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皇室与望族共天下模式沉重一击的孙恩(1)
(2023-04-16 05:55:18)纵观
孙恩(?-402年),字灵秀,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汉族。东晋后期五斗米道首领,反叛东晋后曾盘踞海岛为根据地,故被称为"中原海寇之始",为后世海盗活动提供了经验,成为海盗的代名词。
孙恩的先人孙秀,是西晋赵王司马伦的亲信谋士,曾任中书监执掌大权,琅琊孙氏大有崛起之势。司马伦篡位失败,孙秀被杀,琅琊孙氏反而成了“刑族”。因此可以说,孙恩原来也属于士族,只是算不上望族。后来又成为“刑族”,失去了飞黄腾达的捷径。这对他形成既仇恨晋朝和世家贵族,又羡慕追求名门望族势力的矛盾性格有决定性影响。
琅琊孙氏历代信奉东汉末年张道陵、张鲁创建的五斗米道 。孙秀死后,官路断绝,就向五斗米道寻求发展。琅琊孙氏是永嘉南渡世族之一,所以孙恩原籍琅琊,但生于东晋会籍。他的叔父孙泰师从当时江左五斗米道教主杜子恭学道。俗话说,瘦死骆驼比马大,琅琊孙氏名望犹存,比一般教徒高出许多,再加上孙泰资质不错悟性颇高,很快受到杜子恭青睐。杜子恭死后,孙泰继任五斗米道教主,教徒广布东南各地。他利用教门势力为当时主政的会稽王司马道子办事,得到政府的默认。
公元398年,青兖二州刺史王恭起兵对抗东晋朝廷,孙泰感到晋祚将倾,于是野心膨胀,预谋叛乱。会稽内史谢輶发现了孙泰的反迹,就向朝廷禀报揭发,以致孙泰被诛杀。
孙恩此时已入壮年,是孙泰指定的继承人。孙泰伏法,他带领部分死党逃入海岛(有史家认为是现在的舟山群岛)。那些死党认为孙泰没有死,是"蝉蜕登仙"去了,因此跟着他的继承人孙恩,以后必有大好前程,所以纷纷到海岛来投靠孙恩。孙恩聚集了几百精锐,日夜操练,伺机复仇。
公元399年,东晋执政者征调三吴门阀的避税佃客充实兵员,激起各大门阀的愤怒不满;孙恩乘人心不稳,率众攻入上虞又攻克会稽,杀死会稽内史王凝之。当时会稽郡、吴郡、吴兴郡、义兴郡、临海郡、永嘉郡、东阳郡及新安郡等三吴八郡的五斗米教众纷纷响应,孙恩部众激增至数十万人。孙恩于是据守会稽,自号征东将军,改称五斗米教众为"长生人",并宣令诛杀非教众,连婴儿也不放过,于是大量人口死亡。
东晋派遣徐州刺史谢琰与镇北将军刘牢之征讨孙恩。孙恩原计划攻陷建康自立为君,摄于刘牢之北府军威名,就降低目标打算割据会稽,以钱塘江为界与东晋分庭抗礼; 不久刘牢之渡过钱塘江,他又降低目标觉得能称霸海岛也够风光了,就率领受其所裹挟的二十多万民众撤回海岛。东晋朝廷就命令刘牢之率北府军撤回京口(镇江),留下谢琰镇守会籍。
公元400年五月,孙恩率部众攻浃口(镇海海口),入余姚,破上虞,二次抵近山阴县北之邢浦,并逼近会稽。谢琰却轻敌不作战备,又驱饥饿之军出战,被敌军包围,死于自己部下之手。谢琰战死令朝野震惊。孙恩又转攻临海,并在余姚打败晋军将领高雅之。总算刘牢之率北府军及时从京口赶到,他是孙恩克星,于是孙恩再度逃入海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