏推王同愈(1855—1941)等议于京,终以成约难废,由部借英款,贷之两省而事息”(志124·交通1)。
廷翰精于版本目录之学,亦工书法。《诸暨民报五周纪念册·人物小志》载:“孙廷翰,光绪己丑(1889)翰林。沉潜好学,未尝鹜声气、事标榜。日购求善本,前后费万数千金,购古人书画费三万余金。沪上书贾,尽出其门,廷翰日夕披览无倦色。庚子(1900)英法联军攻北京,图籍彝器多毁,其中《二十四史》尤称善本,廷翰时方在馆,百计谋之部,得版权,影印1000册,捐入北京大学20册,其余图书馆、学校复若干册,竟以是耗其产。汤寿潜总办沪杭甬铁道,廷翰为董事,其后浙江旅沪公学复推为校长,率以循谨称。楼藜然(1855—1920,号蔷庵)创设诸暨图书馆,廷翰先捐书数千卷”(第17页)。又,《诸暨民报五周纪念册·诸暨社会现象》载:“孙问清太史寓居沪上,购求古书数万卷。太史既殁,书随散佚”(第24页)。《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载:“孙廷翰,字问清,浙江诸暨人,世居上海。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历充国史馆纂修,文渊阁校理。书法初学赵孟頫,后改颜真卿,癖嗜古书画及旧版书籍。”(682页)。
廷翰性资宽厚,勇于任事,既有声于时,四方以公益实业之事相请托者,纷集其门,问清亦慨然有广厦万间之想,思自富殖,宏济时艰,于是豪商猾贾以及戚属之狡黠者群趋附之,阳为设计,而阴侵渔其利,用是所业多无成,其成者亦不旋踵而败,几尽丧其资,而问清亦垂垂老矣。论者以问清席丰履厚无取争利于市,不知问清怀抱宏远,自少壮以迄暮年,其志行心迹宦这相判,岂世俗浅识之士所能测其梗概哉?呜呼!问清之生也,实不逢辰,虽负盛名,终于赍志。
廷翰娶萧山县太学生陆春山长女(1858—1881),生1女,早世。继娶杭州府海宁太学生徐菘畦长女(1860—?),生琦君、婉珠等4女(另2女早世)。娶妾戴氏,生3子:铭誉(早卒)、铭传(大雨)、铭炘。
孙大雨(1905—1997),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莎士比亚研究专家、教授。原名孙铭传,字守拙,号子潜。生于沪上。1925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学校高等科。1926年赴美国留学,就读于达德穆斯学院,1928年获高级荣誉毕业。1928—1930年在耶鲁大学研究生院专攻英文文学。1930年回国后,历任武汉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北京大学,青岛大学、浙江大学、暨南大学、中央政治学校、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校英文文学教授。主要著作有:《中国新诗库·孙大雨卷》《孙大雨诗文集》《屈原诗选英译》《古诗文英译集》《英诗选译集》以及翻译莎士比亚作品《罕秣莱德》《黎琊王》《奥赛罗》《麦克自斯》《暴风雨》《冬日故事》《罗密欧与居丽晔》及《威尼斯商人》等,起到“莎剧东行,屈赋西去”之重要文化交流作用。孙琼华,女。号铁崖女史,孙廷献(1870—1926)女,光绪己丑科翰林孙廷翰(1861—1918)侄女。聪慧好学,擅倚声,尤工画,仕女似费晓楼(1801—1850),师从冯超然(1882—1954)后艺更精进。王同愈(1855—1941后)称赞其“笔墨秀劲,力争古人,无纤豪闺阁态,不可多观也”。
2008年6月10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