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兼并与土断(3)

(2023-05-28 14:08:34)

    断(3

影响东晋历史的大事之四

纵观

桓温死后,谢安当政。他在继续实施土断的基础上,又推出了口税法,“王公以下口税米三斛,蠲在役之身。”意思是王公以下的贵族、官员,可以每人缴纳口税米三斛来代替服役;而服兵役者则可以免税。

同时,因为按土地收税时日已久,下有对策,多有隐少报田产者,就改为按人口计税。并规定王公士族都不得免税。这项改革从设计到公布都很隐秘,执行时十分迅速强硬,打了豪强们一个措手不及,根本来不及隐匿人口。凭此一策就使政府税源剧增。经过桓温,谢安的九年土断和口税法改革,东晋国力充足,民生上出现了“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的良好局面,并为淝水大捷及谢安北伐奠定了充裕的财政基础。

东晋最后一次土断,是时任太尉的刘裕进行的义熙土断。

刘裕消灭桓楚后,因国家长期纷争不息、政令管理混乱,桓温、谢安庚戌土断各种政策逐渐形同虚设,各路豪强又开始大量隐匿人口、田产偷漏赋税,国内人口数量和实际户口很不一致,使国家征兵征税混乱困难,因而请求再次实行土断。

刘裕出身贫苦,不像桓温,谢安本身是世家望族楚翘,对大姓巨族还留有余地。他行施霹雳手段,贯彻彻底严厉的土断政策,会稽(今浙江绍兴)四大姓之一的余姚虞亮违抗土断,顶风而上隐匿白籍千余人,被刘裕处以死刑,于是“豪强肃然,远近知禁。”

义熙土断取得成功,刘裕是最大赢家,一是大得民心树立威望,二是大大增强了财力兵源,为他的西征北伐胜利创造了必要条件,更为他日后代晋立宋打下了坚实基础。

除了以上五次土断外,东晋强藩中的睿智者,如桓温、陶侃等,也都在自己的辖区内实行过类似的抑制兼并,公平税赋政策,取得过很好的效果。

有趣的是,在其他重大政事如北伐等方面,皇帝和执政的世家望族往往意见不一,但在土断政策上,二者几乎同心同德。土断抑制世家大族进行兼并,但却很少有王、谢、庾、桓四大望族对抗土断的记载。土断能增加财政收入,皇帝当然乐见其成;执政的望族是和司马“共天下”者,财政收入增加了,他们自然也能多分一大杯羹,没必要去做隐匿户口田产偷税漏税这类鸡鸣狗盗糗事,所以执政的权臣往往能厉行土断,打击豪强。而东晋能在风雨飘摇中生存了一百零四年,于北方强敌环视中不倒并取得几次西征北伐的胜利,土断无疑是起了凝聚人心增强国力的巨大作用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