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寒门精英》序
(2023-03-25 19:51:16)纵观
《东晋寒门精英》文集中,介绍了东晋的十位寒门精英,他们分别是祖逖、陶侃、温峤、郗鉴、周访、周顗、刘牢之、孙恩、卢循和刘裕。
东晋有两大特色。它是华夏第一个隔江而治的南方朝代(后来有南北朝期间的刘宋、萧齐、萧梁、陈陈,最后一个是南宋);它又是绝无仅有的最典型的司马列帝和世家望族共天下的朝代。
有史实为证。先是晋元帝和琅琊王氏共天下;晋明帝打败了琅琊王氏的王敦,但王导还在;后面连续五个幼年或早夭皇帝,根本不可能独掌乾坤,只得和琅琊王氏、颍川庾氏共天下;到了晋废帝和简文帝时期,又和谯国桓氏共天下。孝武帝幼年时,与陈郡谢氏、谯国桓氏共天下,成年后好不容易联合司马宗室夺回皇权,却又莫名其妙死于宫娥之手;傻儿子晋安帝继位,琅琊王氏的王恭和谯国桓氏的桓玄不甘于和白痴共天下了,先是联合造反,后来是桓玄攻入建康,建立桓楚。幸亏刘裕消灭桓楚,又和晋安帝、晋恭帝共了二十年天下。当然,刘裕不是世家望族了。他逼晋恭帝禅位,建立刘宋,结束了东晋皇帝和世家望族共天下的统治模式。
无论哪个朝代,皇室和世家望族在朝庭中总归是少数。他们只能占据高层中的主要决策职位和中下层中的部分职位。其他职位只能让一般士族即寒族亦称寒门(也有史家称他们为寒人)去担任。
但一般士族僧多粥少,又因为望族位居要紧津,控制了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的举荐渠道,因而绝大多数失去上进之门,处于不公平竞争的弱势方,是不满意这种皇帝和世家望族共天下统治模式的。
东晋初建,寒族中的精英分子对新朝廷抱有希望,采取和皇室、世族合作以求上进的态度,其中不少人为东晋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卓越贡献,证明了寒族中的人才不比望族逊色,如祖逖、陶侃、温峤、郗鉴、周访、周顗等。
但几代之后,寒门的政治地位没有得到改善,上进的门缝反而关得更细小了。寒门精英中的躁动者如孙恩、卢循干脆揭竿而起,给予这种统治模式狠狠一击;那些已进入统治中层的寒门精英,因夹在皇室与士族争斗中难于站队,而不自觉地给皇室与士族以打击,如刘牢之;更有寒门大英雄刘裕,以自己的政治、军事天才奋斗数十年,终于终结了这种皇帝和世家望族共天下统治模式。
刘裕建立的刘宋皇朝,是皇帝独掌乾坤的中央集权模式,但他重用的是寒族精英而非望门世族,从刘宋以降,华夏再也没有出现过世家望族与皇室共天下的模式。
然而刘裕还是沿用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只是部分解决了举荐公正问题,时间久了,还会出现新的权倾朝野的家族,一旦皇帝弱势无能,还会出现政权迭代。如萧道成以齐代宋,萧衍以梁代齐。陈霸先以陈代梁等。直到唐朝实行科举制,相对公正公平地给了寒士上进之途,扩大了皇朝的统治基础,才使政权交替相对稳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