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灭了龙亢桓氏的权贵二代桓玄(4)
(2023-03-22 06:07:30)覆灭了龙亢桓氏的权贵二代桓玄(4)
纵观
桓温有着典型的权二代贵二代气质。他自命不凡,自视过高,但也确有盖世才华魄力;他在权力场中长袖善舞如鱼得水,却并无经济纬世实学;他顺风时英气勃发拾富贵如草芥,落败时又惶惶如丧家之犬。好好一个如日中天的龙亢桓氏,竟在他手中如帚星陨落。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历史人物。
也不能说桓玄一无是处。他在位时,颁布了改简为纸的命令。自蔡伦改进造纸术以来,纸张虽然不断推广使用,但国家政令仍采用简牍。桓玄下诏:"古无纸,故用简,非主于敬也。今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从此以后,纸张才完全代替简牍,成为朝廷公文的书写载体。
东晋末年,佛教势力相当强大。桓玄信奉道教,最初对佛教有所裁抑。并为此与信佛的王谧反复论辩。做了楚王后,更是指责佛教积弊,是使"天府以之倾匮,名器为之秽黩。避役钟于百里,逋逃盈于寺庙"。
桓玄酷爱书画艺术,是大收藏家。他看到别人藏有名人书名,都想据为己有。他篡位以后,更是把晋朝皇室收藏的书画全部收入囊中。著名画家顾恺之与桓玄颇有交情,他曾给桓玄寄了一箱自认为画的比较好的作品,桓玄打开箱子后加以观摩整理,奉为至宝。对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的书法作品,桓玄更是爱不释手,"乃撰二王纸迹杂有缣素正行之尤美者,各为一帙,常置左右"。他本人也堪称是一代书法家,尤工草书。他自比王羲之,当然"议者未之许,云可比孔琳之"。有人评其书曰:"桓玄如惊蛇入草,钻锋出匣。","敬道耽玩,锐思毫翰。依凭右军,志在凌乱。草狂逸而有度,正疏涩而犹惮。如浴鸟之畏人,等惊波之泛岸。" 遗憾的是,桓玄并无任何书法作品流传到今天,而他所收藏的书画,也在他溃逃时不知所踪了。
桓玄还擅长作诗文,史载桓玄"哀乐过人,每欢戚之发,未尝不至呜咽" ,颇具诗人气质。他在败走过程中自撰《起居注》,有人誉为佳话,其实是文过饰非,把一切功劳归己,一切错误归人。他著有《桓玄集》二十卷,并注《周易·系辞》二卷,但今已亡佚。《全晋文》中辑有其文章三十五篇,《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存其《南林弹诗》、《登荆山诗》二首。
一代枭雄,自然会有不少轶事流传下来。
据说桓玄出生时,有光照亮房间,所以桓玄小名叫灵宝。有个算命先生说:"此儿生有奇耀,宜目为天人。"应取名为"神灵宝"。桓温嫌这个名字有三个字,便减去"神"一字,名曰"灵宝"。
桓玄小时,与堂兄弟们斗鹅,但桓玄的鹅总是斗不过堂兄弟的。有一晚鹅栏里堂兄弟们的鹅都死了。天亮后家人们惊骇不已,向桓冲报告。桓冲马上猜到心知是桓玄所作,一问果真如此。
桓玄称帝入宫,坐上龙床上,突然龙床破塌了,众人大惊失色,桓玄也感到晦气。殷仲文奉承说:"陛下圣德深厚,大地也不能承受了。"令桓玄转忧为喜。
桓玄能落笔成章。王恭死后,桓玄登江陵城南楼,说:"我现在想为王孝伯作悼词。"吟啸良久后下笔,很快就写好了。
桓玄喜好装饰和书画,在迁镇姑孰后,就大筑城内官府,建筑物和假山水池等都十分壮丽。另又曾以轻舟载着他最珍贵的书画玩物,有人问他为何如此,他说这些东西应该随身携带,如今兵凶战危,便于很快转移运走。
桓玄特别珍惜书画。每当有客人来访时,他就出示自己的收藏来炫耀。有客人吃了桓玄招待他们的寒具(油炸食品)后,没洗手就触摸书画,使书画沾了油汁。桓玄很不高兴,从此会客再也不设寒具。
因刘裕讨伐,桓玄西逃走江陵时,就于道上作《起居注》,内容都是夸耀自己指挥各军,算无遗策,只因诸将违反命令才兵败。由于桓玄专心写《起居注》,以致没时间和部下商议作战对策。如此文过饰非,世间少有。
据说元兴年间,衡阳有母鸡变成雄鸡,八十日后鸡冠却萎缩了。后来桓玄建立楚国,衡阳郡亦在十郡以内,而自桓玄即位至败走建康,也大约是八十日。当时亦有童谣:"长干巷,巷长干,今年杀郎君,后年斩诸桓。"郎君即司马元显,司马元显于元兴元年(402年)被杀,桓氏则于元兴三年(404年)因桓玄败死而遭诛杀。