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东晋历史走向的事件》代序(终1)
(2023-05-13 21:57:23)纵观
六、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的过程已有多篇文章涉及,本文不再赘叙,只想特别指处二点:
1、
2、
但他偏偏战败了,随之而起的是北方又一次陷入分崩离析,各少数民族趁机恢复各自政权。直到数十年后才由北魏再次统一北方。
而战胜方东晋的命运也只有短暂的好转,谢安乘胜发动的北伐不久夭折于孝武帝的疑惧。接着是孝武帝大伸皇权打破与望族共天下的格局,埋下动乱的祸根。他死后不久,先是桓玄以楚代晋,后又有刘宋代晋,东晋遂亡。而华夏南北的统一,直到隋朝才完成,足足推迟了二百年。
七、北府雄师
北府军是东晋战力最强的部队。以北府称之,一是因为它诞生于京口,曾长期驻扎于京口,而京口那时也称作北府;二是因为它的兵源将领,极大多数是南渡的北方汉人。北方汉人身材气力都远胜三吴百姓,再加上与五胡有毁家之仇,对胡人作战格外勇猛,当然成为东晋募兵的首选。为了保证北府军的优质兵源,东晋实行土断,其他地区的侨郡陆续撤裁尽了,只有扬州镇江附近的侨郡未撤,保留了对南渡侨民的优惠政策,可见东晋对北府军的重视。
北府军也确实争气,在历次对前秦的作战中,它是东晋唯一一支保持不败的军队,而且在彭城、盱眙、君川战役中都能以少胜多,打出气势军威,令前秦军闻风丧胆。
淝水战役前期,双方兵力悬殊,晋军统帅谢石一度不敢主动进攻,又是北府军在洛涧以五千人马打败前秦五万部队,使晋军在士气上占了上风,而原来大话投鞭断流的苻坚变得八公山下草木皆兵,最后输掉了淝水之战。在随后的北伐中,北府军如秋风扫落叶,打下河南、苏北、山东和冀南,使东晋的疆土从淮河汉水以南扩大到黄河以南。
北府军不但对外战迹辉煌,在东晋内部也是定海神针。东晋后期,五斗米教首领孙恩叛乱,两次攻克会稽,一度接近京口威胁建康,东晋首都附近各军都畏敌如虎,只有北府军威风依旧,多次击败叛军,逼得孙恩跳海自尽。
在青、兖二州刺史王恭、荆州刺史殷仲堪、豫州刺史庾楷及桓玄的几次清君侧叛乱中,北府军的倾向决定了战争的胜负,成为朝廷和叛军的拉拢对象。北府军老帅在这场政治斗争中上当受骗自尽,但北府军的后起之秀刘裕又拉起旧部,力挽狂澜,消灭桓楚匡复东晋。最后,刘裕率北府军北伐西征,收复四川汉中,灭南燕规复青徐,亡姚秦攻占洛阳长安,建立丰功伟业后水到渠成以宋代晋,可见北府军在东晋的历史地位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