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东晋安宁的定海神针郗鉴(3)
(2023-04-16 05:53:20)维护东晋安宁的定海神针郗鉴(3)
纵观
郗鉴的政见倾向于王导,即赞成以维护皇室、南北望族之间的和谐为要务。因此他认为必须与琅琊王氏结成政治联盟。他有个独生女儿郗璿,平时十分珍爱,他向王导提亲,要在王导的子侄辈中挑一位女婿,王导非常高兴,回答说您可以亲自来挑选。郗鉴先让管家择日去察看。王导的子侄辈听说太尉府来人拣婿,都打扮得整整齐齐,端坐在客厅里,表情凝重拘谨。管家回去向郗鉴报告,王导的子侄个个俊美出色,唯有一人似乎满不在乎,不到客厅来,在东屋裸着个肚子睡觉。郗鉴说,我就要这样的女婿,就是他了。又亲自去王府相亲,那位坦腹东床者竟然就是大书法家王羲之,郗鉴酷爱书法,自己也写的一手好字,自然更加中意。王羲之就这样当了郗太尉的东床快婿。
王导进入老年后精力不济,行事作风更加宽松以至糊涂委任的将领难免有不称职甚至犯法乱纪的,招到舆论不满,其他势力试图借此扳倒王导,以夺取琅琊王氏的影响权势。荆州刺史陶侃就曾打算起兵贬去王导,引郗鉴反对而没有起事。
公元338年,接任陶侃的庾亮又想罢黜王导,寻求郗鉴支持,郗鉴深知庾亮的政见和气度远远不及王导,王道虽老,他的子侄辈如王坦之等已经担任要职,颍川庾氏的势力仍远远不及琅琊王氏,庾王相争必然会引起政局和社会大动荡,就表示坚决反对并从中调停,最终逼使庾亮放弃了倒王念头。郗鉴两次阻止了朝中主要士族的剧烈斗争,使刚经历两次大动乱的东晋能维持安定,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公元339年,郗鉴病逝,享年七十一岁。成帝派御史代表朝廷护理丧事,以太牢礼祭祀,追赠太宰,谥号文成。
郗鉴工于书法,有《灾祸帖》存于《淳化阁帖》中。他也擅长文学,曾有文集十卷传世,今已佚。《全晋文》录有《上疏逊位》、《周札加赠议》、《又驳》、《书》等文章。
有史者认为:苏峻乱平后,江左相对安定,无内战七十年,遂得以拒胡族于淮汉,息斯民于江左,郗鉴所起的积极作用,是巨大的。“”不重在操持庶政,而重在执道经邦,东晋皇权不振,大臣更应如此。郗鉴南来后,最重要的邦国大计,莫过于协调当权诸门阀士族之间的关系,杜绝觊觎,以稳定一个抗胡政权,使人民得以生存。“这是确评。
东晋名臣中,郗鉴寿命(71岁)仅次于陶侃(76岁),给后人留下的趣谈轶事也不,除了选东床坦腹的王羲之为女婿外,还有如下:
当时兖州以郗鉴为方伯,阮放为宏伯,胡毋辅之为达伯,卞壶为裁伯,蔡谟为朗伯,阮孚为诞伯,刘绥为委伯,羊曼为濌伯,八人并称"兖州八伯"。
名臣卞壸曾说郗鉴身上的三种矛盾现象:侍奉君主很正直不拍马溜须,自己却喜欢听下属奉承自己好话;很注意清廉节操方面的自身修养,却又喜欢计较财物的得失;自己喜欢读书,却讨厌别人做学问。
晋明帝曾问名士周顗
郗鉴就任司空时,对同座的人说:"我平生志向不高,碰上世事纷乱,侥幸登上三公之位。内心实在有愧。"
郗鉴在永嘉之乱后避居乡间,生活非常穷困,以至于要挨饿。乡里人尊敬郗鉴的名望德行,就轮流给他做饭吃。当时其兄之子郗迈、外甥周翼都年幼,郗鉴常常带着他们一起外出就食。乡人说:" 大家都在饥饿受困,因为您的贤德,所以我们一起帮助您,如果再加上两个孩子,恐怕难以为继了。"于此郗鉴就一个人去吃饭,把最后两口饭含在嘴里,回来后吐给俩孩子吃,才得以一同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